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1-09-10路浩冉

客联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乡村振兴

路浩冉

摘 要: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乡村振興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农业还存在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平台缺乏等现实问题。乡村经济发展中,各有关部门要着力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总体结构,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路径

农业经济管理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标,其生产内容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行政手段。当前,农业经济与经济关系与工业经济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乡村经济有它自己的规律。例如,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国家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其核心目标是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品质与数量的提高是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大意义

(一)技术:传统向现代转进的主要动力

劳动密集、重复、分散、小生产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征。近现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养牛和人力,而这一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在秦汉时期就已经确立。在历史上,由于受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农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技术革命,仅从技术上讲,它在资本积累、原材料市场、原材料供应、劳动力供给等方面,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负担"和"障碍"。传统农业技术已经成为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最大有效负荷。由于传统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价值达到了顶点,达到了"高度平衡",因此,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处于一种"低效"的困境,发展农业经济很难通过自身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技术+制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力抓手

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业经济传统结构表明,以农业自身发展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很难整合优化,生产要素不可能处于较高的农业水平,现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传统农业经济增长的起点,传统农业只有"过程改进"才能实现,必须借助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力量来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人才、制度、人口等外部力量必须引导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生态内部,而这种外部力量就是宏观调控、产业发展战略的管理、农业产业的社会经济结构、乡镇企业经营、农民职业培训、现代经济因素的引入以及各种因素与农业经济有机结合,都需要科学管理。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缺乏将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同时,农业生产管理也会受到严格限制,不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不能提出创新思想,不重视引进先进设备。与此同时,也受到资金、人才、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程度低。

(二)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经济运行机制是经营效益决定的。精确的政策宣传,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经济知识的迅速传播,惠农政策得到广泛认同,但由于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发展困难重重;一方面,部分村民委员会对政策的理解不够,解释不透;另一方面,一些农民朋友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对新的耕作方式产生怀疑。由此削弱了农业经济管理在新时期的有效性,给农业转型发展带来阻力。

(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现,也使乡村呈现出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形成了大量的"空村"和"落后村"。劳动力不足导致乡村地区对地方经济缺乏领导,而目前,农业工人普遍年长、文化程度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够,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经济管理的效果也不理想。

(四)缺少农业经济信息交流互动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乡村网络信息环境相对封闭,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开展"互联网+农业"经济管理模式面临诸多障碍。要突破信息壁垒,加快农业经济信息流通,建立农业经济信息交流平台,推进农业经济信息化,提高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

要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增长的效益,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管理者的职业培训,建立农业管理信息互动平台,建设科学的农业经济增长体系。

(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

保证农业经济有效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健全的基础设施。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创新思路,充分考虑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农业基础设施一体化、现代化。同时,在乡村积极推广大型机械设备,提高了养殖生产效率,为农业经济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立足于发展要素和资源,开展实地调研,实现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优质化。要落实全面高效乡村振兴、促进"三农"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科学解读相关文件精神,以文件管理为根本抓手,加快农业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实施。针对地区发展和产业特点,各级政府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使之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产业效益,促进乡村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三)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培训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是一种必要的智力支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需要一大批专业、熟练、观念创新的优秀管理人员,加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系统培训,掌握农业经济管理先进理论知识;另外,要加强乡村本土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整合乡村精英资源,多方位地推进乡村发展。联办市高校加强领导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为农业经济管理输送优秀人才。

(四)搭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互动平台

互联网+时代下应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科学管理,依托网络信息传播和技术效益,推动农业经济增长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要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互动平台,统一管理信息收集、分析具体工作,建立农业经济管理数据库,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流动,确保信息公开、安全;要引进农业信息化,推进网络+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保障农民灵活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总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针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优化农业经济增长体系,加强农场管理者的职业培训,积极建立农场信息互动平台,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虹贤.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2021(6):88-89.

[2] 甘世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探讨[J]. 农家参谋,2021(8):107-108.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管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