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契机与路径

2021-09-10周晓洁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治理路径高校

摘要:本文根据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呈现的新特点,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契机,并对其路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229-02

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报告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学生网民在网民职业结构统计中占据最大比例,为23.7%。从统计报告可以看到,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作为聚集庞大学生网民的高校,牢牢把握互联网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做好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新特点

(一)消息推送技术导致意识形态圈层化传播

个体在网络空间中常以朋友圈、群等圈层化形式存在,从而产生群体在网络空间的相互呼应、抱团发声,甚至主导群内意识形态的舆论走向。在相对封闭的圈层中,讨论话题和话语空间更广泛,其中不乏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舆论内容。

同时,移动终端广泛使用消息推送技术,根据个体喜好进行智能推送,使个体被某些类别的信息包围,造成封闭式信息接收环境,一旦主流意识形态不在个体封闭信息环境中,个体将难以获取主流意识形态信息,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对个体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也为网络环境中的多元思潮泛滥创造了条件,导致非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逐渐扩大。

(二)群体观点分化导致舆论讨论失去焦点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对舆论讨论的广泛参与和自我赋权,个体能非常自由方便地加入舆论讨论。不同个体因价值认同或情绪共鸣分为不同阵营。而不同立场的群体很容易受到情绪化影响,造成观点混战。在毫无章法的情绪混战中,群体意识失去焦点,甚至到最后,出现谩骂、失控、谁的水军多谁就是主导的局面,其中不乏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潮大行其道[2]。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困境

高校学生群体处在社会新技术、新思潮的前沿,是网络信息空间中最有活力的一群人。他们有知识、有思想,对网络信息接受迅速,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有技术,能熟练运用最新的互联网工具获取信息或传播自己的观点。

受网络影响最快、范围最广的高校在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加剧的当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交锋,移动网络迅速扩张,自媒体高度覆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的困局[3]。

(一)各种思潮泛滥,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消解的威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纷繁复杂。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各种非主流思潮的挑战。各种非主流思潮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发声,并蔓延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非主流意识传播,试图通过舆论引导得到大众关注认同,从而利用网络舆论的群体分化特征使主流意识形态失去主导地位,形成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峙。

与早期意识形态斗争中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简单粗暴的输出模式不同,在网络圈层化模式下,非主流意识流的入侵更隐蔽、更具诱导性。目前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入侵很少采用长篇大论的形式,都是通过群体讨论中简短、隐蔽的信息,表面上看客观理性,却暗含各种不良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誤导网络舆论,从而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提供条件。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足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学生的行为规范,而思想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对象,因此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更多局限于思政课学习,导致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浮于表面。

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设计习惯性采用传统的老师教课、学生听课、课后练习的模式。这种学生以听为主、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机械沉闷,使学生感到乏味。学生的课堂情绪不高,很难产生感同身受的思想意识共鸣,甚至不少学生把思想政治课看作是上课时的休息课、考试时的背诵课[4]。长此以往,想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来引导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课程目标很难达到。

(三)高校意识形态管理难度较大

意识形态不像言语行为那样,而是体现为人内在的思想。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监督管理工作都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难点。而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增加了意识形态监管的难度。

网络应用普及扩大了意识形态监管范围。想要做好意识形态监督工作,需要对高校群体的网络信息进行监督。首先,这个的范围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建设强大的硬件设施,需要组织人员构建并应用信息监管平台。其次,个体隐私和信息监管的法律界限还未得到规范。即使高校完成了监管系统建设,合法跟踪个体网络信息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同时,大多数高校没有集技术与意识形态教育监管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很多管理人员只能负责简单的日常工作,人员素质的局限也是意识形态监管难度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契机

(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不断增强,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生态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主流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呈现出宣传覆盖广、角度新颖、传播方式多元化等特点,随着主流媒体互联网影响力的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引导力和感召力得到极大强化。尤其是2019年以来,人们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主流意识形态正不断扎根于民众心中。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不断增强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土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可以以此为契机,借鉴和吸收社会生活中的有益部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素质,利用社会有益资源激发高校群体参与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生意愿。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意识形态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多渠道传播途径

传统的意识形态治理渠道只能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校刊等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边界,信息的网络传播对高校群体的影响与日俱增。高校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技术,融合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校园网络已经实现全覆盖,校园网、贴吧、论坛、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都是开展意识形态引导和教育的阵地,将多种新媒体手段应用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宣传引导、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工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效能。

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根基

要形成并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是重要保证和理论根基。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增强理论课学习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有效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学要突破单一的教材理论知识传授形式,应以活动教学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采用案例教学、视频教学、主题演讲、专题讨论及情景表演等活动式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主题活动。

活动式教学通常与情境式教学紧密关联,离不开情境设计。思政课教学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师生共同参与营造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内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自觉,同时,学生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被课程吸引,积极投入学习,最终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

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规章制度,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职能,针对不同的高校群体制定治理计划,规范方法手段和日常管理行为,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全面纳入学校管理计划。规范安全治理工作一方面是高校教育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网络安全治理管理人员克服消极畏难情绪。

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评价体系,对群体意识形态的评估与通常的理论课程存在差异,用传统试卷答题对治理效果进行考评已不适用,可以借鉴问卷调查、网络信息抽样调查等评价模式,由网络安全治理教师对学生在调查中、日常活动中表现的言语行为、情感态度、观点看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三)提高教师素質,打造复合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

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对教师素质要求有所提高。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克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思想政治“说教”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素养为目的,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治理活动中。其次,在丰富的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要积极对管理教师开展全方位培养,使教师通过学习进行多方面、多渠道的思考,融合先进科技,不断开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新形式,不断增强自身治理创新能力。

五、结语

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是高校管理和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要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融合时代特点,不断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研究,对于保证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献忠,陈方芳.新形势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困境、契机与路径[J].求索,2017(06):74-79.

[2] 葛素华.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实现路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02):40-47.

[3] 姜长宝,任俊霞.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困境与破解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110-113.

[4] 刘秉印.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2):69-74.

作者简介:周晓洁(1993—),女,山西太原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治理路径高校
怎样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路径
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问题与治理研究
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