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2021-09-10杨志远
杨志远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前进,我国的众多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部分企业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过于激进,这导致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因为钢铁企业所具有的“高污染”、“高耗能”和“高危性”的行业特性,它们在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也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宄钢铁企业社會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一、社会责任相关概念
1.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1924年提出的,但当时由于相关理论体系仍不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依托于三重底线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定义为:由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与企业内外部多个利益相关者主体密不可分,企业因此需要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维度的责任。在参照深交所相关指引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后,本文认为对多数企业而言其利益相关者至少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员工、社区和环境。
2.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在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多种计量手段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提供利益相关者所需要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最终提高全社会的效益。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在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和计量,社会责任信息得以更合理更直观地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在我国,国家电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其在2006年发布了我国企业的首份社会责任报告,此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指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利益相关方披露与公司经营、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相关信息的行为。
二、钢铁行业相关基本情况
1.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钢铁行业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受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和行业下游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结构性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市场运行持续低迷。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同样深受其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以及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亏损情况严重。另外上市公司亏损也相当严重,企业归为ST类屡见不鲜。由此可看出,钢铁行业的近况不佳。
2.钢铁企业的行业特征
作为我国工业生产的基础性行业,钢铁行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征。对于其行业特性,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高污染、高耗能以及高危性。
3.钢铁行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特殊性
针对其行业特性,我认为钢铁行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特殊之处在于:首先,对环境和员工的责任信息做重点披露。对于大部分行业而言,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程度是相当的,因此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信息应该同等对待。钢铁行业则不同,其行业特性中“高污染”“高危性”主要影响员工,行业特性的存在导致了钢铁行业对环境和员工造工程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和员工这两个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信息进行重点披露。
三、钢铁上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未根据行业特性做重点披露
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各行各业呈现出不同的履责特征和要求,提出了差别化的社会责任议题。钢铁行业也不例外,与其他行业相比,其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由于钢铁行业自身“高污染”、“高耗能”、“高危性”的行业特征,相应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在环境、员工以及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在内的行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也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基于钢铁行业的特性应当对这些方面的责任信息作重点披露
钢铁企业大多对环境和员工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就环境和员工责任详细的披露内容而言,钢铁企业这外表光鲜的数据背后却是并不尽如人意的披露内容水平,其对环境和员工责任信息披露的深度不足,在信息披露是图有其“形”而无其“神”。大多数钢铁企业对环境责任只进行了部分披露,比如许多样本公司只披露了部分能源消耗指标和污染排放指标,当然选取的披露指标都是合格或者有进步的,而对于其余未披露而应当披露的指标是否合格合规就不得而知了。大部分钢铁企业对员工责任信息的披露通篇都是正面信息,而对员工真正关心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却鲜有提及,比如说钢铁行业就很少披露员工工作事故相关的信息。以方大特钢为例,其从2016年以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均用了独立的章节来对环境和员工责任进行了披露,但在环境责任上只披露了环境管理方面而缺少了节约能源、降污减排和废弃物处理方面信息,在员工责任上只披露了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关爱方面而缺少了员工薪酬福利、员工健康与安全方面信息,可见其对环境和员工责任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和彻底。
2.披露内容不全面
无论是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年报中的社会责任信息,钢铁行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上都存在着充实度不足的问题,信息披露的篇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钢铁行业大约三分之二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篇幅是25页以下的,较短的篇幅难以披露十分完整的社会责任信息。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篇幅更短,其篇幅都未超过7页,有些年报中的披露篇幅甚至仅仅只有一到两页。这使得信息量本就偏少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难以传达到利益相关者手中。
而且纵观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企业基于印象管理因素的考虑往往会主观选择性地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报喜不报忧”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正向宣传企业而对正面责任消息加以重点披露,比如社会公益捐赠、良好的财务业绩和节能减排上的进步等。为了维护自身形象而对负面责任信息避重就轻或是选择性忽视
3.披露水平较低
企业披露的信息的真实和可靠程度如何,除了依靠企业自律之外,更多的需要社会监管来支撑。由于企业追逐利益的本质存在,企业的自律性是无法保证的,企业自律也就是个不可控变量,而诸如社会独立第三方的审计等社会监管行为是可控的。因此,企业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如何,更多的依赖于独立第三方对信息的审计。然而,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方面既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对于的专业审计机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就相对缺乏外部监督,这就导致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4.披露形式不合理
由于沒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不具有强制性,证监会也仅仅是“鼓励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途径不统一,接近一半的公司己经自发性地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余大部分选择在年报中的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这就导致了披露信息的体量和披露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近三年同一公司大多都选择了相同的披露途径来披露,没有在两种披露途径之间来回摇摆的企业,披露途径的选择已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习惯性。
四、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不够
企业是否敢于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其自身对社会责任认识的深刻程度关联很大。思想决定行动,钢铁企业唯有在思想层面对社会责任拥有科学的认识,才能从行动层面披露高水平的社会责任信息。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以及企业相关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企业管理层从宏观的框架层面决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向,企业相关员工从微观的执行层面决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结果。从现有情况来看,二者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2.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情况不佳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是营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很重要的一项原则,作为上市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此钢铁企业在决策时需要将成本效益原则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从经济学角度看,只有在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带来的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要大于其成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情况下,钢铁企业才会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然而钢铁企业如今的披露成本比较高且披露效益不显著,如此此消彼长的情况导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本效益情况不佳。
3.缺乏完整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
相比较于拥有较完善的披露体系的财务信息,我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非是强制性的,目前各行各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来指导相关息的披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信息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天壤之别的现状。钢铁行业也是如此,诸多业内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包含披露目标、披露原则、披露方式、披露内容以及披露评价的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4.相关法规与监管制度不够健全
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单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披露是完全不够的,政府和社会都应当站出来履行其监督管理的义务,然而,现如今我国相关法规与监管制度仍然不够健全。一方面,政府层面监管力度不够。国家和政府是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督者,如果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力量,大多数企业可能都不愿意主动去履行和披露社会责任。
五、改进建议
1.企业要自律
在宏观层面,企业可以将社会责任观念添加至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当中,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并将社会责任贯穿到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使得企业管理层能够站在企业战略和文化的高度上对社会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微观层面,企业管理层可以以身作则将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日常工作的细节上,比如说节约办公资源、不随意浪费水电等等,这些微小的举动从广义上将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企业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其重视社会责任以及信息披露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企业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程度,逐渐改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佳的现状。
2.政府要规范
政府需要强化监管机制。在我国,政府是主导社会责任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把握着整体的发展方向。在现如今政府监管疲软的情况下,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第一,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政府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审核,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发现的虚假或片面披露依法严惩。第二,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来鼓励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现如今由于相应激励机制的缺席,钢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效益不明显、成本效益性价比较低,企业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政府可以利用激励性的措施提高钢铁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应信息的积极性,如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这些激励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补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相关信息的企业,从而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愿。第三,建立社会责任信息的第三方审计制度。我们上市公司年报的财务信息只有经过审计后才能披露,而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尚且缺位,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强有力的制度约束,政府只有真正推行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制度,才能从实质上推动社会责任信息的审计。
3.社会要监管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责任主体是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度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披露影响巨大。如果利益相关者关注度较低,企业是否履行和披露社会责任都不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判断和决策,这就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因此,媒体和利益相关者要充分发挥其宣传和监督作用,通过宣传来营造关注社会责任的氛围,通过外在监督来给企业施以压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7-89.
[2]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现代法学,2001,(03):137-144.
[3]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管理现代化,2003,(05):13-16.
[4]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2,(02):13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