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状况研究
2021-09-10王德强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现状的研究,从其培育发展历程、特点、发挥的作用、特色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入手,分析了培育发展建筑工劳务品牌,对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相关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劳务品牌 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我市总人口453.17万人(不包含省直管县滑县),其中农村人口327万人,农村劳动力20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0余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30余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大约有60万人,占比在45%左右。如何稳定农民工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成为摆在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对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培育发展现状调研,结合安阳市劳务输出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形成此研究报告。
一、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培育发展状况
(一)、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历程
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从60年代至70年代以林州市修建“红旗渠”、安阳县修建“跃进渠”为契机,培养了数十万从事瓦工、水泥工的“能工巧匠”,他们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誓叫山河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为“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也赋予了“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特有的文化内涵。二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十万大军出太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壮丽画面,从此“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逐步走向了发展成熟阶段,到九十年代末期安阳建筑工劳务一度占到河南省建筑劳务的半壁江山,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0多万人。据2006年安阳劳务输出信息平台统计,全市2006年劳务输出81.3万人,其中有近50万农民工从事建筑业,占全省外出建筑劳务的1/2,务工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山西太原、东北等地,是城市建筑的主力军,先后承建了北京亚运村、奥运工程鸟巢等主要场馆。2008年安阳建筑劳务被国家就业促进会评为“十大知名劳务品牌”之首,2019年6月我市“林州建筑工人”又被国家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典型劳务品牌。
“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据2020年河南省建筑劳务公司名录公布,2020河南安阳建筑劳务公司有1205家。全市从事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近60万人,占全市农民工就业总量的45%左右,主要涵盖砌筑、钢筋、水暖电安装、木工、油漆、脚手架等工种,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380多座城市和俄罗斯、越南、南非、也门、阿联酋、卡塔尔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先后造就了一批由外出务工成长为创办具有一定规模企业的英才,比如:安阳周国允在北京创建了河南华都集团公司,秦太宏在郑州创建了泰宏集团公司等先进典型代表。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勇敢迈出家门远离故乡,打拼奋斗,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示着安阳人的勤劳、智慧和创新的良好形象,同时,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他们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付出辛勤的汗水,他们是安阳人的楷模,带领家乡人民走向致富道路。
(二)、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的三个特点
一是规模大。近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外出务工人数在130余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工人数60万人,占农民工转移就业总数的45%以上,形成强大态势。
二是技能强。我市外出人员中从事建筑劳务的项目经理3000多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0余人。从事建筑业技术骨干能力强,由于技能水平高,先后承建了亚运村、奥运工程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航空楼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获国家最高荣誉奖。
三是收入高。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务工性收入高,基本上月工资收入在4000元以上,以林州市为例,据调查林州市银行存款60%来源于建筑,60%农村劳动力从事建筑劳务,60%的收入来源于建筑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挥的作用
安阳建筑工的发展壮大最直接的效应就是解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安阳建筑工人外出各地从事建筑业,凭借技艺本领获得收入,并把全年收入带回家,在家消费、在家再生产(返乡创业),为农村经济起步、发展、腾飞积累了原始资金。据调查测算,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年劳务收入大约300亿元。以林州市为例,据调查:林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建筑业,农民存款余额的60%得益于建筑业。正是由于安阳建筑工人打工在外、消费在家、投资在乡,才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了乡村振興战略实施。
(四)、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的特色做法
近年来,为促进安阳建筑劳务用工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我市主动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主要包括:
1.支持有实力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自行创办劳务公司,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林州市、安阳县等县(市、区)积极引导总承包企业履行对项目质量安全和各类人员的直管责任,针对工程多、劳务需求稳定特点,申报劳务资质,组建自有劳务队伍,实行实名制,做强实体,做大规模。如河南瑞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就具有自己专业的施工劳务队伍。
2.鼓励包工头、项目经理返乡创业,自办劳务企业。以林州为例,林州是我市劳务输出大县,传统型包工头、项目经理多。对此,林州充分发挥包工头、项目经理有队伍、有设备、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鼓励支持他们注册公司,由零散型、无序化的劳务施工队伍向实体化、专业化的劳务公司转型。为此,林州市成立了专门的返乡创业办公室,人社会同建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返乡创办劳务公司的包工头、项目经理全程提供政策指导和代办服务。特别是2015年河南省住建厅给予林州市劳务资质许可初审权限以来,林州市施工劳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短短两年新注册企业就达到128家。
3.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人专业化、标准化、技能化水平。以林州为例:一是由林州市建管局培训中心对本辖区建筑企业劳务人员实施一季度一培训,年平均培训考核5000余人次。同时还将培训服务前移到企业、项目工地较为集中的郑州、山西太原和长治等地,现场对劳务人员实施技能培训,考核达标发放相应证书。二是支持建筑类为主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发展,努力满足劳务用工需求。目前,林州市有建筑职业中专、大河、方博、林州建设等多家建筑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三是建管、工会联合不定期组织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为劳务工人搭建交流比赛平台,在全市营造崇尚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建筑工人努力提升劳务素养与水平。
4. 关心关爱建筑从业人员。林州、安阳县建立了县镇(乡)两级、党政群团全覆盖的关心关爱建筑从业人员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了向建筑从业人员送温暖的长效机制。如成立“三夏”“三秋”志愿帮扶队,春节期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五个一”专项服务活动即发布一封慰问信、开展一次“家访”活动、召开一次返乡创业座谈会、开展一次“返乡人士看家乡”考察活动、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工会深入工地进行文艺慰问演出,将困难建筑职工作为优先和重点帮扶对象;妇联组织对留守家庭实施帮扶照顾;成立伤残农民工救助基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度过难关等。
二、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培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在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培育发展中主要存在政务服务不到位、品牌聚集效应不强、缺乏品牌支持政策等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加以解决。
一是建立“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大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议在市级层面主导建立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大厦,为各类建筑企业回归发展提供场地支持;政府金融、住建、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搞好对接服务,切实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进一步提升打造“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创造条件。
二是整合品牌资源,增强集聚效应。针对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资源分散,各县(市、区)各自为政,还存在相互恶意竞争,聚集效应不强等弊病,建议市级层面牵头,谋划重组“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资源,组建“安阳建筑工”劳务服务集团,对外统一市场运作,抱团发展,形成品牌聚集效应。
三是围绕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出台支持政策。市级层面要研究制定支持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为“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在市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拿出真金白银,设立支持建筑工劳务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为“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发展提供实质性资金支持。
三、结语
安阳地处中原,作为内陆城市,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充分挖掘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务经济,不失为一条明智之路,因此,调动政府、品牌、市场、个人等主体因素,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人力素质提升等多种措施,实施劳务品牌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安阳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一篇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美麗篇章,进一步丰富 “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精神内涵,提升“安阳建筑工”劳务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造福安阳人民,推动安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王德强,男,1964.12,河南省安阳市,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职称:高级经济师
安阳市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