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对话法促进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1-09-10陈霞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欣赏能力

陈霞杰

摘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賞的环节。作者运用对话法,即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学生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以最终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发展为目的进行的实践研究。 通过对话提问、运用追问、描述色彩、讲解技法、判定画面意义等方法步骤进行了教育干预与实施,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欣赏教学研究,得出了一些结果供大家参考论证。

关键词:对话法;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14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通常会运用对话法进行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是对话法呢?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学生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其主要特征是主题与主体之间的交流。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有一种向人倾诉的自己深切感受或强烈印象的愿望,而欣赏者也能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出发,与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独特的对话。而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交流,一般是通过审美体验与感悟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维果茨基在《艺术心理学》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欣赏对话:“读者从两个方面观察悲剧:一方面,他通过哈姆雷特的眼睛查看一切;另一方面,他又用自己的眼睛查看哈姆雷特,所以,每个观众既是哈姆雷特,又是他的观察者。”正是这一过程的巨大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给艺术欣赏者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丰富深刻的审美愉悦,使艺术欣赏中的对话与一般的现实的对话区分开来了。艺术欣赏中的对话是欣赏主体各心理功能的整体直觉。对话中,主题的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灵感、无意识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相互的渗透、补充、综合、交叉的整体中起着复合作用。接下来,我就以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对话提问,初步感受画面形象

我在对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实施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观察作品,对作品有个第一印象。接着笔者就用最直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问题是:“你们觉得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只是笼统地回答有“人很多”“很漂亮”“ 很休闲”等。这是学生最直接、最原始的感觉或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是学生最初的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

学生正处于刚刚进入审美欣赏阶段。接下来要进入审美描述阶段,教师开始用具体进行引导。老师用“谁能说说这幅画具体你都能看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有很多,如:“有人、动物和船。”“有很多人在散步。”“我看到是用点点出来的。”“我看到了人、伞、树和草。”教师对他们的回答先进行了肯定,然后又进行了追问,让学生更详细一点进行描述画面。

生1:有的人在走路,有的人坐在草地上。

生2:还有的人在划船。

生3:人们在钓鱼。

生4:好像很休闲的样子。

生5:我想可能是星期天,他们都在游玩。

师:你还能看到什么?

生2:远处的湖面上有波纹,闪闪发亮的。

师:哇,说得太好了。老师都没法发现呢,你观察得真仔细。

教师通过对话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一步一步的让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形成了美的初体验,为接下来的深入欣赏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追问,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开始对作品进行自我理解和说明了。此时学生的回答还只能用简单的词语来说明画面的内容或是形象,这时教师进行“追问”,使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但也有些学生能用一些动词、形容词对画面进行主观的描述,主要是针对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态,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受已有生活经验和自己对具象内容感兴趣的影响而产生的,这是学生对画面的初步理解和知觉,这只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

对于学生回答的精彩的部分,教师给与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与愿望,这也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用想象去帮助他们理解画面。体验与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师:金光闪闪的阳光照在大地上,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样的画面怎么样?

生1:很美。(深深吸了一口气)

生2:很刺眼,睁不开眼睛。(皱眉头)

生3:应该是很美吧。(表情有点迟疑)

生4:会很热。

部分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并获得了审美情感的体验和享受,但也有些学生还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取代这样的欣赏体验,学生个体发展不一样,特别是这种带有情感性的审美欣赏体验。

三、描述色彩,唤醒学生美感天赋

学生说到了画面的颜色,那么教师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颜色的知觉上来。

师:画面中除了金色,还用到了哪些颜色?分别表现哪些内容?

生1:还有红色,表现的是妇女的裙子,还有伞。

生2:黄色的草地。

生3:白色的帆船。

生4:还有绿色的草地,在近处。

师:想象一下,多美的画面呀!但是,为什么远处的草地是黄绿色的,而近处的是墨绿色的呢?

