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性备课的思考
2021-09-10赵丰华
赵丰华
摘要:教师备课时抄袭教学案、盲目备课现象严重,如何简单、真实、有效开展备课,改变形式主义做法,提出以下思考。
关键词:形式主义备课;集体备课;有效性备课;思维导图备课;课堂预设
很多学校要求新入行教师、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师手写教学设计,以为这样能逼迫教师去钻研教材、认真构思课堂教学设计, 但很多教师却自行购买成册的教案用来照抄,手写教学设计没有起到为课堂服务的作用,反倒被教师认为是工作的累赘。有些地方允许老师打印教学设计作详细批注。但老师们的批注也只是圈圈点点,存在“到此一批”的现象。我找了以前的教学笔记本翻看了一下,想从里面找点有价值的东西,觉得这二十年累积的一大摞东西是一堆废纸。人过四十了,我才开始思考,备课究竟要备什么? 我的几点思考,分享给同行,以求斧正。
一、当前影响备课有效性的主要问题
(一)教案、学案空泛不实
没有调研学生的现状,没有考虑自身教学风格,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备课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不少人认为进行教学设计已过时,当下是信息时代的课堂,每一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播放设备,课堂上最重要的是教学 PPT。
有了教学课件,教师就可以一帧一帧地播放讲解,教学设计是没用的摆设。过于依赖课件,使得教学活动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不能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活动成为老师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知识。
(二)教学设计程式化,缺乏创新
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千篇一律:课堂引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总结提升、课堂反馈……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有效提炼、归纳、总结,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对手里的资料书籍、音像资源、教具物品也没有进行优化整合,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呆板不“活”, 学生能猜到老师下一步要干什么,教学活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面对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师反倒抱怨学生不听讲、不配合。
(三)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不进行个人备课的借口
现在很多地方倡导集体备课、网络备课,认为这样可以发挥集体作用,凝集团队智慧。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往往不再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个人备课,直接使用集体备课产生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课件。集体备课主要是通过研讨,精准把握教材, 领会编者意图,预判目标和重难点、推广优秀教师经验,做到资源共享。
很多地方的集体备课成为了分任务个人备课,汇聚一起集体使用的模式,严重违背集体备课的实质。集体备课不是以产生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为目的,而应该成为教师个人备课前的准备环节。
教师直接使用集体产生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这与抄袭并无多大区别。
二、提高备课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为备课检查、模式化备课,我认为很折腾人,浪费了教师大量研究思考的时间。我觉得教师备课主要就解决三个问题。
(一)基于课程的目标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课程主题,与课程大目标、单元目标要一致,符合学情,表述要清晰、规范、可评估,能指向核心素养。刻画结果目标时准确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动词, 描述过程目标时用好“经历、体验、探索”等词语。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制订前最好先进行学情调研。通过问卷、抽测、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原点,预判学生的学习难点,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打探学生的兴趣点……不搞清楚这些,我们的教学活动可能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上耗时过多,而对一些应该重点引导的知识却用力不够, 造成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目标制订时,还要考虑“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目标规定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 学到什么程度。因此目标要具体、可操作、能检测。有了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活动才不会迷失方向。
(二)怎样带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也就是想一个流程,让学生从浅入深,从已有知识经验到学到新知识的一个简单流程。这个流程可用一个思维导图表述出来。以前好多学校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写多少字,少了就是不合格的简案。
一个流程图不是很直观清晰吗?为啥非得要用文字,非得要第一环节,下面再若干步骤写出来。甚至把教师问,学生答的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
课堂生成是瞬息万变的,是难以预料的。你问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吗?一个思维导图可能比一份千字教学案好很多, 因为背下一千字的文章比较困难,记住一个流程图却容易很多。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图文并茂,把各流程与环节的层级隶属关系表现出来。通过关键词、符号、图画、颜色等元素,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想法, 容易让人建立记忆链接。设计课程流程时,我们要提炼关键词,概括出这一流程主要做什么。
