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1-09-10李小慧
李小慧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水平,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多方面采取行动。语文教师要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引导, 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整合教学资源的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育信息化技术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可以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给学生减轻负担,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构造高效课堂提供助益。
一、营造特定情境,激发创新灵感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营造良好的情境是建设高校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是通过声音、视频等元素创设一个与特定文章中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意相符的环境。
创设情境后,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伴随着声音、视频, 学生更容易进入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切身感受文章中传达的情意, 从而启发学生语文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二年级课文《传统节日》这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工整的儿歌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课文以简短的语句,描绘了生动的节日场面。
比如文章中第一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视听结合,构造了一幅生动的春节节日场面。文中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节日,每个节日用简短的语言都刻画的形象生动。
教师可以准备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上展示节画面,配合春节节日快乐讲述课文,这样学生可以结合直观化的视频画面理解课文。像一幅幅生动形象的节日画面,和课堂结合起来,使得语文教学的生活性更强,学生联系过往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这样课堂不仅变得有趣,更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二、整合网络朗读资源,引导学生体验文章情感
朗读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网络上有丰富的语文朗读资源,朗读有音乐伴奏,情感充沛,引导听者进入作者创造的文字世界,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朗读时,学生眼睛、嘴巴和思维都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声音传入学生耳朵,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二次加工,对之前的思维和理解进行升华。因此,整合网络朗读资源是一种构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一种手段。
比如,二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组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一组有丰富想象力的课文,《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等几篇文章,理解这几篇课文需要学生开发想象力,编制一幅幅美好的画面。
《彩色的梦》这一课中,将彩色画笔画出的绚丽图画比做“彩色的梦”“我”用彩色铅笔画出了草坪、鲜花、蓝天,画面美好, 感情活泼。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整理朗读资源,让学生在聆听朗读过程中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活泼、美好的情感,感受“我” 对彩色的梦的美好幻想。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深入到文章语言中, 细细地进行体会。
三、拓展阅读空间,提供课外阅读资源
课外阅读材料相比与课本文章更趣味性。课本中的内容更加的中规中矩,注重知识性,而课外拓展阅读则注重拓展性。所以, 仅仅学习课本知识会使语文学习显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可言。
引入课外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世界名著、优秀诗文、童话故事等等都可以在网络上方便地获取。
阅读后,他们吸收书中的营养,认识经典文学,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利用网络拓展阅读空间,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语文教师必須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倾听学生的阅读反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书中丰富精彩的世界,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小学语文阅读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必要建立课外阅读课程,因为课本中的文本通常对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应使用一些新颖的文本类型来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然后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再创辉煌。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又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课外阅读资源,拓宽阅读空间,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朗读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特点,提出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对策,进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兆林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J]. 未来英才,2017(19).
[2]陈瑞良 .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外交流,2017(1).
(内江市东兴区五星小学校,四川 内江 6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