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自我管理促进班级德育管理研究

2021-09-10梁楚雄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德育班级

梁楚雄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情商、智商以及其他方面得以发展与提升的关键时期,需教师为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授业解惑的同时,又在人情世故以及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给予合理引导,促其成为心智与人格完善的优秀之才。但因每一位学生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各有闪光点与不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要将这些细节利用起来,推行班级自我管理,鼓励其进行自主管理与约束,从而在校园内营造正面积极与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又使德育教育开展取得成效。故而各地教师均致力于这方面展开了探索,并总结出来一些经验做法,本文则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对此展开简要总结。

关键词:自我管理;班级;德育

引言

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德育工作已成为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怎样才能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等因素,有效推进德育工作取得成效呢?这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值得寻思的问题。

学生自主管理即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换句话说经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依靠班级主体力量展开自我教育与发展的管理方法。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时我们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三番五次地说教却仍屡教不改;个人卫生很糟糕但却熟视无睹等情况时有发生;刚解决了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等。原因即是学生不主动执行规矩,自主管理能力与意识相当单薄。当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以及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对教师与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缺乏独立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点讲解传授之际,还应注重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促其能自主进行才能展示,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来让学生整体水平提升,且长期实践过程中确保德育教育的开展取得实效。

1.注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参与欲望的激发

对小学生而言,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尤其是低年龄段学生,德育观还未形成,对事物的认知仍处在模糊阶段。所以教师应结合不同阶段学生展开针对性自我管理教育,结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首先,低段(如一二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最弱的,该阶段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弄明白什么是秩序,什么是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就不可以再像幼儿园那样上课随便在课堂上讲话,不经过老师应允就离开座位等,促其初步形成自主管理意识;其次,对于三四年级学生来讲教师需引导其树立起自己属于班集体中的一员,则是这个班集体主人的思想,就应该为班级的事情群力群策,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努力做好对班级相关的每一件事情;再次,需注重学生自我管理主体作用的发挥,可让班内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规章制度制定中来,引导他们从自我意识出发来拟定自己需要遵守的规则,转变过去的传统管理理念,真正将学生当成是班级的主人,从以前的被动服从教师管理到现在的积极主动遵守转变。最后,在执行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做到主动遵循,学生制定制度时老师需要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3],整个班规的建立过程应当在民主、平等环境下进行,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下得以培养,这样通过充分采纳学生意见的班规班纪制定,学生都愿意主动去遵守执行,不仅可促其在长期坚持中形成良好德育品格,还有助于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也让教师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轻松。

2.灵活设置班干部岗位为自主管理的开展创设条件

一个班级中所需要增设的班干部数量是非常较多(如学习委员、班长、音乐委员、体育委员等),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做到统筹规划,在通过投票的方式民主地选择班干部后引导班委落实好自己所负责范畴的职责,经自主管理模式结合学生性格与特长进行班干部岗位的灵活设置,确保学生做到“在其岗,谋其事”。同时为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部分班干部可以采取轮流制或小组制模式推行(比如班级卫生管理小组组长的担任为了使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意识到“班级是我家,干净靠大家”,通过轮流担任管理小组长的形式让班内每一位学生都承担起保护班级与校园卫生的重任,这样学生自己也会主动进行行为约束来做到对班级卫生的保护),实现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也让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

同时,因受到小学生年龄与性格等特征的影响,班干部在管理或执行期间可能会发生不合理、不公平与耍得好的彼此包庇的情况,进而导致自主管理失败。故而应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法:第一、可进行“学生委员会”成立来取证、调查、了解事情经过,并最终对问题作出公正处理;第二、制定“人人督我,我督人人”的自主管理机制,确保学生自主管理更加规范、更具条理性,确保学生民主意识以及法治意识逐渐提升,为后续学习与生活做好准备。

3.建立轮流值日制度确保人人有机会体会管理乐趣

在自主管理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可支持学生采取轮流值日制度的方式让其以学号或者座位号为顺序,每人值日一天,让班内学生都能够了解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应该自觉做到爱卫生、讲文明,懂礼貌、勤学习等,确保自理自律

目标得以实现。值日制度应当进行管理细目制定,包含学生值日当天的主要工作内容(检查早操、收发作业、课堂打扫等)、值日生的要求(值日人员相互之间轮换、值日当天的问题反映)、值日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经历一次自主与班级管理的体验并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从而不断提升班集体荣誉感,有助于班级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4.开展多样化活动推进自主约束行为落实到位

德育教育属于反复的、需长期坚持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形成的源泉,多样化活动能够优化学生心理,转变存在于他们行为上与思想上的错误观点。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应书本知识点为载体开展多样化活动(如关爱地球,遵守交通准则,文明出行我在行动,遵纪守法等),注重在活动中多导入一些德育理念,将德育要求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实践与理论实践二者的有机结合,尽全力唤醒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积极的道德品行。

如在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为播放美国制裁中兴以及华为的各种图片视频,或以讲述的形式告知学生孟晚舟女士被美国与加拿大以莫须有的罪名羁押事件,激发学生对孟晚舟女士的敬佩之情,我国芯片行业落后就遭受欺负的意识以及为中华民族强大而努力奋斗的精神,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感染,自主改正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上课迟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积极性低下等问题,对自身行为给予约束,并能将精力全面集中到学习上;又如在《只有一个地球》学习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学校)存在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如随意乱扔垃圾、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等,然后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覺做到规范自身行为,当有垃圾时一定要丢弃到规定的地方,同时当他人存在乱扔垃圾行为时要及时制止,这样更利于学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塑造,这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更有说服力。

5.结论

德育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影响,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为时代赋予的任务和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同样责无旁待,有必要转变以往的教师包干包揽的管理方式,通过德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结合学生年龄、性格等特征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注重充分尊重每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以自主行为管理的方式来监督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行为,从而在长期实践中养成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成长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文武.基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视角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13-15.

[2]胡六娥.弱化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升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J].教师,2020(10):20-21.

[3]陈岱婉.开展自我管理 促进自我教育[J].中华少年,2020(08):264-265.

[4]余会.科学引领 自我管理——浅谈班级有效管理[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2):135.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镇泰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德育班级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