APP下载

留住历史,留住记忆

2016-05-13岳昌庆

考试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数学学科北京师范大学

岳昌庆

摘 要: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百年征文集结成册正式出版。在每一个毕业生眼中的母校、母系可能是不一样的。随着岁月的流逝,理解力的增强与不同,“解读”也不同。留住历史、留住记忆成为一种必要。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学科 创建百年 纪念文集 编后记

今年适逢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100周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料丛书”(以下简称“史料丛书”)之一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百年纪念文集》(以下简称《纪念文集》)也即将付梓,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我自然也成了全书的第一读者,在一遍遍地通读原稿、校样(与作者沟通一些问题)时,我的眼睛经常是湿润的,总有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可惜笔头有些差,唯恐有表达不到位的地方,以下心得愿与各位共享。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北师大数科院)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经晚清(孕育期)、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大时期,累计共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万余人。一部北师大数科院百年史见证了现代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史,也见证了现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史。

我于1985年在系里求学,此后几乎没有离开过北京师范大学,对后三十年的“表面历史”略知一二,尤其是近15年来,我策划并参与责编了“史料丛书”若干本(目前已正式出版了9本,这在国内高校中是罕见的、唯一的),很多历史上的人物我也逐渐熟悉起来,一个个名字在我眼里已不再是冰冷的铅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还有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从书上读到过的、听长辈们谈说的轶事,还有我的数学想象,等等)。《纪念文集》更让我接触到我所不太了解的前50年的历史,以及近50年的非“表面历史”。我作为责任编辑,也在艰难地取舍一些内容,既力求保留作者的原意,给读者以更大的信息量,又力争能够在出版“规矩”的大前提下快速、正式地出版。

本文言及诸项均可在《纪念文集》找到相应的位置,为行文方便,不一一指出相应页码。

一、《纪念文集》简述

北师大数科院举办了学科创建100周年征文,并结集出版了《纪念文集》,全书共408页,25.5个印张,63万字。收录了77篇文章,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总结与回忆(共63篇)、人物访谈(共10篇)、非纯数学学术论文(共4篇)。涉及百年发展史上的方方面面,也包括体育工作、学生活动组织工作等。题材上,既有一般记叙文,又有诗歌等。作者中,既有学富五车的耄耋老人,又有初出茅庐的小学弟;既有国内的数学界大家,又有从国外引进的学者。全书顺序上是按照作者的入学年级编排的。

通读全书,我们看到了北师大数学学科的百年积淀,如同一个百年老店,溢香芬芳;看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科”这个新生儿是如何在前辈的精心呵护下,含辛茹苦、举步维艰地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的;看到了前辈们以国为先,报国敬业,视国家的需要为第一需要,甚至可以因此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与现在的某些教授形成了鲜明对照:现在有的学者刚评上教授,就不再给本科生上课了,更甭说让其为了国家的需要而改变研究方向);看到了前辈们如何应对人生逆境,应对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变迁,如何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

一些知名前辈,大学期间放下书本,投身革命。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当党需要他们拿起书本的时候,他们毅然重返课堂,转向学术,仍是大家。例:孙永生,等。王梓坤院士去苏联留学前没学过“概率论”,好不容易买到一本书,学了不到3个月就启程出国了,3年后,破解前沿问题,何也?用功!聪明!

十篇访谈,九个人的成长剪影,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学院百年史;读者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想得到的点滴体会与启发。

100年的实践,给后人的启发:盛世出发展,乱世百事衰、和谐局面来之不易。《纪念文集》是不同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的另一个角度的“史”。读史可以启迪、指导人生,“以史为鉴、以人为镜”,鼓励向善,涤荡心灵。从不同的角度,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解读、思索、感悟、收获……

二、《纪念文集》的主线

主线之一:感恩

感恩新中国的建立,有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也让真正穷人的孩子上了北师大,还能顺利完成学业;感恩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伟大时代,科学的春天、知识分子的春天,更是中国数学的春天;感恩自己的母校、母系、师长,甚至是自己的同学。一位也已是古稀之人的大学者对另一位当年长辈的深切回忆:提携,甚至包括生活上的点滴照顾。当他将这些善举落实在纪念文字上时,也反映出古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大数学家、名人和普通数学人的感恩的心是一样的淳朴、率真。

主线之一:发现人才、提携人才,不拘一格且代代相传,呈现无私性

略举一二例:我系首任系主任冯祖荀等在1928年破格聘请仅30岁的傅种孙为教授,傅种孙于1948年将王世强从毕业生破格提拔为讲师。我系首届毕业生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1938年秋将28岁的华罗庚破格聘为教授,越了三级。他们后来的发展均证实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及时性,使他们得以在人生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发挥。

