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绩效的影响研究
2021-09-10王珊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本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技术创新政策在克服市场失灵、引导金融资本方面发挥作用。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技术创新政策,以促进科技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然而技术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到底怎么样,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检验。本文以2000-2020年间我国政府发布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相关的156条政策为分析对象,研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演变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3个维度,分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发展规律。在本研究中,将政策目标分为科技创新、资金、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公共服务和规范性7个方面。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资金、人才培养的政策目标对技术绩效的3个指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服务和对外合作的目标效果并不理想。行政措施和金融担保措施对各项技术绩效指标的积极影响都十分显著,而财政措施和人力措施的效果不佳。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技术绩效
一、引言
企业的技术创新一直是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转型能否顺利完成,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根本途径是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而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研发强度、创新成果的贡献和创新效率上比大企业具有优势。并且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多地产生“根本性突破”、“重大技术转变”等偏向于突破型的创新。
目前,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有很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研究却非常匮乏。Tal(2001)剖析了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组织及框架机构,柳卸林等人总结了中国激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政税收政策,并强调不同政策的协调一致,有机配合。彭纪生等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发展规律,采用量化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科技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政府不同部门在技术创新目标取向上的政策协同对经济与技术绩效的影响。刘风朝等(2007)以创新政策效力和类别为基本维度,分析了1980-2005年我国企业创新政策的演变发展规律。孔莎莎通过计量学方法综合知识产权政策内容建立知识产权政策量化标准,从力度、目标、措施三方面对知识产权政策进行量化并建立经典的计量模型对中国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进行评估。
本文以2000-2020年间我国政府发布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相关的政策为数据基础,对涉及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156条政策法规条例进行了汇总分析。基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的视角,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演变路径,研究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政策数量、政策力度、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发展规律及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技术绩效的影响。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
截止到2020年,共有全国人大、国务院、劳动部、农业部、对外经贸部、国家工商局、国家体改委、财政部等接近40个部门组织或会议组织参与颁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独立或联合)。2000-2020年的20年间,政策颁布的机构从最开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国务院增加到现在接近40多个机构独立或参与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法规的颁布制定。这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的健全发展和功能的完善以及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日益重视,希望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出科技政策颁布最多的部门是国家发改委,而不是与科技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而这也反映出我国机构发展的现象,部门之间存在着利益之争,多年的政策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制度制定的依赖性,导致具体的政策颁布与政策落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政府未来需要进一步注意改善的地方。从政策的形式上看,在2000-2020年间,中国政府颁布的156项中小企业创新相关政策中,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前几年以法律法规形式的相关政策占比最大。
三、技术创新政策对技术绩效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说明
本研究借鉴Gray和Thrainn的研究,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政策变量,得到扩展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各个指标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中研究创新政策對中小企业技术绩效的影响。
首先对2000-2020年间技术创新政策的各项指标以及其他用到的变量进行了命名和定义(见表1)。
本文在确定了相关政策的各项得分后,对每一年度内相关政策的各项指标得分进行累积,计算出技术政策指标的年度数值。只要某项政策没有被废除,就将一直对经济主体产生影响,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的不仅仅是当年颁布的政策措施,而是截止到那时为止政策措施的累积,所以利用公式NTPG=TPGm-1-TPGm(m表示年份,m∈〔2000,2020〕)计算第m年技术政策的各项指标,包括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等。其中TPGm表示m年技术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政策力度的整体状况,由TPGm= PGn*Pn得出(N表示m年颁布的政策数目,n表示i年颁布的第n项政策,n∈〔1,N〕)Pn表示第n条政策的政策力度,PGn表示第n项政策的政策目标、政策措施的得分。其中TP(即NTPG)代表IPI、PT、RNP等技术绩效。
技术绩效通过中小企业重大发明创造数、有效发明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来衡量。本文从政策数量和力度、目标和政策措施等4个方面分别来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分别对技术绩效的影响结果。
(二)技术绩效指标与政策数量和力度的关系
通过对技术绩效指标与政策数量和力度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技术创新政策数量和力度的增加有助于重大发明创造、有效发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尤其是专利产出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在政策数量增加和力度加大的推动下,企业对专利的保护也越来越完善,更加专注技术创新,靠新技术新产品赖以生存的中小企业就更加有动力去发明创新申请专利,有效专利增加进而促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三)不同政策目标与各项技术指标的关系
而通过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不同政策目标对技术指标影响的分析发现:1.国家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目标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它对技术绩效指标的正向影响也很突出,尤其對重大发明创造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受影响最大的是专利产出,直接影响到所在年份的有效专利申请数量;2.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发展长年来受制于资金问题,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投入以及银行和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是在逐年加大。资金问题的解决为企业投入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看到专利数量显著大幅度的增加。而单单资金扶持对重大发明以及产品走向市场虽然有积极作用,但十分有限;3.信息化政策目标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它会正向影响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但对专利以及重大发明创造都是负向影响。这说明信息化确实既不能直接使中小企业在重大发明创造上有突破,也不能直接创造出有效的专利。
(四)不同政策措施与技术绩效指标的关系
通过对我国技术创新政策的不同政策措施对三项技术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行政措施的加强能够显著影响重大发明创造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而且对有效发明专利的影响最大,说明行政措施具有较强约束力。金融担保措施对增加发明专利和销售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对研发的投入使得好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要,进而提高收入。但对重大发明创造的影响微乎其微。财政税收措施通常是借助国家资源来扶持企业,执行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力度是比较弱的,因此会造成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的降低。人力措施对技术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人力管理水平有关系。
整体上看,行政措施和金融担保措施对各项技术绩效指标的积极影响都十分显著,而财政措施和人力措施的整体贡献是非常不理想的。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搜集整理了2000-2020年的20年间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政策密切相关的156条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对政策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政策的演变。通过将政策变量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系列计量模型,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3个维度研究中小企业创新政策与技术绩效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政策数量和政策力度对技术绩效的影响显著。
就政策目标而言,技术创新、资金、人才对技术绩效的3个指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化和对外合作的目标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为中小企业搭建的各类技术转移转化的平台对知识技术的创造和产出的作用微乎其微。大多数的科技平台发挥的是“牵线搭桥”的作用,对产品销售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知识加工处理和知识生产方面做的工作较少,对科技转化效率的提高没有贡献。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市场对信息平台提供的服务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牵线搭桥”向“服务”的角色演变、由知识转移向兼具知识生产、知识加工和应用的方向演化。如果政府在积极发文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同时,能够为专利提供有效保护,在技术共享和关键技术交换安排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将能大大降低中小企业对技术溢出风险的顾虑,提高对外合作的积极性。
从政策措施的角度来看,行政措施、金融担保措施和财政税收措施都至少对技术绩效的两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但人力资源措施的影响微乎其微,也反映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人岗不匹配,人员流动频繁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迅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错位问题突出。
参考文献:
[1]吕长明,姬卿伟.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跟进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J].武汉金融,2021(02):26-34.
[2]周衍平,左弈,陈会英.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组合质押融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21(05):39-46.
[3]房春霞,徐永其,刘晓晴.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市场进入模式选择[J].经营与管理,2021(05):44-47.
作者简介:王珊(1997-),女,福建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财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