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9-10彭松
彭松
摘要: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关于教育的改革也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慢慢地进行,当下素质教育已经是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全新教育理念的要求下,创新能力是高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他们在今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老师在进行高中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技能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之情并主动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引言:
高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和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包含着小学、初中部分的重要知识,并且也在基础数学知识之上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完美地衔接大学部分数学知识。同时由于高中数学的特殊性,正好是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尤为关键。要想在学生叛逆期严重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探求欲并再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1、转变陈旧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性
在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旧普遍地存在着“教师为主体”的不合理教学观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也很难产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老师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尝试努力改变“老师教,学生听”的落后教学模式,慢慢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一种主动的好习惯,让学习兴趣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培养长大。进而从学生的主观层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的时候,老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一起探讨学习这节课需要用到以前的哪些知识点,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按照知识要求,先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在上课的引入环节,老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熟悉基本知识点,然后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习,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交流排列与组合的一些基本重要性质。在学生探索研究、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改掉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落后观念,适当地进行创造性教育,以这种教育模式去向学生产达相同的知识会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学习。
2、娱乐与课堂相结合,发扬兴趣学习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身心发展的影响,其自制力虽然处于较高水平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一些包含数学道理又生动有趣的简单游戏,往往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好奇心产生萌动。所以,作为一名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灵活地将游戏融入课堂中。利用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独特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好课本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这一节的时候,可以尝试将游戏融入课堂。首先制定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顺序輪流列举出生活中一个关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例子,哪一个小组列举不出来就自动淘汰,看看最后那个小组能够坚持到最后,坚持到最后的一组胜出。随着游戏的进行全班学生所能了解到的生活实例也会越来越多,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积累。这种游戏模式之下,学生们会忘掉学习的不快,转而改变对于“学习”本身的认知,认为“学习”也可以是一件轻松快乐、充满激情的事情。在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堂教育模式的新尝试,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到进步和改善,从而主动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3、借用多媒体,让数学知识更形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是当下教育改革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极其重要的一个方向。现时代下多媒体技术越来越科技化、实用化,借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清晰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或者实例,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效,理解程度更深刻,扩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途径。
例如在学习《正态分布》这一节时,正态分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一个实际生活现象为例子,借助多媒体将事例中所反映的正太分布状况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调整α和μ数值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图像随着α和μ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这样能够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α和μ对正态分布的影响,为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大可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游戏融入教学中灵活借助多媒体,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更关键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科教文化,2017(4) : 164 - 165.
[2]李晓洁.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8(06) : 78 - 79.
遵义市第一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