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民族室内乐教学与传承
2021-09-10郑颖
郑颖
民族室内乐的形成从起初就与高校教学之间形成紧密联系,这一历程自上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随着近年来高校民族室内乐团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进一步佐证了音乐专业高校教学中对民族室内乐参与的重视,当代民族室内乐在创作曲目与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革新。大量优秀高校民族室内乐团体与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民族室内乐教学对音乐专业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民族室内乐的定义与特征
1.民族室内乐
室内乐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以古典音乐的体裁发展至今,以较少的乐器组合形式和对演出场地在室内空间完成而命名。发展至今,室内乐演出向着小型场所,乐器组合灵活多变的形式发展,通常2件以上乐器共同演奏即可组成室内乐演奏形式。室内乐虽然也是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形式,但与交响乐、戏剧音乐等乐器组合形式相比,具有更小型、更自由的特征,也更能凸显乐器自身的音色与特性。室内乐形成的前期,乐器组合形式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标准,与传统的组合标准相比,当下的室内乐多以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传递的意象与内涵为主,作品形成更为自由。
对于民族室内乐的定义,事实上并没有特定的词源解释。究其内里,是结合我国民族音乐由西方室内乐体裁发展延伸后的现代民族器乐组合演奏形式。这其中涉及三个层面,在体裁上承接了西洋室内乐的形式,在题材上以民族音乐为主,呈现方式以中国民族乐器组成(或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但寻其根源,最早的民族器乐组合形式可追溯到周朝“房中乐”用以祭祀、宴飨娱乐时两用的燕乐形式。自此,在每个朝代都能找到关于民族器乐组合演奏的相关文字、图像资料,不同朝代的民族器乐组合形式在演奏方式与乐器构成上有所差异,客观上形成了我国民族器乐组合的传承脉络。虽然,这些组合形式不能直接与民族室内乐划上等号,但这为20世纪我国现代民族室内乐的形成提供了题材和内容上的庞大基础,也在长久的民族器乐重奏发展历程中流淌着中华民族音乐审美的炙热血液,成为中国民族室内乐审美意识形态和音乐构成思维的母体,在接收西方室内乐题材的同时,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独特演奏形式。民族室内乐的精准定义应当以20世纪后期在中国大地,尤其是各个音乐高等院校中出现的民族室内乐团为象征,无论是演奏乐器、演奏技巧、作品旋律都充斥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在融合西方作曲技巧与表演体裁的基础上,表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呈现中国民族乐器风貌,传递中国民族音乐思维,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审美成为中国民族室内乐的本质定义。
2.民族室内乐特征
对民族室内乐的讨论,不仅仅是对体裁上不同于其他体裁的讨论,也是对不同形式室内乐的讨论。其独特性不仅包含室内乐不同于其他体裁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包括中、西方室内乐中所体现出的中国民族器乐的自身特征。整合以上两个部分的思考,将其整理为以下三个方面。
(1)乐器特性的表现
与其他音乐体裁相比,室内乐自身具有灵活、小巧、精致、自由的表现风格,中国民族器乐以旋律性见长,在传统的器乐组合形式中也多为重奏形式,以突出乐器的自身音色与特性的叠加形成对作品意境的搭建。与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组合形式相比,西方室内乐的产生来源于专业配器需求下产生的细节化、结构化的组合形式,它的呈现方式更为细节化、具象化。中国民族器乐自身的音色与特性,在民族室内乐体裁下的结合不仅是更复杂的创作思考范畴,也是凸显民族室内乐特征性的直观表现。
(2)诗意的审美追求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民族室内乐以民族器乐组合形式为基础发展而来,经历漫长的流传过程,深刻地印记着中国民族音乐、中国艺术的人文情怀与哲思。与西方艺术的审美内涵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更注重“言外之意”的诗意表达。在不同的美学观念下,传统的民族器乐组合形式所带有的“赋比兴”式的创作意图与西方严谨、规范的审美形态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随着民族室内乐的不断发展,在表现空间上的不断拓展,形成了现代民族室内乐以中西混合编制营造更丰满的表现手段下体现中国审美的特征。
(3)特有的演奏特点
传统的中国民族器乐组合形式,如“坐部伎”等形式,对演奏特点有着明确的区划。民族乐器的独特音色与演奏特点相互应和,形成中国乐器特有的音响效果。随着民族乐器的不斷发展与革新,中西演奏技巧在不断融合。但受到民族音乐素材与乐器独特性的影响,大量民族乐器以特有的演奏技巧表达作品内涵,形成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音响效果。在民族室内乐的综合表现中,也融合为中国民族室内乐所独有的体裁特征。
二、民族室内乐的教学意义
民族室内乐概念的真正形成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以专业院校为主要力量组成能够独立完成编创排演的民族室内乐团。中国民族乐器的组合形式也仅为小型合奏形式,高校乐团真正实现了对民族室内乐演奏形式的正名。民族室内乐团的出现也以最受关注、发展最快的乐团组成形式积极推动着中国民族器乐不同层面的快速发展,可见就教学意义上的讨论,民族室内乐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之间的促进意义是相互的,以辩证促进的形式紧密关联的。
专业音乐院校是民族室内乐发展的摇篮,室内乐作品的呈现需要创作与舞台实践两个层面,两个层面的实现均需要专业的民族音乐从事者参与,尤其是在舞台实践环节,需要不同乐种之间的长期合作与练习。从更高层面的优化乐团最终呈现而言,乐团成员的默契程度和乐团自身的特征性都需要一个长期磨合后产生较为明晰的定位,在作品和表演风格中形成独具一格的体现。民族室内乐发展的本质需求成为其对高校教学依赖的必然性,长期的氛围化需要和风格化探索与高校教学能够提供的长期学习环境相契合,成为民族室内乐依托高校教学产生积极意义的必由之路。此外,对于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而言,民族室内乐产生的积极意义存在于多个层面。
