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工作与文化安全
2021-09-10鲁彦琪
鲁彦琪
【摘 要】编辑工作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决定了编辑工作与文化安全有着紧密联系,是影响文化安全与导向的重要因素。西方文化的入侵与渗透,不良文化的兴起与泛滥,是目前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文章认为,作为处于出版产业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者应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编辑工作;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意识;责任感
编辑工作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1]编辑作为文化生产的重要参与者,应明确自身在文化生产中的主要功能,积极倡导和组织优秀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培育和践行提供良好的文化背景;了解并关注我国文化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将文化安全意识贯穿到审、编、校等各环节中,确保出版物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思想水平也高。
一、当前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所谓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存在和传承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2][3]它是国家安全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精神因素和意识形态,不是某种物质实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入侵与渗透日益加剧
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是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主题。伴随着文化交流与合作进程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入侵与渗透也在悄然发生。如某国电影在向他国传播输入时,看似是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实际上却充满着该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
不同文化与文明在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文化同质”现象,“文化同质”现象如同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其主要表现为“弱势”文化被“强势”文化“同质”而不自知。这里所说的“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只是针对某种文化的影响范围和宣传力度而言的。“弱势”文化不代表其就是劣质文化,相反,所谓的“强势”文化也并不代表其就是优质文化。文化同质化现象是由于各国之间不平等的文化交流造成的。在现如今的国际交往中,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这就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和文化产品的交流与沟通变成了单向的,而非双向的,即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输入,处于文化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倾销”,往往处于被动接收地位,导致其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这种文化“同质化”现象无疑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自主和自信的能力。文化“同质化”现象,是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4]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试图“同质”、弱化我国本民族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挑衅,这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文化安全。[5]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往往通过向我国输入各种文化产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的形式,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
(二)不良文化思潮滋生蔓延
不良文化通常指那些违背社会公德,内容庸俗、淫秽,对社会和公众产生不良影响与危害的各种垃圾文化,如暴力、色情、赌毒以及充斥网络中的各种消极元素等。随着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在传播文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了各种不良文化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场所。网络不良文化的滋生与蔓延给广大群众尤其是缺乏社会经验以及辨别力较弱的青少年人群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少年犯罪的总数约占全国刑事犯罪的70%,其中近70%的少年犯由于受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诱发的犯罪,而抢劫、强奸、吸毒、斗殴是青少年罪犯的主要分布类型。[6]
二、编辑维护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面对上述严重情况,维护文化安全势在必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渊源,在全球范围内文化应该是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各国文化的发展与共存。编辑作为文化生产中的重要参与者,应具有文化安全意识,肩负起发展国家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大责任。在面对稿件中含有不良文化或错误观点时,应坚决杜绝这类文章的录用,将不良文化遏制在萌芽状态。编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把关意识。
(一)树立文化安全意识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发展本国文化、维护本国文化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先进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其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及预防“文化同质”是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
1.坚持文化自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覺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7]换言之,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应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坚持文化自觉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对自身文化要懂得反思,对外来文化要注意取长补短。针对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及社会中各种不良文化思潮涌动的情况,编辑在审阅、选择稿件时,要坚持文化自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好好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积淀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不仅承载着历代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同时,在吸收与借鉴西方文化时,切忌一味推崇,坚决遏制不良文化。
2.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不可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如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其次要大力弘扬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等等。
3.坚持文化创新
编辑作为专业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作为文化生产中的重要参与者,坚持文化创新是其工作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国家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坚持文化创新,一方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积极吸纳外来先进文化;另一方面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好好继承与发展。总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编辑工作虽然是在作者稿件基础上的选择再加工,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编辑作为稿件的把关者、优化加工者,在工作过程中也应坚持文化创新原则,确保出版物无论在文化内容、学术价值以及出版形式上都能呈现创新性。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编辑工作者应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审、编、校工作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确保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也是保障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编辑工作者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这是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政治素养。它要求编辑在审阅稿件时,在事关全局的大是大非面前,应具备高度的政治警觉性和辨别力。例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民族宗教等方面,编辑工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态度,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不能含含糊糊。总之,对政治审读一定要坚持原则,要慎之又慎,切莫抱有侥幸心理,酿成大错。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8]编辑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辨识能力。
(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属于道德感的范畴,是社会个体所拥有的一种品质,是个人在社会实践和个人发展过程中所要履行和承担的责任意识,是对自身在道德实践中完成道德目标情况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一种精神感知。”[9]编辑工作者应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确保每一种出版物都要有益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益于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为此,编辑在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还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方面积极宣传和推广优良文化,例如,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好好继承与发展,对主流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弘扬与推广,对优秀的外来文化也要主动接纳与宣传;另一方面,对各种不良文化要进行坚决抵制,力争在传播源头消除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编辑作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重要参与者,与国家文化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编辑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文化安全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警惕不良社会文化的滋生与蔓延以及外来反动文化的入侵,保障出版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2015[M].北京:商务印书馆:76.
[2]张安.对国家文化安全基本问题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3):30-34.
[3]周逢梅,邵小文.习近平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J].党的文献, 2019(1):21-28.
[4]汪曉莺.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5):407-411.
[5]王小娟,陈垲仑,杨永建.习近平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六维向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8-112.
[6]张华强.不良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J].法治与社会,2007(12):751-752.
[7]费孝通.弘扬优秀传统 实现“文化自觉”[J].中华文化论坛,1998(4):7.
[8]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01).
[9]郑仕鹏.当代中国青年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责任编辑:黄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