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语文课前学习有效性研究的几点看法
2021-09-10李凤琼
李凤琼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随堂教研课和研讨课的实践也充分证实:通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主探索来提高课堂效率是可行的、必要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独立理解,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又可以让学生解决很多不重要的问题,只剩重点问题。从而减轻课堂知识传授的压力,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
那么,语文课应该怎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除了设计好预习单外,还需要以下几点来辅助,效果更佳。
1、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课是由内容、问题等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定的共性,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凭借。因此,学生预习时必须遵循这一点,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所以,课前的预习我们可以从读、圈、查、划、摘抄入手,循序渐进。
1.1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1.2读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1.3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读音、意思,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1.4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1.5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2、其次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体裁进行资料的重点收集,用资料帮助理解。
一册课本往往有很多种体裁的文章,文章的体裁不同,设计预习的重点就要有所不同,只有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1描写奇妙的大自然类课文,比如《海底世界》、《火烧云》,在设计预习时,可以让有针对性地查找资料,了解海底世界,火烧云的相关知知识等等。学生要是通过互联网查找了资料,了解了相关知识,就可以结合实际感受“奇妙的世界”就在自己身边,引导学生去观察,通过课前阅读,去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2.2故事类课文,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引导学生先借助表格,梳理顾客和裁缝在几天里的不同要求和表现,再有序地复述故事。再如《我不能失信》,也要在对文章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结合语境和环境说出对诚信的认识,谈出对故事的理解。
2.3写物与景类文章,比如《燕子》,要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再搜集燕子的简介和图片,体会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预习《荷花》,要体会文中细腻描写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还要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而《古诗三首》,则要在熟读课文后,可以上网查一查诗人的简介及时代背景,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感受诗中呈现的古代美丽的春夏景象;从而在真正学习课文时,能更好地再现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4说理性文章,比如《池子与河流》,要重点结合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具体对话,弄清其中的道理;《美丽的鹿角》一课,要重点弄清楚鹿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
3、再次要重视预习时读书的训练
朗读是语文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文预习时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语言,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首先为初读,读准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其次再品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书非读不能知其所以然,试想一下,要是连课文都读不熟,课堂教学怎能进行,又怎能提速增效呢?
4、最后要及时检查预习效果,保证预习的实效性。
为了保证预习的有效性,调动学生自觉预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预习的方式可以采取个别抽查、学生互查、小组检查等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学生预习的效果也可以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例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为发挥学生的预习效益,用“考一考”的方式,老师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了“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等问题,由小组内推选的记录员将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学生把明白的知识和能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小组交流,大家都来受益,扩大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然后,教师把不明白的重点问题集中板书在黑板上。如“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各是怎样的”、“结果怎样”、“陶罐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逐个问题来看,再在班中把小组研究结果进行交流。学生在预习中如果能够运用不同学习方式解答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表扬鼓励。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立行。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只有重视预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也只有注重预习,才能进一步为课堂教学提速增效,才能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师用书
[3]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