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2021-09-10张丹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继承马克思主义

摘  要: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成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社会主义必将替代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全面发展人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出,人的主体性不斷提升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思维和生活状态使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升人的思维与生活状态就是指人的德、智、体、知识能力、素质职能、心理全面性协调发展,是人的内在发展。这种从内而外的身心发展,本就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追求的生活品质的更高目标[1]。

二、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马克思主义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思想、价值观念,让大家知道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社会中该如何去建设自己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带给人们最重要的东西是让大家有着完善这种思想的继续发展机会。它不是教条,更不是什么不变的真理。而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一种灵活运用、积极创新的思想武器,支撑着人们不断前行与进步,让思想始终保持先进、科学与正确。

(一)马克思主义教会人们实事求是的处世态度

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存在与理论的正确性。对于人类而言,实事求是是自我修养的法宝,一切都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追求真理,这样才能有效获取知识,不断脚踏实地地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马克思主义给予人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我们需要立足中国、开阔眼界,用更为宏大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这种宏大眼光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的指引和帮助,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段和全世界改革的科学指南[2]。它能够站在科学和时代的制高点上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产生,从而使人具有极为广大的视野和探究性。

(三)马克思主义教会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遭受很多外界势力的打压,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仍然艰苦奋斗、毫不气馁。每一位强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取创新,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学生未来要步入社会,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品格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成为有作为的人。因此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塑造坚毅刚强,奋发向上的性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苦,努力向上。

三、在当代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路径

(一)传承马克思主义,科学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创建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革新、不断去糟粕、求精华。我国正是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革、实践,才诞生出如今具有活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而我们也需要传承马克思主义,将其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良,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道德知识体系。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参悟问题的本质,为在新时代创造新奇迹设计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3]。例如,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学习、工作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从创新中,探讨新出路。

传承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战略地位必须要得到传承与创新,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明确将教育置于国家建设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随后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将科学和教育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国民认识到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要让教育先行。科教兴国战略至今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都将教育置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其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传承。有关人才的培养目标,邓小平曾经提出“四有新人论”的教育培养目标,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决定,将教育目标确定为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结合的有效体现。胡锦涛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教育要以德为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而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其三,根本方向必须要得到传承。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强调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要为无产阶级服务;邓小平又添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服务这一方向;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中也提出,教育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方向,并且将教育的公平化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结合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真真切切地将教育落实到人的培养上来。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让更多人去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仅对个人有利,更是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强有力的武器,给予人们强大的人格。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有:其一,撰写文章。各单位定期布置有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习的文章撰写任务,要求工作人员将这一时期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人才观等观念,所领悟到的感想全部记录下来。这是告诉人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必须要理解其真谛,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4]。其二,创办刊物。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和日常工作,以及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结合后的成果整理起来,通过创办有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刊物,来展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其三,创办社团。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不是依靠个人力量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依靠集体力量,通过集体学习、理解和深化,最终实现传承思想的目标。为了让集体学习更加有效果,可以创办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基础的社团,社团的学习和活动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党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为学习目标。

(三)树立爱国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积极实践于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

作为广大中国公民应把爱国主义真正放在心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从生活小事的点点滴滴做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并将其应用于社会主义事业,不仅是国家对每位公民的需要,也是每位公民必不可少的责任。把马克思主义积极实践于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必须經过以下途径:其一,必须要进行包含很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就是有关事物发展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与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了斗争就会有发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很多矛盾也有很多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都是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是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实践于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必须要以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中心,如教育与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才与复杂多变的社会之间的矛盾,等等。其二,必须推进党的建设的新工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党的建设的新工程有所了解,一定要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完美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比如,当前党的教育事业发展有一个新工程就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必须要将其和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结合起来。其三,必须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提出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终都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小目标,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这些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积极实践于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一定要时刻联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思考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事业应该如何发展等。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得到更加广泛地重视。对政府来讲,马克思主义具有无比的重要意义,对于个人而言,马克思也不断为我们指导前进的方向、道路,让人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思想观。马克思主义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引领前线的先锋,给予人们指引和前行的道路。人的本质是在社会中不断提高和发展的,人的才能是在社会上不断实践和累积的。而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的本质和理论进行讲解,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路,确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书臣.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涵义[J].晋阳学刊,2002(2):48-50.

[2]高宏存.中国共产党文化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基于制度主义理论视角的抽绎与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21,23(1):17-27+2.

[3]郑士鹏.新时代该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N].中国国门时报,2018-05-30(1).

[4]霍志刚.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N].吉林日报,2018-05-08(2).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2-24 修改日期:2021-04-01

作者简介:张丹丹(1989—),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继承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