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法治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021-09-10肖美秀
摘要:德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的主渠道,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作为重要的德育课程,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从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265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将书本中的知识通过口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其实并不到位。在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丰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育理念得到优化,德育教育开始逐步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生命的变化,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解怎样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怎样科学地应用自己享有的权利,要通过何种方式维护社会上的公平等,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并且能够让了解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生动案例,对教师讲述的理论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二)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只是按照课堂上教师画的“重点”进行背诵记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也不强。在道德和法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保持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为此必须要积极渗透和融入德育教育,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新闻事件,让学生理解分析,从中感悟出道理。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实现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一)教育离不开生活,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育为生活而存在。生活理念,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新的课堂理念认为:“生活就是课堂”。因为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寻找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在讲《爱在家人间》课时,我课前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公益广告视频,内容大概是一老人与家人在饭店吃饭时,临走时不忘记把饺子装进衣兜里给儿子吃,他说我儿子最爱吃饺子。这段家喻户晓的视频播出后,立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感悟到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真切的关怀和守望。这种生活渗透德育教育,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维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中,教师强制性地将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兴趣,学生也无法掌握良好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不佳。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案例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结合现实生活,渗透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比如在雷锋月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弱势群体,让学生更好地关怀社会。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时,要求人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让学生认识到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需要关注他人的生命,提高公共意识。这些案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学习起来能够更积极,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会更好。道德教育滲透在友好的师生关系中
青少年学生是敏感发现者、观察者、模仿者。教师的人格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外在表现,自然多层次的影响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自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角色进行转变和定位,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激情。比如在研究如何做好自己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遇到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遇到一些情绪时应该怎样疏导,才能够更好地做自己。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进一步完善,不仅能够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问题,还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也更加理想。
(三)优化教学手段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和法治教育课程往往需要进行大段的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会让学生感到疲惫,并且抵触情绪较强。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优化,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运用漫画、新闻剪辑片、地图、寓言故事、丰富鲜活的事例等方式,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景,再现多层次、多形态的场合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知识,使书本上死板的知识灵活,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也使学生的联想记忆得到提升。
总之,我们的道德和法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人生态度,坚强的心理素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德育渗透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更好的指导学生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心爱,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95
[2]杨敏,蕴含?思辨?渗透?实践――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落地生根的基本策略微探[J],考试周刊,2017(40):80﹢85
[3]吴蓉,《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读
作者简介:肖美秀(1970-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福建三明,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明溪城关中学,研究方向:德育,单位所在省市和邮编:福建三明365200
明溪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