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唐诗英译在英国的发展
2021-09-10李胡琳
摘要:唐诗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日益频繁地走出去,唐诗英译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历史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唐诗英译从19世纪至20世纪在英国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的翻译家以及作品作出简单总结,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历史溯源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唐诗;翻译;英国
一、引言
埃兹拉·庞德评价中国的诗歌为藏金阁,从中能寻找到下一个世纪的动力,就好像文艺复兴的推动力来自古希腊的文学作品一样。早在19世纪,西方学者便认识到唐诗的价值,并向西方译介(张晓,2011)。英国出现中国诗歌翻译追溯至16世纪下半叶,英国学者理查德·伯吞汉姆在1589年所作的《诗艺论》是唐诗传入西方国家的开端。在18世纪法国汉学家Le.PAmiot开始把唐诗传入法国,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在1829年出版了该唐诗译本。1867年,法国女作家朱迪特·戈蒂耶出版了法译中国古体诗选集《玉书》(Le livre de Jade),随后法文版的《玉书》被翻译成了许多语言版本,包括英文。还有三位杰出的英国汉学家: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John Francis Davis)爵士,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理雅各(James Legge)在唐诗翻译以及中国文学引入英国和欧洲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19世纪英国主要翻译家以及唐诗英译
19世纪是唐诗英译在英国和欧洲出现及发展的重要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英国唐诗翻译家。
英国汉学家约翰·弗朗西斯·戴维斯(John Francis Davis)爵士是把唐诗翻译成英语的先驱。戴维斯对中国文学兴趣浓烈,是最早开始系统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西方汉学家(王燕房燕,2012)。他的中国古典诗歌专著翻译于1829年出版,包括对唐诗风格的解析以及对李白的传记描述。1870年出版了译著《汉文诗解》,翻译了唐代诗人王涯的《送春词》(张海晏,2003;王燕房燕,2012)。在戴维斯之前詹尼斯也翻译过唐诗,然而在他逝世之后他翻译的唐诗才被命名为《唐诗三百首选集》出版。
著名汉学家,苏格兰传教士理雅各也是最早翻译唐诗的汉学家之一(江岚罗时进,2009b)。1861年到1886年二十五年间,理雅各把《四书》、《五经》等中国典籍全部译出,共计二十八卷(何寅许光华,2002)。1861年到1872,理雅各编译了五卷本中国古典诗歌选集《中国经典》并出版,其中包括唐诗译文(王辉,2003)。理雅各的翻译作品在当时的西方社会有强大的影响力,并长时间作为权威翻译范本为人们所借鉴。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也曾和理雅各一起到中国传教,在阅读参考了《四库全书总目》之后伟烈亚力编写的译著《中国文献录》1867年于上海出版(江岚罗时进,2009b),该著作系统而全面涵盖面广至今没有著作可比拟,这本空前之作,不但指明了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鼎盛的时代,还列出了《御定全唐诗》等一系列重要的书目及其英译(江岚罗时进,2009b)。19世纪的英国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对唐诗传入英国及其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三、20世纪早期主要翻译家以及唐诗英译
19世纪传教士及翻译家把唐诗传入英国乃至欧洲之后,20世纪早期,唐诗英译在英国和欧洲继续发展,也是在那个时候,唐诗英译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在该时期的唐诗英译作出重要贡献的汉学家主要有克莱默·宾,弗莱彻,翟理斯和魏理等。
克莱默·宾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西方国家称他为“中国古诗专家”,为唐诗英译做出了杰出贡献。1904年克莱默·宾在伦敦出版了英译本的《诗经》,1909年出版了其代表性汉诗选译本《玉琵琶》(郝稷,201;何文静,2010)和《灯笼节》。英国翻译家弗莱彻20世纪初曾担任英国驻华领事馆的翻译员,也曾担任过副领事及领事,退休后在中山大学任教,于1919年和1925年先后出版了《英译唐诗选》和《中国诗歌精华选续集》。翟理斯也是众多杰出英国汉学家中重要的一员,他是剑桥大学汉学教授,编著有《华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翟理斯所著的《中国文学历史——唐诗》共48頁,其中包括了孟浩然,王维,崔颢,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韩愈等的诗歌翻译。
魏理是20世纪上半叶杰出的汉学家和翻译家,他编著和翻译的作品多达两百多种,大多数有关中国文化。魏理从1910开始翻译唐诗,1916年他翻译的第一部中国古典诗歌译作《中国古诗选译》在伦敦出版(梁家敏,2010)。1919年另一本书《中国古诗170首》出版,同年,魏理在伦敦和纽约出版了《中国古诗选译续集》,深受读者喜爱。魏理同时还是第一个把寒山诗歌翻译成英语的翻译家,1954年27首寒山的诗歌译文被刊登在了杂志上,标志着寒山诗歌翻译的开端。二战后,汉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了受二战影响较小的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唐诗英译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四、结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明以及文化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瑰宝。而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的时期,其影响力之大小不言而喻,因而唐诗的影响力也绝非小觑。唐诗英译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传播的历史脉络以及文化走出国门的方方面面都能有启示作用。第一个把唐诗翻译成英文的汉学家是英国的马礼逊,自马礼逊1815年翻译了唐诗之后,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随后纷纷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翻译家以及他们的作品。本文对19世纪到二十世纪早期(也就是汉学中心在欧洲时期)的英国汉学家和翻译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做出了简要整理归纳,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文学世界传播的研究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郝稷.2011.英语世界中杜甫及其诗歌的接受与传播——兼论杜诗学的世界性[J].中国文学研究,(1):119-123.
[2]何文静.2010.“楚辞”在欧美世界的译介与传播[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5):42-49.
[3]江岚,罗时进,2009b.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3-42.
[4]何寅,许光华,2002.国外汉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梁家敏,2010.阿瑟·韦利为中国古典文学在西方打开一扇窗[J].编辑学刊,(2):66-68.
[6]王辉,2003.理雅各与《中国经典》[J].中国翻译,(2):37-41.
[7]王燕,房燕,2012.《汉文诗解》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早期海外传播[J].文艺理论研究,(3):47-54.
[8]张海晏,2003.论道者:中国古代文学论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张晓,2011.唐诗英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回顾[J].安徽文学,(9):205-206.
作者简介:李胡琳(1992.06-),女,云南昆明人,彝族,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教育教学,高中英语教师,单位:云南长水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