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重要命题的反思与对话

2021-09-10熊璐伊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重建反思

熊璐伊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门正在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改革,引发信息技术是对教学、课程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颠覆性改革这一全新命题。教育者应通过跨学科的理论、反思和对话,借鉴中国的本土实践,将信息技术与意识形态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教育信息话语体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重建;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5-0008-03

理论的形成和建构必须与新时代的背景和趋势密切相关。教育学理论应以时代的发展为参照,按照一定制度,在时代的变化中不断创造,这是教育学理论持续稳定的前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面对人类知识的变化和文化、教育形式的变化,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促进教育发展理论工作者掌握新生力量。

一、重建教育背景

在信息时代,各个生活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MOOC等数字资源、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使革命性的教育概念和理论成为现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建教学法是普遍趋势。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繁荣的基础,根据教育研究所发表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公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正在下降,与教育发展方向不一致:首先,未通过高考的人数正在增加,一些青少年不再认为高考是进入社会的唯一途径;二是留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最后,对存量教育需求的增加伴随着转型期不平衡的加剧。因此,教育活动和教育事业都要适应时代和人的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以教育改革为载体,创新教育理论,为实践改革提供动力,重构教育理论体系[1]。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一)教学论创新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一般原则和规律的科学探索,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要具备前瞻性的世界眼光創新教学方式,如此,才能促进教学理论的改革和创新。不同阶段的教育问题大不相同,教育者要重新定义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高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能力和教学能力,转变教师的专业角色,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和研究,使教师的工作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抛弃唯成绩论,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方面均衡发展,建立全新的、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和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最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教育者可通过收集教学的核心,即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课程设置、教材、教学组织和领域,以此规划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未来教育。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直接影响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教学组织和师生教学环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必将导致学校教育的变化[2]。

(二)课程理论创新

在课程开发报告《信息技术导论》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给传统课程研究带来的挑战:知识形式从静态书籍向交互式网络知识创造的转化;感知的类型从物理思维转变为智能思维;对信息技术的信念在社会中发生变化。信息技术也为课程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给课程理论的发展带来了选择性、丰富性和灵活性,包含的知识内容范围广泛,不同思想囊括其中,过程论的丰富发展为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认识论基础,过程的三维化、数字化、全面化、系统化的思维变革为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认知基础。今后,可着眼于网络课程的开发,注重电子课程的创设和推广,整合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对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和量表发展的影响进行细致考察,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3]。

(三)信息时代管理与评价理论的创新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管理理论与评价的概念、方法、类型、组织与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大数据时代在各方面的优势都很突出,不同领域的内容会拥有数字记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是教育管理的理论变革。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多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也使管理环境发生了改变。其次是教育组织结构的理论变革。大数据时代是教育组织和管理、半结构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再次是教育决策理论的改革。教育领域的决策多基于当地信息或样本信息,在由渐进决策理论和大数据提出的扫描决策时代,决策可能是由大数据或总数据决定的,相对来说更为准确和严格,在工作上也更加高效,相比之前的传统“小”信息要更加切合实际要求。最后是教育督导的理论改革。工业社会是以监测与评价为主导的社会,大数据社会中,教育监测与评价是以数据为载体进行网络化管理,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并进行整合和归纳,从而得出一个具体缜密的结果,准确度更高,涉及的方面也更加全面。在工业社会中,构成教育管理理论基础的是管理科学,但它是基于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逻辑立场,相对陈旧、滞后,在大数据、工业化、教育管理知识体系和当前教育管理实践的时代,改变教育管理方式势在必行。为了改变方法论、组织理论和管理决策理论,有必要从数据转向对结论,管理理论的主导力量应从集中化转向分散化,管理理论应从对统一标准评估转变为实时过程监控[4]。

(四)信息化技术促进了教育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创新引发了深刻的变革,使得信息化教育将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特征,语音识别、知识地图、教育机器人、教育大数据、物联网、深度学习等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等领域,具有深刻的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向更加高深、智能化、科学化、前沿化发展,也更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时代的新教育理念

(一)打破传统教育的传统

中国第一所网络学校在湖南大学落成后,进一步证明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学生可通过电子渠道或网络获得相关知识。学校在原有的学分制中融入虚拟化、分权化,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提高选择,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权。此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学校将逐渐成为跨学校文化交流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这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

(二)教师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

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专家指出,过去30年人类创造的信息比过去5000年要多,现在,人们得到的信息量不断翻倍,面对如此巨大的知识量和信息流,教育承受着强大的传播压力,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教师传授新知识带来了便利,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教育软件则可帮助学生探索未知的世界,拓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科学视野,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创新基本理论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给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行业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拥有了新的发展前景,获得更多可能性,让重构教育学可以顺利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合新的思想,使教育学不断得到变革和完善。虽然教育学在不断向前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还缺乏验证,没有数据和实践支撑,过于表面化。在工业时代,人们很少讨论人类发展特征和学生学习特征,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没有时间感。信息时代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与技术和物与美。教育领域的研究,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育研究者结合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及人与教育的内在关系,总结出政治、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精神,有力地支持了社会关系的重建[5]。

(四)主体理论的建构

新时期,创新既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在原有发展思想内涵假设的基础上延伸学科发展的途径。哲学等社会科学站在时代前列,帮助人们认识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赋予人们思想内涵和地位。时代潮流指的是发展的背景和问题,古今变迁的联系指的是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开拓思维是指思想和话语的创新。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的缺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教育理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教育话语应建立在特定语境背景和教育问题立场之上,且应具有新颖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对当代教育界提出了重要挑战。教育领域的学者应保持对学术的尊重和忠诚,正视现实的教育问题,遵循科学研究范式,积累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基础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政林. 论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論生成力[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90-96.

[2] 杜华,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贡献[J]. 教育研究,2020,41(01):148-159.

[3] 李栋.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4):13-24.

[4]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何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25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2.

[5] 李栋. 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4):13-24.

(荐稿人:董晔,烟台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重建反思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二孩时代,人口生态重建的理性思考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