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与IP形象分析

2021-09-10胡俊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

【摘要】由于辽宁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文创产品的开发有了新的机会,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共同打造新的城市旅游形象。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与IP形象分析,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精神,了解文旅消费市场,找准市场需求,促进全域旅游化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IP形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75-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辽宁文化IP塑造与产品创新研究》(JDW2020006)。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载体,文旅融合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文化自信,达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双赢的目的,旅游业已经逐步由小众转向大众,市场进入积极阶段,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抓紧文创产品的研发,符合公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

一、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设计定位

(一)消费者购买心态

新时期,文创产品设计人员需对市场环境有足够的了解,一般情况下,游客购买产品是基于一种特殊心理。比如一时冲动购买产品,意味着消费者更加注重创意,被产品的亮点所吸引,不考虑其实用价值。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群普遍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大部分是青少年或学生,但这种消费形式附加值偏低,但销售数量较大。理智型消费的游客通常对产品的使用价值、收藏价值等进行权衡,在达到心理预期的情况下才会入手,这种消费心理多为中年人,购买价值较高,更加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游客通常更为注重实用性消费,优先考虑使用价值再考虑文化性。此种人群年龄更高,拥有即买即用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首要考虑产品的耐用性[1]。

(二)消费者文化层次

在设计阶段要注重各种文化与产品的融合,文化涉及因素很多,包括山水、建筑、花草等,在设计过程中,需找准作品所面向的消费群体的知识架构,让产品外在表现同文化内涵相匹配,迎合消费者心理。

(三)受众年龄结构

设计师要对辽宁的文化素材展开收集,不同的文化素材受众有所差异。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70后群体喜爱拥有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产品,而稍微年轻的群体喜欢具有带有特色文化气息的饰品当作收藏对象,从购买数量分析,年轻群体的购买数量更高。所以,设计人员要根据各种人群的特点进行定位。

二、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一)明确产品类型

文创产品分为常规文化产品、观赏性产品与活动类产品几种,常规文创产品包括包、衣服、伞等,这类产品一般会在景区进行直接售卖,对于这种产品,设计人员要对颜色深入考究,尽可能使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设计,同样具有实用性,可以运用富有文化内涵的图案,更易受到群众的欢迎。观赏类产品通常被放在旅游会馆或展厅,展览时会有灯光照明,销售环境更加高档,最好使用优质材料进行制作,在灯光下更能显示出商品的色泽。活动类型产品起到吸引人们的注意的目的,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或者赠送给游客。在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把辽宁特有文化元素和实用性相结合,满足游客需求。

(二)挖掘文旅元素

在设计过程中,不可将原本文化元素生硬照搬,要尽量加入设计人员对产品外在形态的理解,选取辽宁特色文化元素,经过深度加工,和产品形态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在产品与文化融合阶段,要根据产品定位引入设计构思,若产品是面向青少年的,要把单一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元素引入到设计之中,从而获得良好效果。还要尽量体现现代元素,迎合游客心理[2]。

三、基于文旅融合的IP形象传播要素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包含文旅部门、景点管理者、景区周围居民和游客,这些主体都是游客传播旅游形象的要点,在传播阶段,政府部门具有主导作用,包括设计方案、制定旅游形象传播与宣传战略,加强旅游信息与政策服务,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在旅游信息与政策方面,旅游部门对景点的评价更具权威性和真实性,从社会参与层面来看,当地居民既是形象的建设者也是传播者,其生活习惯与文化习俗都是旅游形象的组成部分。新时期,游客能够把旅游体验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出去,此过程对旅游形象的塑造有重要意义。

(二)传播内容

旅游形象传播阶段,要提炼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要素,利用各类媒介进行传播,转变成有意义的信息内容。符号包括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两类,语言符号有宣传手册、导游解说等多种形式,非语言符号涵盖景区建筑、服饰、餐饮等。游客在旅游阶段的所见所闻都在塑造旅游形象,丰富了游客体验。

(三)傳播媒介

传播媒介即信息内容传播的物质载体,是主体和受众间的纽带。旅游形象传播可分成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类,人际传播会影响潜在游客对旅游地的期望,做出出行的决定。新时期,大众传播主要以新媒体为主导,信息传输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不同的媒介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拥有各自的目标受众与特点。

(四)传播受众

传播受众通常为现实与潜在游客,对旅游地的形象有着较高的认知与期望。具有众多性、分散性等特点,在获取与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心理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在传播阶段,首次效应、晕轮效应会对受众行为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受众的消费情况、个人经历等方面均会造成影响。

(五)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即旅游信息传达给受众之后,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三个方面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传播效果即对旅游形象认知的结果,旅游信息经过媒介传播后,是否给潜在游客留下很好的印象,并最终变成现实游客,形象传播成效与景区利益息息相关,受众对景区的印象与感知会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3]。

四、基于文旅融合的IP形象传播路径

(一)健全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要注重文化与旅游间的关系,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树立优质旅游形象,需要开拓协同发展路径,加强文化空间与资源的完整性,达成协同互助,拥有鲜明的发展趋势。

(二)深挖文化内涵

当地旅游发展与形象传播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相关部门要把握机会,创新文化内涵,把特有的文化资源应用在开发与设计之中,让旅游活動拥有灵魂,优化游客的亲身体验,使之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特色,促进辽宁特有文化的传承,打造良好旅游形象。文旅融合并非单纯地把文化资源变成产业化,也不是简单地添加毫无特色的文化元素,而属于一种发展新思路,整个过程可分成旅游前、旅游中与旅游后三个部分。

(三)整合媒体资源

在传播旅游形象过程中新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了传播形式,短视频可以很好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了影响力,公众可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了解辽宁的风土人情,并积极宣传,让人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游客能够更好地加入到旅游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整合媒体资源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使旅游信息得以迅速传播,树立丰富的旅游形象,符合实际,进行正面宣传,相关部门要重视宏观调控,扶植全媒体进入旅游市场,拓宽媒体渠道,达到预期效果。

(四)提高形象认知

新时期传统的大众旅游模式给人一种缺乏个性、体验感差的形象,目前人们多追求一种深度旅游,已获得较好的愉悦体验。将文化当作媒介,使游客从最低层次的愉悦体验上升到意义体验,游客更愿意在景区获取更高层次的意义体验,提高对景区形象的认识。

(五)加强舆情管理

要出台文旅融合政策,加强主客互动,强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客体对景区的认识,要关注旅游形象的传播成效,特别是游客的反馈,否则容易出现影响旅游形象的舆情危机。游客会通过文字、视频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旅游体验的不满,舆情危机有突发性、扩散性等多种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要更好地了解新媒体传播的规律,加强舆情监管,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需对旅游舆情危机事件妥善处理,避免使舆情危机事态扩大,营造优质的旅游形象传播环境。

五、结论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文创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伴有激烈的竞争,若想使辽宁的旅游业在同质化的行业中抢占先机,可制作出集影响力、传播力、吸引力于一身的文创产品,需挑选优质的文化符号和产品载体。打造良好形象,提高旅游内容丰富度,拓展获利渠道。

参考文献:

[1]王莎.武汉“设计之都”文化背景下高校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2):19-20.

[2]张世炜,张正轶.榫卯结构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传承与再设计[J].西部皮革,2021,43(07):99-100.

[3]万尧嘉.基于服务设计意识下的数字文创产品创作研究[J].设计,2021,34(07):8-10.

作者简介:

胡俊,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大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文创产品
文旅融合背景下颍淮文化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健全机制 优化环境 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