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专业“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9-10王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王真

摘  要:“三结合”教学模式是指分别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服务教学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尤其是在中医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是能更加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而实行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三结合”教学模式展开分析,意在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构建流程、构建落实的关键要点,为进一步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供支持。通过分析可知,“三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程设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重视考核评价,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三结合”;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3-0072-03

中医学专业在医学专业中属于专业性和综合性都非常强的一个专业。“三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组织开展的环节优化完善,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三结合”教学模式的简要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三结合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具体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提供帮助,具体来说,三结合主要是指理论知识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服务环节的教学实践。尤其对于中医学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和进一步的教学服务工作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参与临床实践工作,才能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三结合”模式下,教学实践的层次是处在不断提升和加深的状态下的,在基础的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环节,主要强调和观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观察重点仍然集中在专业能力上,到了后续服务实践环节,更加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作为一门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服务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性能力[1]。也是区别与常规的教学环节要求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若能够在专业教育阶段就受到实践应用方面的专业延伸教育和能力提升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三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育阶段推行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既能够具备专业教学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又能够实现学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从侧面反映出“三结合”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二、“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基于“三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教师需要结合中医学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做好教学流程的组织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四个方面。只有从这几方面入手开展好教学模式的构建,才能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取得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只有教学目标本身能够保证有效性和合理性,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才能够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分析,对于中医学专业而言,“三结合”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职业态度和沟通能力;二是写作服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三方面教学目标不仅是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能力[2]。在应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时,应分阶段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二)合理设计课程教学流程

课程教学的整体流程设计工作的开展结合本文探讨的专业而言,具体的教育教学侧重点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文背景下的医学学习与实践。其中包括宏观上要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一些医疗卫生事件中的重点问题和环节,积极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二是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层面开展实践教学,即提高专业学生参与临床治疗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托学校内部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在相应的社区范围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与理解这一专业的现实价值,教师可适当地将一些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要点向学生辅助讲解。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其所学专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密切性,激发其学好专业,坚定其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信心与责任心[3]。三是从疾病的预防与管理角度出发,加入一些预防医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流行病调查和数据统计工作,参考统计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宣讲、患者健康评价以及慢性病特征分析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实践工作组织。

(三)搭建针对性地实践服务合作平台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的专业实践学习平台,高校方面可与社区建立长期实践学习合作关系,将社区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结合季节特征以及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特征,定期开展相应的实践教育工作。这种教育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学校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沟通交流,确保双方随时互通实践教育开展的条件、进度等相关信息,确保相关的实践教育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社区医疗机构也可以结合实践教学的参与组织过程,及时为进一步的专业人才储备和输送做好准备。形成双方长期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

(四)重视实践教学开展的考核评价工作

考核评价工作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背景下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指由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言,参与实践的侧重点都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找到适当的实践教学评价切入点,或者从形式内容上增强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结构的丰富性是非常重要的[4]。在“三结合”模式下的中医学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更应当尊重学生在了解分析了个人的学习状态和薄弱点后作出的自我评价。来自实践合作单位,即社区医护工作者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内容体系的先进性角度分析,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依托固定的实践学习评价内容体系,也可以運用一些线上评价模式和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尤其是对于服务教学模块的相关工作开展来说,由于不同学生参与服务实践教育的情况有所差异,相关的评价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自然就会在执行环节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需要医学院校从考核评价环节的工作开展力度和方法上进行完善的重要原因。

三、“三结合”模式应用中的落实路径分析

(一)教师应当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随着实践教学层次和要求深度的提升,教师在“三结合”教育背景下更需要在教学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合理的选择,总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也必须要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分析工作,尤其是在进入实践服务教学的环节时,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进一步的服务实践教学工作地开展才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5]。

(二)注重教学实施中的拓展和延伸

为了切实起到提升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目的,教师除了依托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和提升提出一定的要求外,还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设置一些针对性的提升考验,即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例如在具体的服务实践学习环节中,教师可在与社区工作者沟通的基础上,将一些沟通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出现问题的患者作为重点患者引导学生接触并解决问题,从而从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的实践服务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也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

(三)重视教学反思环节的工作开展

教学反思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结合个人组织教学或参与学习的实际感受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组织的质量水平提供帮助和指导。教学反思环节的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对比实践教学的参与过程和主要内容对比观察理论知识部分在实践应用中的价值;二是结合个人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6]。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教学反思的环节是为了取得更好地教学质量提供方向指引和动力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医学院校应当充分引起重视并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

四、结语

总体分析可知,中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用“三结合”教学模式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基础学习能力,分别按照教育、实踐、服务三个层次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力求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出完善和优化的有效方法,为提升这一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提供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斌胜,于京平,于东林,等. 师承制教育模式对中医学专业贯通式实践教学的启发[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9):148-150.

[2] 缪素芬,刘芳,颜素容,等. 中医药统计学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医药研究前沿,2020,2(01):7-9.

[3] 吴金明,綦霞,罗红,等. 医学检验创新型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1):133-134+144.

[4] 牟作峰,陈文信,施晓平,等. 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6):30-33.

[5] 范莉莉. 中职“一线三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知识文库,2019(17):129-130.

[6] 杨殿兴. 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病,证,症”三结合临床辨治模式构建[J]. 四川中医,2020,38(05):36-45.

(荐稿人:赵静,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