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初审环节中编辑的主体性发挥

2021-09-10高天扬郑斌

传播与版权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生动力科技期刊

高天扬 郑斌

[摘要]初审是科技期刊稿件三审制中的第一级审稿,也是決定稿件能否进入外审流程的关键环节,在科技期刊稿件三审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审编辑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稿件初审中的自主性选择、稿件退修中的能动性发挥以及与作者、审稿专家沟通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三个方面。在初审工作实践中,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注重编辑学术素养的提升,以合理的制度设计激发编辑初审热情,以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引领编辑内生动力。

[关键词]科技期刊;初审;编辑主体性;内生动力

我国科技期刊一般采用初审、复审、终审的三审制对稿件质量进行逐级把关。在初审环节,初审编辑应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严格把好导向关、知识关、文字关等,形成初审报告,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目前,我国编辑学界关于初审环节中编辑主体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还很不足[1]。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2]。编辑的主体性即编辑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表现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编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3]。稿件初审的结果有三种:退稿、退修或送审。科技期刊初审编辑对来稿是否符合期刊主题、原创性、学术性、创新性、格式体例等方面进行审阅、筛选或退修优化。

一、初审在三审制中的作用

(一)初审是保证稿件质量的基础

编辑在初审时,应本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专业态度去对待编辑部接收到的每一篇稿件[4]。首先,编辑要对编辑部收到的稿件进行及时登记、及时处理。以笔者任职的《人民珠江》编辑部(以下简称“本刊”)为例,初审编辑对稿件的处理周期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笔者在研究生期间也曾以作者身份向其他期刊编辑部投过稿件,能深切体会到作者投稿后的等待心情。因此,编辑应尽量压缩稿件初审周期,对质量达不到期刊要求或选题不符合办刊宗旨的稿件应及时退稿。

其次,编辑对符合期刊要求的稿件,还要通过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进行查重。本刊对重复率低于15%的稿件,可送外审;对重复率大于20%的稿件则直接退稿。当重复率介于15%至20%时,初审编辑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一是重复率主要集中在结果和讨论部分的文章,应做退稿处理。二是重复率主要集中在稿件前言、方法等部分且稿件选题又是办刊宗旨内当下研究热点或发表选题较少类型的稿件,可初审退修后视作者修改情况酌情送外审。

再次,对原创性、学术性和创新性均达期刊要求的稿件,初审编辑还应从文字质量、撰写格式和图表美观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对一些文字叙述不够凝练、文章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图表清晰度及美观性差的稿件应进行初审退修,待作者完善格式问题后再送外审。这样外审专家才能更公平、公正地从专业性方面对稿件做出评价,给出建设性修改意见。

最后,将稿件送外审时,编辑对稿件选题研究的地域性和外审专家所在单位的地区契合性要有一定的了解。鉴于本刊为水利期刊,某些稿件的选题可能会涉及流域或当地的一些降雨量、河流径流量等水文气象参数,在研究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就近或同一区域内的外审专家对这些数据更了解。以本刊为例,2020年编辑部收到稿件《基于Sentinel-1 SAR遥感影像的漓江流域径流反演》,本着流域范围内审稿专家的就近原则,编辑部对稿件进行初审后分别送审给广西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的两位编委专家,两位专家对稿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目前该文章已发表于本刊2020年第5期。

(二)初审是建立作者、编辑、外审专家关系的开始

在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中,若将稿件比作客体,那么与这一客体相互作用的主体包括作者、编辑和外审专家。

持续的作者投稿是科技期刊正常运转的源动力,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源源不断的稿件,任何科技期刊都将无法正常运转。这就必然要求期刊要有稳定的作者群和持续的“作品”输出。在初审环节中,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学术创作成果,即便是退稿,也要尽量为文章提出1-2点最突出的具体问题,尽量不要以“文章水平达不到本刊要求”一句话敷衍作者。初审退稿时,编辑要做到“退稿不退人”,语言要委婉,但退稿结论要明确,不要让作者把“退稿”当成“退修”。

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一批具有较高审稿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对要送外审的稿件,编辑要认真斟酌,在确保文章的研究方向和外审专家的研究方向相契合的基础上,还要对文章格式方面的问题严格把关。文章的送审并非原封不动地发给外审专家,对文章格式加以整理,最起码做到格式上的赏心悦目,避免外审专家因文章格式上的“衣冠不整”而被退稿,必要时对文章初审退修后再送外审[5]。