生:因为阳光照在草地上,所以是黄绿色,近处的草是因为有树遮住了。

师:近处的墨绿色的草中间还有其它颜色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树叶之间有空隙,阳光透过来的。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草地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了光影变化的效果,受光部分与阴影部分的色彩是不同的。

生:噢。

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不全面,但对于色彩的描述还是很正确的,色彩也是学生最容易感受到的画面形式之一。对于光影的知识学生没有学过,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判断创造出“合理”的解释,说明学生头脑中具有天生的欣赏“天赋”。

四、讲解技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教師对技法也进行了介绍。这也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法。

师:我们仔细的看可以发现这幅画是有无数个点点出来的,是不是?

生:是的。

师:这样的方法叫做点彩。这幅画是法国画家修拉用笔不停地点啊点,点出来的画,所以这样的画也叫点彩画。点呀点呀就点出了一个七彩的世界。

生:修拉。哦。(嬉笑起来,眼睛看着桌子,并用手在桌子上点起来)

师:修拉是谁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修拉是是著名的法国画家,新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他非常沉醉于色彩,认真地研究了有关光学和色彩学的著作,大胆地创造了点彩派技法,他把这种方法叫作“分色主义”。《安涅尔浴场》《挥锄的农民》《库布瓦的塞纳河》等都是他的作品,且具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与风格。

对于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了解掌握,学生是需要的,所以教师介绍了相关知识技能,并对作者还有他的其它作品作了简单的介绍,尽管学生可能还没欣赏过。学生好动的特点使他们此时早已按耐不住了,开始迫不及待的要尝试点彩了,这也为将要进行的创作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五、判定画面意义,增强整体感悟能力

给画起名字让学生再一次回到整体感受上来欣赏作品,整个欣赏过程经历了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学生们气的名字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旅游、热闹的公园,教师给予他们正面的评价与表扬。并抛出这幅画的名字,叫《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这时候,在经过上面的欣赏引导过程之后,教师又开始引导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整体的感悟。学生的回答如下:

生1:给我的感觉是色彩很鲜艳很美。

生2:一种快乐的感觉。

生3:感觉很休闲,很放松。

生4:感觉天气太热了,火辣辣的。

生5:好像自己也是这画中的人了。

生6:感觉这幅画很美,很漂亮。

生7:感觉大部分人都在乘凉,因为树太多。

生8:给我宁静的感觉。

生9:给我很热闹的感觉。

每个人对事物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也体现了儿童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欣赏过程表明学生已有了对形象的感知和想象性感受,进入了联觉感知形象的状态,如:“天气太热,照在身上火辣辣的”;而有的学生感觉到的是热闹或是宁静,学生个体的不同认识和差异性对事物及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关系的感知也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静态的艺术文本让学生产生了如此奇妙的不同感受,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验到了一种宁静的安详与快乐的情感,进行了一种美的体验。

课上我们看到学生运用点彩画的技法来创作的水粉画作品,从大小不同的点的运用和色彩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手法与心情来创作点彩游戏的作品的,情绪也非常愉悦。

上完这节课,我对课堂上的整个对话过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首先,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的气氛相当和谐、轻松的,充分体现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一直是文本——学生——教师,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对话,反复的进行着交流与感悟,包括后面对作者的介绍,其实也是一种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审美感知也得到了激发与促进。

其次,学生对画面的内容与色彩的感知是最显而易见的,但这只是作品表层的形式分析,并没有深层次的欣赏,这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运用想象帮助学生进行欣赏,加深体验与共鸣,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获得情感上的愉悦与快乐。

再次,教师的对作品的解读与欣赏,对学生的引导,问题的设计、评价的导向都有待调整与改进,需要多看一些美术欣赏类的图书、理论、实践方法,提高自己在美术欣赏方面的修养。

最后,针对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中是指我校的三年级学生,他们对名家名作了解不多。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应注意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优秀作品和欣赏机会,让他们扩大视界。

总之,通过这样的艺术欣赏,运用对话法,让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即审美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包括创作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进步,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这也是我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将不断的尝试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滕守尧.艺术与创生——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孔起英.儿童艺术欣赏的意义和策略.幼儿教育,2006(5)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

猜你喜欢

欣赏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侧重欣赏实效,着眼音乐创造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