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2021-09-10沈晓丹
沈晓丹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控制血压水平,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高血压患者可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病,导致血管壁长时间承受着巨大压力,提高冠心病和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發生率。大多数人认为高血压只存在于老年人中,其实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患有,儿童和青少年也不例外[1]。因为高血压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因此定期进行体检,明确血压值对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随着高血压患病人数逐渐增加,了解该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认识度,树立正确意识对治疗高血压十分关键。本文研究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2020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8-78岁,平均(62.13±2.69)岁,病程2-8年,平均(4.17±1.58)年。全部患者的一般信息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知晓并自愿参与,排除肝肾功能和认知功能异常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加大临床监测力度,一旦发生异常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患者讲解高血压基础知识,提高日常生活护理能力。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①根据患者自身病情有针对性讲解疾病知识,告知导致高血压产生的危险因素,有目的性进行护理,而不是只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②对患者强化用药知识,根据每一位患者的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采取合理的讲解方式,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让患者懂得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对于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的患者,可将讲解对象转变为家属,告知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保证出院后的用药安全。③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掌握心理状态,通过语言、动作等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观察面部表情,当出现不良情绪要积极主动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努力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④医院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更多人明白高血压的危害,对其提高重视度。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手册、在墙壁上张贴高血压知识海报等,多方面提高健康知识,引导患者全面认识自身疾病,与医护人员良好配合,增加治疗依从性。⑤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正确饮食,严格控制体重。减低钠盐摄入量,不要吃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抽烟喝酒。为减少脂肪堆积,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让体内毒素尽快排出,促进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t和()代表,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30例,研究组的收缩压为(113.47±5.09)mmHg,舒张压为(80.25±3.87)mmHg;对照组的收缩压为(129.79±4.95)mmHg,舒张压为(88.78±4.71)mmHg,组间比较,t分别=12.5898、7.6642,P均=0.0001,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在患病早期,因为只有全身血管痉挛,血管壁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器质性变化。所以及时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将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据了解,多数高血压患者为中老年人,该人群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再加上抵抗力较弱,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非常必要。
健康教育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教育以及引导,根据实际病情实施正确护理干预,让患者更加了解高血压,主动学习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治疗高血压主要采取用药和改变生活方式,用药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没有深刻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导致用药依从性不。在出院后,经常发生停药、更改药量等现象,降低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护理对此强化用药知识,告诉患者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及随意用药的严重后果,让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此外,健康教育护理与一般护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护理期间更加尊重患者的意见,进行人性化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2]。而一般护理通常只是在医生的指示下实施护理,没有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最后,健康教育护理经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饮食和运动管理,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总的来说,在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认识度,降低血压水平,有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秀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1,21(04):50-52.
[2]冯雪花.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 37(0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