二、编辑主体性在初审环节中的体现

(一)稿件初审中的自主性选择

在科技期刊的组稿方式中,无论是作者自由投稿、群体集稿,还是个别约稿的稿件,都要经过编辑部初审。该环节,编辑被赋予了自主评价、判断和选择的权利。编辑部对稿件质量评价往往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形式质量,另一个是内容质量。在形式质量方面,文章的结构完整性、篇幅字数、图表清晰度及美观性等方面的审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定量评价标准。在内容质量方面,文章重复率高低及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等仍能做出定量检测,至于稿件学术性和创新性的判断则没有定量参考标准,很大程度依赖定性判断,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编辑主体作用于稿件客体的自主性。初审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应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无学术门户之见的态度去处理每一篇稿件,当好科技期刊的“守门员”。如何从编辑部来稿中甄选优秀论文,从而避免“遗珠之憾”,又要避免质量较差稿件成为“漏网之鱼”,初审编辑需要注重工作积累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素养。

(二)稿件退修中的能动性发挥

在科技期刊稿件初审过程中,能够直接送外审的稿件有限,特别是非核心期刊。这就需要初审编辑在自主判断基础上发挥能动性,加强编辑初审退修工作。首先,初审编辑要尊重投稿作者的学术成果,认真评估文章价值,慎重作出退稿决定。其次,初审编辑要善于“对症下药”,对文章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针对性修改建议,退修意见不能模棱两可,每一条退修意见都应该清晰明确、指向性强。此外,有的稿件虽然本身质量并没有很大问题,但不符合科技期刊品牌战略需要,或是编辑部已经出版了很多选题内容类似且质量更好的稿件,这种情况也需要退稿。

初审退修意见应明确地指出稿件存在问题,在学术不端方面,指出文章是否涉嫌一稿多投、重復发表、不合理引用、非正当署名等[6];在结构方面,指出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是否齐全;在规范方面,指出文章语言是否凝练、图表是否清晰美观等。作者收到退修意见后,依照详尽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进而提升送审稿件质量。

(三)与作者、审稿专家沟通过程中的创新性思维

在稿件处理方面,初审编辑要与作者、审稿专家等进行沟通,沟通能力不仅是其外在言行的具体表现,更是内在学术素养的综合体现[7-8]。

在初审环节中,编辑需要突破传统程序性思维定势,发挥创新性思维,起到沟通作者和审稿专家两个对象主体的桥梁性作用。在与作者的沟通方面,首先,编辑应当本着平等的原则。从表面上来看,初审编辑对作者来稿掌握有一票否决权,作者投稿看似“有求于”编辑,其实不然,若没有作者将科研成果撰写成学术论文投稿给编辑部,科技期刊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无法正常运转下去。其次,编辑应当本着真诚的态度。真正的沟通是一种态度,是在平等基础上坦诚的交流。绝大部分作者会对态度真诚的编辑提出的问题积极地予以反馈。最后,编辑要有服务意识。若把期刊比作一棵大树,作者便是“土壤”和“水源”,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与作者的沟通中,编辑要“急之所急、想之所想”,对一些因“毕业要求”或者“项目结题需要”等原因已经录用的文章要求优先发表时,应该打破程序性工作习惯,在版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作者发表刊期前提的要求。

编辑与外审专家的沟通主要集中在催审、约稿等。初审编辑向外审专家催审时,在沟通中既要有平等对话的自信又要不失礼貌[9]。当外审专家没有及时回复时,编辑发给对方的信息尽量不要超过3条,发的信息条数过多不仅造成沟通的重点分散,还易引起外审专家烦感。编辑能用邮件或QQ沟通的问题,尽量不要打电话。在与外审专家约稿时,笔者认为登门拜访的约稿方式效果肯定是最好的,鉴于现实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电话约稿相对是最合适的。不管以何种方式约稿,编辑在交流过程中都应思路清晰、大方得体、注意细节,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编辑除了对要约稿的类型心知肚明,还要对约稿专家的研究方向和在研基金项目有一定了解,力求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三、编辑主体性的实践路径

