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出版社打造精品图书的挑战及实现路径

2021-09-10袁文华

传播与版权 2021年7期
关键词:业务能力图书编辑互联网

袁文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出版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各出版社逐步向精品图书领域转型和发展。图书编辑应该找准自身定位,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正确认识精品图书的特征,走出精品图书出版的误区,依托精品图书出版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提升图书的硬件质量、同作者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加大图书推广力度等方式,积极参与精品图书的策划与出版。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精品图书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出版行业同样存在,尤其是出版同质化、盲目跟风等问题更是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出版社的精品图书出版理念树立不牢、战略思维不足,概括起来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的出版力度还不够大,数量还不够多。

一、精品图书的基本特征

(一)选题内容内涵深刻

精品图书的选题非常重要,讲求内涵深刻且有品位,还要富有一定的创意和生命力,在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合格的精品图书需达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選题要精。选题是衡量精品图书的首要条件,是出版精品图书的前提。如果出版社要开拓一些全新领域,或者是在原有的图书成果上进行创新,则必须提前策划一个好的选题。二是内容要精。内容精是图书成为精品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就是图书各章节布局规范、科学、严谨,内容精炼、有创新,具有原创性,分析和认识问题要深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三是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精品图书能在大众的精神领域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图书编校严谨规范

编校质量是精品图书制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对一些优秀的选题,如果出版社没能重视编校质量,致使出版物中出现诸多“硬伤”,在出版后不但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会损害出版社的原有形象,造成出版资源浪费和读者口碑下降的“双输”局面。因此,出版社实施精品图书战略,必须严格把关编校质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把编校工作做细做实,要做到全书无政治性、原则性错误,无违反科学、事实依据的内容和观点,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等,没有逻辑不通或容易引发歧义的表述等。同时,全书要注重人称、格调、体例、数字用法等细节的统一,编辑要针对稿件中的事例、数据、定理、公式、人名、物名、地名、引文等进行反复核对。

(三)装帧设计创意独到

当下,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图书的外包装越来越受广大读者关注和追捧。图书作为商品,封面也随着时代发展变得更加精美,比如加护封、硬精装、软精装的图书随处可见,并且在用纸方面和版式设计方面也越发讲究。因此,装帧精美是打造精品图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具体而言,精品图书的封面、扉页、插图、版式设计等各个细节之处,都要与图书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品位高雅、创意独特、富有艺术气息的装帧能使图书的内容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果一本选题优秀、内容精良、编校质量上乘的图书,在装帧设计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就会大大地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书中承载的优质内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失去精品图书的基本属性[1]。

(四)印刷装订优质精美

一本好的精品图书,印刷装订优质精美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图书的正文部分要密度适宜,墨色均匀鲜艳,层次丰富,网点光洁饱满,实地平服,文字清晰,无断笔缺划、无各种明显条痕、无油腻凝龈,等等。图书的装订要做到图文跨页接版准确,成品裁切方正,书脊平整,书脊字居中,封面齐色,边框色正,页码折正,书面平服,钉距匀称,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距离适宜、钉锯距书脊距离适宜,等等。总而言之,印刷装订精美的图书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大程度的审美享受,更能勾起读者的购买欲望。

二、精品图书出版的误区

(一)认为文化价值高的图书读者需求面窄,市场效应差

精品图书虽然有时难免因受众群体小,应用范围窄等问题,导致其经济效益差,但精品图书通常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但我们也不能片面认为精品图书就是曲高和寡的图书,很难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因为一本图书是否是精品,除了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要能经受市场的检验。这就需要出版社在销售市场上进行发力。就目前现状来看,在打造精品图书的过程中,出版社更多是聚焦图书质量,而忽视了营销工作,认为图书只要打上了精品的标签就不愁卖。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当前,图书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都有海量的图书进入市场,如果出版社缺乏有力的营销手段和市场策划能力,即便是精品图书也会被湮没在茫茫的书海之中[2]。

(二)认为精品图书要在纸张、装帧设计、印刷方面投入大量成本

精品图书的首要重点应是“精”,即图书内容要精写、精编、精改、精印;然后是将精美包装作为锦上添花的一种手段,达到内与外的完美结合。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一些编辑对精品图书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注重书稿本身质量,没能对图书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心策划,不以高品质的图书内容来吸引读者,而是寄希望以图书品相去打动读者,在用纸、包装、规模方面投入巨大,导致图书定价较高。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图书一步步与广大读者渐行渐远,最终只能被读者所遗弃。

(三) 面以为精品图书就等同于畅销书

精品图书具备内容优秀、制作精良、包装精美等特点,属于“精良图书,上乘作品”,是集“图书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产物。而畅销书则是看重销售速度和销售码洋,简而言之就是短时间好卖的图书。精品图书和畅销书之间既有共通点,也有本质区别。二者的相同点是都需要满足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追求一定的经济收益。二者的不同点在于畅销书追求短时间内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速度,这类图书只能反映读者某个时段内的文化需求。精品图书则更加注重内容质量,这类图书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代表了当代文化发展的前沿方向,经得起读者的考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同时,由于精品图书的文化价值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因此,其可能会被不断修订再版,久而久之就成了长销书,在收获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双赢。

三、打造精品图书所面临的挑战

(一)图书编辑基本素质亟待提升

编辑的精品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且高级的反映。打造一本精品图书,除了要具备精品意识,编辑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等也要足够扎实[3]。如果编辑的政治素质不高,则其对政治内容的敏感程度也低,当遇到意识形态问题时,其有可能会触犯原则性错误。业务素质是编辑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业务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则其对稿件内容的编校能力差,也就失去打造精品图书的先决条件。编辑的文化素质低,会导致其对读者文化需求的定位不准,对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把握不清,无法从读者的角度策划好的选题,制作好的图书,打造精品图书就会沦为空谈。因此,打造精品图书要求编辑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