主线之一:接济学生完成学业,大爱、真爱的火炬代代传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学者有大德、有大爱,心像海洋一样广阔。一直以来,师范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数学系的老师们资助学生完成学业的故事不胜枚举。例:王世强、严士健两先生资助韩丽娟渡过难关,而韩丽娟留系任教后也一直不间断地做善事。据我所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系里某学生交学费,被师生所传诵。王梓坤院士在20世纪90年代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月将100元现钞放在自己的博士生的信箱里,这只是王先生善举的冰山一角,这才是真正的真、善、美。

主线之一:机遇

《纪念文集》中给我们展示了机遇的重要性:机遇成就人,机遇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机遇只会光顾有准备的人。人的一生,能遇到伯乐太重要了,伯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提携、指点研究方向等。人的机遇在伯乐那儿可能就是一个闪念、一个善念而已,仿佛是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件事,但决定了被指点人的一辈子,甚至造就了一个数学家、一个国际、国内领先的数学方向。这种指点,实际上也是“因材指教”。

一个学生会影响一大片,一个名学生会为母校、母系带出一支强兵(好生源)。丁万鼎先生(1978年—198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时是严先生的学生)指导、影响安徽师大一批优秀学子,投考北师大数学系,形成北师大数科院一个靓丽的群体“安徽帮”。丁先生现在退休了,不在本科生教学一线了,加之现在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老师对学生这方面的影响减弱了,“听老师的话”“耳提面命”的时代基本过去了。北师大数科院的“安徽帮”也已风光不再了。

主线之一:数学人的真实人生

全书充满了许多数学的名人轶事,数学人的七情六欲,数学家的幽默、机智等,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数学和数学人不是人们想象的枯燥无味,书中也不乏数学人的诗篇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些数学名家、大家,也包括普通的数学人,小的时候数学成绩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就喜欢数学。有人对数学感兴趣,是遇上了好的中小学数学老师,好的启蒙人、好的引路人很重要,甚至包括数学杂志上的文章及数学杂志上的数学史介绍、新学科分支介绍、有一定参与性的栏目,如问题解答(征解)等。

一些数学名家、大家,数学人,一旦喜欢上数学,对数学的爱始终不变。他们研究数学没有功利性,不唯自主招生、不唯奥数成绩、不唯SCI、不唯SCI文章的奖金……他们将业余时间用于研究数学,将一分一秒都用在了数学上,应验了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会有的。只要是你爱上了数学,总会挤出时间来琢磨的。除了喜欢数学、研究数学外,他们也或多或少地还有其他爱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主线之一:宽容与道歉

一个集体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要有人甘当人梯。北师大数学系是出了名的君子系。一个系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进入其内的人也会立即被感染、被同化。前辈们总存宽容之心,鼓励、提携之心,总言及同事及晚辈做得好的方面。

一位已是老人的当年的学生对另一位也是老人的当年的老师的愧疚,那是“荒唐”岁月留下的心结。

三、主编的辛苦

本书主编李仲来教授为北师大数科院,为中国数学界、数学史界做了一件大好事,记录下历史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让这些史实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趁老先生们或其子女都健在的时候做一些抢救性工作,使这些史实得以保存下来。“史料丛书”相继出版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史》《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论文目录》《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生影集》《数学楼》《纪念文集》等共9部。

本书时间跨度长,由于战乱、政治运动、档案意识淡薄、记忆的模糊等原因,史实、史料欠缺,有时不一致,甚至有矛盾之处。核实史实,以免以讹传讹,主编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本着对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未来工作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给后来者留下参考、借鉴。

四、我的反思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一来应对新世纪全球化新战略,二来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但是师生的真实反映是什么?现在的学生还有真正的课余时间吗?比银行网点还多的民间补习机构成为各大、中城市的一景,值得教育行政部门深思。

《荀子·大略》:“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综合国力强盛了,公费(免费)师范生也成了一个词。现在为应对家庭经济窘境、找工作难等,优秀高中毕业生中的穷孩子(其中不乏热爱教育事业者)投考了免费师范生,大量的非公费师范生还在为自己的学业买单,还在为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焦虑。但20世纪80年代,国力还是相当弱的时候,只要是国家正式录取的师范生,都享有免学费并且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为什么国家强大了,反倒向师范教育的投入似乎相对更少了?不但不“输血”,好像还有“抽血”的嫌疑?读了史以后才知道,在中国师范教育的110多年的历史中,这后一种情况的历史才20年不到。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灵活的“破格”。现在虽然也有“破格”,但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保研或考研时,英语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做本科生级主任的时候,就耽误了一个数学天赋很好的学生,成为我心里永久的痛。当“数学天赋”与“英语成绩”发生冲突时,我们怎么办?能否不拘一格,“破格”录取?

本书既是一本史书,又是一本纪念文集;既是一本数学人读的书,又是一本普通读者的励志类书籍。建议大家不妨网购一本读读看,相信会有各自的不同收获。

猜你喜欢

数学学科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An Analysis of Negative Capability in To Autumn
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
生命教育理念下数学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宁欣教授
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重视数学学科的学习
浅谈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