首先,是最直观的对个人演奏技能的提升。民族室内乐以器乐重奏的形式呈现,这是对乐团内演奏者的群体性要求。演奏能力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呈现各声部的旋律主旨,是否能够完成不同声部之间的有效衔接与紧密互动。民族室内乐团中演奏能力的提升不仅局限于手指等直接操纵乐器的相关技能,也包含肢体呼吸的综合性、整体性,对作品与艺术内涵表达的演奏能力。与独奏器乐相比,民族室内乐对民族器乐专业学生演奏能力的提升是更具有综合性、精准性、合作性的技能训练过程。
其次,是对演奏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一个高标准的演奏者而言,具备分析作品、解读谱面、熟悉作曲语言的音乐素养是与演奏能力同等重要的基本素质。而在民族室内乐教学中,演奏者需要具备更综合的艺术文化储备,这其中除了作为独奏者所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要求之外,提出了更多关于中国音乐思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美学体系的传统民族艺术修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与排演过程中,还需要对西方作曲技法、多乐器演奏技法、乐器组合形式等诸多内容有基本了解从而实现民族室内乐以中西方交融的创作、演奏技法之上,实现对中国音乐与美学思想的传达目的。随着民族室内乐的不断发展,不同乐团对风格性与多样乐器组合性的考虑,要求演奏者更多关注乐团所主要表现的音乐风格以及与西洋乐器、电声乐器乃至实验音乐之间的交融。这些尝试与练习都成为提升演奏者综合素质的积极意义。
最后,是对演奏者人文思考的提升。民族室内乐的作品大量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立足传统音乐,结合中西创演手段与流行音乐音色,对当代音乐的发展进行深刻思考与探索。这一过程是立足中国民族音乐不断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立足传统之上的创新与改革,是致力于音乐又不局限于音乐范畴之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思想在现代审美背景下,在世界舞台格局之上的实践探索。民族室内乐从创作到舞台呈现整体围绕着对人文情怀的思考,怀揣着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扬的责任,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室内乐的加入以更强的实践性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体悟与了解,提升传统音乐对学生的熏陶与影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的积极思考,将当代环境中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方向为己任,提升艺术学者的人文思考。
三、民族室内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意义
对民族室内乐定义与传承的讨论为数不少,高校教学与民族室内乐之间的意义与作用也在实际的发展历程中得到验证。在本文中更侧重于对当代民族室内乐风格化发展趋势以及在高校教学中推动不同乐种之间积极交流意义的讨论,尤其是关于民族室内乐对高校教学意义的讨论,既是民族室內乐教学对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是在回答民族室内乐在高校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
中国民族器乐艺术自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多彩的艺术风貌,西部地区拥有优厚的民族音乐文化宝藏,丝路音乐、地方戏曲音乐、民族音乐等诸多音乐素材都能够作为素材丰富民族室内乐创作。小型室内乐体裁自身具有乐器组合多样、器乐音色丰富、旋律个性突出等特征,其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将以生动、立体的教学形式丰富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内容。民族器乐艺术独特的艺术规律与现代创演技法的结合具有丰厚的音乐专业教学价值。我省高校民族室内乐教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在丰富的素材蕴藏和良好的艺术交流氛围中,势必迎来符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的创新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谢培根.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及相关个例分析[J].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4):
[2]申璐.当代中国小型民族器乐组合现状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05):
[3]任雯.新声音 新组合——参与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人才培养项目有感[J].当代音乐.2019年(02):149-150
[4]燕飞.探索高校民乐室内乐课教学的新思路[J].黄河之声.2013年(20):73-752.
[5]马丽,娜拉科维奇,李洪磊.在“大艺展”中实现本土化的艺术教育——以桂东南民间音乐素材在民族室内乐教学中的探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04):137-142
[6]吴悠.拓宽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J].北方音乐.2018年(15):255
[7]战威.论民族室内乐演奏者的几项基本能力[J].音乐生活.2019年(07):92-94
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创新团队培育项目),项目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民族室内乐发展研究,项目编号:31920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