(二)互联网对传统出版行业的冲击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十分巨大,对图书出版行业也带来了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出版社应该及时转型,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向新时代精品图书出版迈进。就目前图书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说,尽管很多编辑积极响应转型的号召,但由来已久的传统工作思维一时难以改变,传统的出版模式也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转变。在转型期间,由于编辑的精品意识不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足,对新时期精品图书发展方向不明等因素相互叠加,因此,其在图书的策划、选题、出版等方面无法突破原有模式,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新时代精品图书的打造和发展。

(三)精品图书策划周期长、收益慢

正如前文所述,打造一本精品图书需要编辑从选题策划、书稿内容、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多个方面同步发力,每一步都要以精心、精美、精致为导向,才有可能打造出精品力作。正是因为精品图书的制作周期长,收益回收慢,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很多出版社打了“退堂鼓”,从而选择放弃长远的战略目标,以“短、平、快、杂”的出版理念替代了精品出版理念。出版社运用这种理念虽然短期可能会获利,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严重损害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及其影响力。一个出版社如果无法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就会逐步丧失核心竞争力,从而无法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四、新时期打造精品图书的路径探索

(一)建立健全打造精品图书的绩效评价体系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众多出版社都依据自身特色和擅长领域,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图书。出版社应建立配套的相关机制,使之成为打造精品图书、实现精品战略的重要保障。从出版社的角度而言,出版社须建立一套完备的绩效考核机制。从宏观出版角度而言,出版社要秉持“精品思维”,将图书出版各环节都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社内各岗位的责任分工,依据各岗位的不同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考评细则,并严格按照细则予以奖惩,推动精品图书的出版。从微观编辑工作角度而言,出版社要根据编辑制作图书的数量、质量,在品牌贡献、精品打造过程中的实际投入,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给予编辑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持续激发编辑工作活力。

(二)建立编辑与作者的新型协作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传统编辑与作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两者之间应当沟通更频繁、交流更密切、互动更紧密,朝着打造精品图书的共同目标前进,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比如,当编辑和作者确定约稿后,编辑应以打造精品图书为目标和导向,站在读者的角度,向作者说明当前图书市场的需求,阐述策划选题的内容、定位、特色、社会价值等基本要素,帮助作者激发创作灵感,了解编写要求,明确稿件篇幅,确定交稿时限等[4]。在具体跟进过程中,编辑要与作者保持联系,相互协作,作者要对稿件内容、语言体例,特别是书稿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负责,确保稿件质量。编辑在校稿时,在充分保证作者有自由创作空间的同时,还要对作者的学术观点、叙述风格、篇章结构等内容进行审核,严格把好质量关。

(三)应用新媒体加大精品图书的推广力度

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的迅速发展,出版社的经营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数字出版时代,数字化营销模式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传统的出版营销业务和图书发行正逐渐转型。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编辑从精品图书选题策划之前,就要做一个统筹规划,在注重图书质量高、内容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深入开展图书营销,真正实现出版发行的转型。具体来说,编辑要善于利用微博、抖音、快手、微信等用户基数大、网络流量多的融媒体平台,对精品书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比如,微博具有操作简单、受众广泛、传播快捷、共享性强等特点,编辑利用热点话题将图书信息推送给粉丝,能不断扩大图书的影响力,推动用户关注和评论的增长,对图书宣传起到一定的效果。微信具有可知的群体,能够进行即时视频通话,编辑可以精准地将图书信息进行分类投放,便于深度传播,送达率高,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建设图书营销综合服务平台。

(四)掌握各销售渠道特点,精准发力

当前,编辑除了要注重书稿本身,还要弄清读者需求,找准读者定位,掌握读者消费心理,才能实现精准营销。新时期的编辑作为图书营销的“产品经理”,不能“闭门造车”,要树立“产销一盘棋”的大局意识,要从选题类型、读者定位、品相打造、图书定价、营销宣传和发行时间等把控营销关键点,还要懂得与营销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配合,主动参与甚至主导宣传营销,尽最大努力推动图书的精准营销。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编辑要主动联络营销部门,依托各类有利资源,提供系统完备的营销计划,整体布局,积极参与,时刻关注图书的营销情况,及时沟通、跟进、配合,做好补货、加印、促销等工作,而非一经出版便与己无关[5]。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图书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出版社要能够与时俱进,深刻把握精品图书的内涵,构建符合自身的精品图书发展战略,走出精品圖书出版的误区,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保证精品图书产业持续发展,保障精品图书市场蓬勃向上。同时,编辑也要转变思维,在打造精品图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精品意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策划更优秀的选题,打造更优质的作品,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高品质文化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海英.关于打造精品图书的思考[J].新闻传播,2021(08):64-67.

[2]隋珂珂.全媒体时期专业图书编辑核心能力发展探析[J].传媒论坛,2021(10):110-111.

[3]游翔.提高编辑素质,多出精品力作—浅析新时期图书编辑的素质和能力[J].传媒,2020(12):73-75.

[4]张宇明.新时代图书编辑选题策划思路的探讨[J].传媒论坛,2020(06):90,92.

[5]贾若曦.着力提升编辑的素质和能力[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0(06):126-128.

猜你喜欢

业务能力图书编辑互联网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浅析如何提高网络广告销售人员业务能力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