比如学习《面积的意义》,谈话导入时,老师先问学生看到面积想要了解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很多问题:面积怎么算?什么是面积?怎么量面积?面积是干什么用的?面积是谁发明的?不规则图形有没有面积?……老师耐心听完同学们的问题, 说:“这么多问题,四十分钟我们解决不了,能不能聚焦一下, 我们首先解决什么是面积这个问题,好吗?同学们知道人们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面积的吗?”学生有说几百年的,有说上千年的,有说两千多年的。这时老师顺势说出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 尼羅河畔的人民就开始关注面积。埃及那条美丽的尼罗河经常发大水,洪水退后,人们就去找自己或大或小的土地,老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圈出一大一小俩图形。
接下来老师就让两名同学分别用两种颜色的粉笔分别去涂这两个图形,一名同学把小的图形涂满了,另一名同学还在使劲涂,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面是有大小的,从而开始“感知面” 这一环节。
设计导入,我们就可以用“询问需求,聚焦问题,尼罗河畔面积故事”这些关键词来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流程。感知面时,用“涂、摸、辨、找、数”这些词语来概括这一环节的主要活动:涂一涂大小不同的面,摸一摸桌面和课本封面,辨一辨投影出的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哪些有面?找一找教室里的“面”,摸着面数一数文具盒前后、左右、上下的面。我们用好关键词,完成一张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该怎么上这堂课, 就胸有成竹了。
(三)每个流程的课堂预设
思维导图是自己教学设计的高度概括,里面的元素只能和自己的想法产生链接。给别人看,别人可能会蒙圈。找出一份自己搁置很久的思维导图,也可能会忘记里面的词语和符号代表的意思。因此我们还得根据思维导图,将各环节详细的课堂预设记录下来。
以前都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备课,尽量要把教给学生的知识点罗列清楚。现在想想吃亏了,知识点教材上有,教参上有,资料书上也有,一看就明白了,还要一字不差地抄在备课本上,有必要吗?教师要备的是每个流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比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课堂引入环节,老师问学生:“孩子们,你能说出比 1 小的数吗?”学生会一定答 0 吗?如果学生答 0,老师可以说一个人的身高是 1 米,比这个人矮一点的人就是 0 米,对吗?这样就顺理成章开始小数的探究。但可能还会有
学生说 2 ,0.5,0.1 等等。如果学生说出这些答案来了,该怎么办?
这些答案都对,当学生说出了 2 ,我们可以说 2 是以前学过的分数,我们今天研究0.1 这样的小数,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学生可能会说:火腿肠一只 5.8 元,我的身高 1.2 米,一袋盐 0.5千克……这些答案很多,老师记录这些数字的时候,就适时说出0.1
米长的文具盒。接下来就有意指向 0.1 米,我们就来研究 0.1 这样的小数,0.1 米到底是多长呢?
教师备课就要思考每一个流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情况, 或者是这个环节可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个点子。
教学重点,难点也应是课堂预设的范畴,老师课前写出的重点、难点都是自己单方面假设的,教师预设的重点,学生或许通过家长或者其他什么途径,早就知晓了。没有实际上课,预设的难点学生却轻易掌握了。而自己在上课时,发现一个自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很费解。我觉得课堂重难点的预设是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
课堂情境预设和问题设置也很重要。创设情境要富有情趣, 多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预设学习活动要有互动,要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预设问题要和情境相契合,提问要预判是否考虑追问……教师课堂预设考虑越周全,越仔细,课堂上就越能得心应手。
三、结语
教师备课,过于重视课件的制作是不对的。课件准备应归属于课前用具、资源的准备,那不叫备课。课件可以修改使用,因为课件仅是教学资源,如同课本、练习本一样,只是教学的物品和资料。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和修改课件,那是备课完成后做的课前准备。
开展简单、真实、有效的备课,减轻教师负担,摈弃形式主义的做法迫在眉睫。一张用心设计的思维导图,有精准的目标定位, 有清晰的课堂流程,注解有详细的课堂预设,应是一篇合格的教学设计。但思维导图式备课并不等同于提纲式备课,教学思维导图仅是目标确定后的总体教学设计框架,我们要精心进行课堂预设,丰富教学设计内容,让完整教学设计成为可以进行交流的文本, 记录智慧的载体。
参考文献:
[1]任强.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命题教学设计[J]. 高中数理化, 2019(002):21.
[2]李圣年,魏文姬 . 细化难点 预设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 [J]. 中学物理,2013,31(1):34.
[3]李鑫 . 稚化思维在课堂教学关键环节的应用 [J].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16).
[4]高丽 . 把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课堂有备而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04):121.
[5]黃敏芝 .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广东高考听说考试故事复述能力的探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01): 35,41.
(富顺县板桥镇九年制学校,四川自贡 6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