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拂”训练在习阮入门期的教学特点与效果探析
2021-09-10宁海天
宁海天
在阮乐艺术教育中,入门期的基础训练至关重要,基础训练的教学效果越优异、基本功越扎实,越能保证习阮者在不断学习新技艺和提高演绎水平的道路上顺畅前行。我们注意到,很多采用指弹或拨弹的民族乐器的教学都是从右手学习“弹”“挑”开始起步,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阮却有着特殊的自身特性,即阮的琴弦相对较粗硬。以中阮为例,与属于同一分类的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相比较就会发现,琵琶、三弦的琴弦比起阮的琴弦要细一些、软一些、张力小一些,发音也相对要灵敏得多,演奏时也省力得多。所以,同样的右手技巧,如“弹挑、扫拂、滚奏”等,若要演奏出扎实饱满、清晰明亮的音响,达到同样轻松自如的状态,阮演奏就必须在基本功训练阶段付出更多功力,也必须更加注重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所以,针对阮的这些特质,若只单单从“弹挑”开始入门训练,将可能对右手手腕的力量、张力和灵活性的锻炼有所欠缺。由于较为粗硬的琴弦,弹阮者自始至终的动作都是在负重的情形中进行,从学习初期,就必须先掌握好充分运用右手手腕甩动的惯性冲击力的用力方式,因此,在入门阶段大量引入“扫拂”技巧作为右手腕部的力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扫拂”为主导的入门“扫拂”训练是指初学者先以右手在四条弦上经过顺次“弹挑”“划奏”技巧开始,而后过渡到“扫拂”技巧,再以“扫拂”进行大量的各种基本项目的训练,上左手后仍以“扫拂”演奏各种练习曲和小型乐曲,通过这种训练使初学者锻炼出手腕及拨尖(或指弹时的指尖)的功夫,最大化地打开手腕的摆幅和灵活性,同时具有轻松控制力度的能力。
以下,笔者将以“扫拂”训练的教材特点与教学效果为重点,按照教学阶段逐项进行分析论述。
1.入门期以右手基本演奏姿势与训练开启,首先将“扫拂”分解为:从四弦至一弦(1)慢依次弹、(2)顺划、(3)扫;再从一弦至四弦(4)慢依次挑、(5)倒划、(6)拂,共六项基本演奏技巧作为第一阶段教学内容。同时,形象地要求“慢依次弹”“慢依次挑”发音如“钟声分别响”;“顺划”“倒划”发音如“流水般地”;“扫”“拂”发音如“钟声齐鸣”。由于在右手动作上将慢速依次弹、挑视为“慢镜头”;将中速顺划、倒划视为“中快镜头”;将快速扫、拂视为“快镜头”,各项基本技巧有序衔接,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与运动轨迹,不易变形走样,也为之后弹挑及其他右手技巧的学习提前打好了基础。其中突出的创新点是:习阮者一上手就要求发出“钟声”“流水”等很容易模仿和听辨的乐音,将追求音质音响美感的高标准从入门第一课就有机会结合,培养成习惯,从中体现出作者主张“学习阮乐应先从发出纯美乐音开始”的教学理念。
许多阮曲作品的高潮段落时常采用以右手“扫拂”营造热烈情绪与强烈冲击感,然而有的演奏者会因功力不足出现动作僵硬,导致音响嘈杂、表现力衰减的情况,这也说明“扫拂”比“弹挑”更具难度,将“扫拂”训练作为起手教学内容,无疑是将较有难度的“扫拂”技巧在教学程序上前移至始,使初学者先入为主地进行重点训练,从而有利于积累扎实的右手基本功。
2.“扫拂”技巧属于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初学者必须经过一段时日的集中性训练,在逐渐掌握右手基础技能后,第二阶段将“扫拂”技巧融入节奏型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强化性训练,如宁勇教授就在其《阮演奏教程》的入门篇中专项列出了采用“扫拂”演奏的20多条各种常用节奏型训练,不仅避免了单一扫拂的枯燥,丰富了训练内容,引发初学者的学习热情,更为之后演奏乐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节奏是基本的音乐要素之一,是旋律的骨架,将各种常用节奏型训练与“扫拂”训练有机结合,亦可获得多重教学效果。
3.在第三阶段教学中,进入高强度的密集点的“扫拂”训练,其内容是以一组4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每一拍手腕摆动四下,即“xxxx”演奏为“扫拂扫拂”,建立“1(拍)=4(下)的概念,再以一百拍为一个单元,连续进行10个单元即一千拍密集点的“扫拂”训练,随着学生右手的耐力、速度、密度与力度的增长逐渐增加至两千拍或更多。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可以看到学生显著地进步。实践证明,此项“两千拍扫拂训练”不仅在习阮初期也是各个时期都应坚持训练的重要项目,它是长期支撑右手演奏能力的支柱,也可以說是试金石。当你两千拍扫拂的速度、密度、力度、耐力和音响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提高时,会促使你整体技艺相应提高,得心应手地演奏高难度乐曲;反之,则会使你的演奏能力整体下降。
4.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练习,单独右手的训练已有一定积累,此阶段可以加入左手进行双手综合训练,步骤为:(1)一弦空弦作“1”(小阮1=A,中阮1=D),左手四指分别按在“2、3、4、5”四个音品所对应的指板上面左侧位置,在右手继续进行“扫拂”节奏型的同时训练左手四指扇形立按的正确姿势与耐力。(2)四指移至一弦上的各音位置分别做上下打按训练。(3)采用“五音练习曲”进行双手配合训练。“五音练习曲”是宁勇教授独创的教学训练模式,是指乐曲均采用“1、2、3、4、5”五个音组成,一方面建立左手的把位概念,训练左手的指间开度与手指支撑力,另一方面左手技能难度低,便于在双手综合训练的同时又以右手训练为主,避免了初学者无法兼顾左右手而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五音练习曲”在保证训练内容的基础上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颇有创意地将“扫拂”与音乐表现训练有机融合,既增强了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种三步走渐进有序的训练方式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5.第五阶段进入“弹挑”训练阶段,可理解为是从四条弦上的弹挑(即“扫拂”),移换至一条弦上进行弹挑,动作上从难转易,所以很容易掌握“弹挑”的正确演奏方法,达到动作轻松有力,发音响亮。“弹挑”训练扎实稳定后进入“滚奏”基础训练阶段。在此前进行过一至两千拍“1=4”密集点的扫拂训练,所以也比较容易从四条弦移至一条弦上进行每拍“1=4”进而“1=8”密集点的“弹挑”训练,熟练后去掉重音使密集点连成一线,便规范有序地进入到“长滚”“短滚”的技巧训练。这个阶段亦可以采用“五音练习曲”进行强化巩固训练,在人音出版社出版的《阮族入门练习二十二首》(宁勇)之中有大量此类练习曲可供选择。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以“扫拂”训练作阮演奏入门期的开启和主导,而后逐渐过渡到“弹挑”“滚奏”等技巧的教学训练模式,能够在奠定扎实基础的同时又为后阶段各种技巧的训练与顺利掌握提供良好的支撑,教学效果突出,体现出很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在阮乐艺术的普及教育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值得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