(一)注重学术素养的提升

在科技期刊稿件初审环节中,稿件的学术性和创新性评判是初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初审工作的这种性质就要求编辑必须从传统型编辑向学术型编辑成长,以良好的专业能力为核心,不断地提升学术素养,进而对初审工作能做到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初审编辑主体性作用。首先,编辑对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要认真阅读和研究,结合编辑工作进行总结归类,掌握科技期刊稿件审查要领,进一步提升稿件审读能力。其次,编辑要密切关注期刊涉及领域的学术动态,通过阅读相关公众号的文章、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等,了解本领域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以便准确高效地对来稿的学术创新性进行评判。再次,编辑要充分并认真利用出版行业继续教育的线上和线下培训,学习最新编辑知识与技能,多与同行编辑进行经验交流,向优秀的编辑学习经验,注重编辑经验积累和总结。最后,科技期刊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编辑主体,对在意识形态方面有问题的稿件要有足够高的警觉性[10]。这就要求初审编辑要不断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站位。

(二)以合理的制度设计激发初审热情

科技期刊的初审工作量大又耗费时间,初审编辑容易产生倦怠心理,进而影响稿件初审的质量。以本刊为例,每年会接收全国范围内的水利科学稿件近2000篇。基于此,本刊编辑部实行了分类初审制,将水利科学来稿稿件分为:水利工程及岩土类、气象水文与水资源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水利经济与水资源管理类、水利遥感及信息化类。本刊依据专业研究方向将编辑部来稿的初审工作由五位初审编辑分别负责,笔者主要承担第一类稿件的初审工作。实践证明,这种制度设计既能减轻初审编辑的工作量,又能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使得稿件能够精确送审,充分发挥了初审编辑的主体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研究方向越来越细化,不同学科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学科交叉俨然成为学科发展趋势。这对初审编辑也是一种考验。面对这种趋势,本刊在原有外审专家库中增加一批与水利科学相近学科的审稿专家,例如增加了鱼类生态学方向的专家,涉及水利工程中鱼道设计相关选题稿件,在给水工设计方向的专家送审外,也给鱼类生态学专家送审,在鱼道设计中涉及的鱼类洄游习性及鱼类分类学名等方面的问题,鱼类生态学专家能给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两个研究方向的专家意见相结合,对学科交叉类文章的质量提升具有极好的效果。

(三)以科技期刊的社会价值引领编辑内生动力

编辑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主体性,必须上升到对期刊文化及期刊社会价值认同感层面,将自身职业发展同期刊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术影响力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和灵魂,同样也是为编辑带来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首要因素。从这方面来讲,科技期刊与编辑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充分认清这一点,才能充分调动自身内生动力,自觉树立编辑主体精神,以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好科技期刊初审工作。

四、结语

编辑初审是科技期刊三审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稿件的取舍及后续外审、编校等工作,进而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这就要求初审编辑要不断地提升自身学术素养,形成学科价值取向,充分地发挥编辑主体性,提高稿件初审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优质稿件进入外审,客观公正地把好学术质量关,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菊玲.编辑主体性再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16-122.

[2]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李二斌.学术期刊匿名评审的潜在风险及治理路径—兼议编辑主体性的发挥[J].出版发行研究,2020(09):41-49,33.

[4]严秀丽,院金谒,林静,等.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初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对策[J].传播与版权,2020(04):82-84.

[5]黄崇亚,亢列梅.提高同行评议质量和效率的几种方法[J].编辑学报,2021(01):78-81.

[6]张晓雪.科技期刊在学术生态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J].编辑学报,2021(01):23-26.

[7]刘晓艳,高建群,张志琴,等.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有效沟通的策略[J].编辑学报,2019(03):250-253.

[8]王景周.基于心理契约的编者与作者关系优化[J].编辑学报,2019(01):26-29.

[9]胡晓梅.科技期刊审稿专家拒审、拖延审稿原因分析及应对办法[J].编辑学报,2019(02):187-190.

[10]赵岩洁.浅析高校学报编辑初审工作流程[J].传播与版权,2018(05):83-85.

猜你喜欢

内生动力科技期刊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提升我国县域城镇化内生动力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提升西安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对策研究
外源式扶贫背景下农户脱贫的内在动力研究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