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的高效方法
2021-09-10张淑娴
张淑娴
摘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实际,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复习课在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也应该以学生为本位,以问题为切入,倡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情境导入复习、建构框架复习、思维导图复习方法来探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学生主体、复习方法
一、 以学生为本位,情境导入复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位,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教师通常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进入期末单元复习时,部分教师会追求高效的复习课堂,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走入知识填鸭式教学。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各学科的复习任务都比较重,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师以快速知识点讲解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在课堂中往往会昏昏欲睡、气氛沉闷。这种表面高效的复习方法是以牺牲学生的主体性为代价的,最终的复习课堂只会导致知识的堆砌、能力的缺失、复习无法深入学生,效率低下。
情境导入式的复习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使用,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展示情境材料、创设问题讨论、学生归纳相关考点、从而归纳总结知识点。这种复习结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运作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解题能力。如复习八下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时,面对枯燥难懂的宪法知识与原则,教师可以以社会现象为导入,展示日常生活中政府的措施,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宪法的原则,从而巩固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原则。播放有关行政人员失职的新闻,让学生思考要如何规范权力的行使。通过深有感触的情境,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法定职责必须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通过具体情境,学生能清楚分清“法定职责必须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区别。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能大幅度提升。
二、 以问题为切入,建构框架复习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期末复习阶段部分教师会采用演绎型复习课,结合考点、知识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及解题思维拓展,最后进行练习巩固提升。这种单刀直入的复习结构会使学生只注重知识讲解,而忽略能力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以问题为切入,容易启发学生,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建构框架式复习方式是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纽带,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使得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搭建知识框架时,要避免简单的知识的堆砌,要以问题为切入,将单元知识有效串联起来。比如复习八下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以小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活为例,围绕“小云享有什么权利、要履行什么义务”、“爸妈享有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搭建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两者之间的范畴以及公民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师通过问題形式将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基本知识点同时,更能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同时加强学生义务观念。
三、 以素养为核心,思维导图复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也是一个人文学科,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知识素养形成,更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养成,价值观的培养。期末单元复习课堂要讲究高效,部分教师会追求片面的高效复习方式,而忽略学生个人主导性。在复习课堂中,部分教师以讲练为主,忽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消化运用能力,更不会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会导致学生养成只听教师讲,自身不思考的坏习惯,学生被动的思维模式被禁锢在教师的引导路径中,长期的被动教育学习会使学生丧失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应试考试注重于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考察,所以在复习课堂中,学生素养和能力不容忽视。
在期末单元复习时,教师要积极让位学生,充分挖掘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思维互动的契机,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建构。通过自身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能够自主接受、消化知识,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组织构建知识的能力也将提升。比如: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知识点多而复杂,单纯靠教师自主讲解,学生既不会主动接受也不会主动去思考分析。针对其中基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关系,让学生自主画一张思维导图,便于自己记忆、理解。既提高学生思辨性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比如针对我国国家机构,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会比较陌生、难以理解,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方式,构建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洁清晰展示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