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1-09-10李文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教育模式创新创业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已被视为大学生就业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智能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智能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来,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当今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智能时代下,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现状如何?《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通过抽样调查发现,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数据显示,“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领域(本科:24.5%,高职: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科:15.8%,高职:6.9%)、“零售业”(本科:8.6%,高职: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娱乐领域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零售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由高校承担,由于受其重视程度及学校自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且执行力度不高

虽然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各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但由于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及自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划分上存在明显差异,课程设置单一且教学内容更多注重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对于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一些实践、大赛等相关辅助课程涉及较少,这种教育模式使创新创业教育大部分停留在纯理论阶段,形式主义,学生在参与相关实践或参加大赛时成绩十分不理想。这直接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大学课程中的“鸡肋课程”。

(二)創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意识教育欠缺

多数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混淆,在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着误区,忽略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在知识能力的培养,对于意识培养的重视度相对缺乏,也使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素质”较为薄弱。从学生角度看,很多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看法仅仅是作为个人大学生涯的“课外活动”并未从职业规划角度去重视它。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一般家长普遍倾向于子女进入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子女承受创业的风险与艰辛。因此,大部分家庭教育中缺少对于创业教育的指导,使得众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教育及创新精神,对于创业实践的热情不高。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且考核机制不完善

各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也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都是传统普通课程的任课教师经过简单培训直接上岗,创业导师并没有多少创业经验和企业运营管理经验,教学质量不佳。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素质能力类课程,其教学成果不能用传统量化的卷面成绩去评价。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考核方式上,仍然多数采取卷面考试或者老师主观打分的考核机制,学生参与的社团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类大赛中取得的成绩,很多都不计入学生的相关课程的成绩单中。而大多学校的奖学金、评优都是以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成绩评定缺乏公平性,缺乏信服力。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一)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科学规划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在智能时代下,应在整个大学课程教育中贯穿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人才的培养:第一,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并及时更新最新的创业教学内容,将参与实践或大赛培训作为第二课堂进行学分计算。同时课程安排上提升实践课时占比,加强实践与大赛的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践与大赛训练中去,积累更多创业实践经验。第二,引入成功的创业案例分享、专家创业指导等课程,分享优秀校友创业成功者的创业过程。

(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优化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作,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首先高校要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在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建立一整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学分认定、奖励等;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活动环节;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的步伐,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同时组织银行、高校和企业合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创业项目咨询、交流和指导服务,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完善考核机制

创新创业导师需要自身具备创业经验,熟悉公司的运营管理机制,同时具有智能时代所需要的技术。因此,在聘用一定数量的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基础上,选择优秀企业中教育水平较高的管理者作为兼职导师,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同时,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智能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培训,鼓励教师去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加强智能时代的各技术应用。在考核机制中将课程成绩分成多部分,并提高实践成绩占比。将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和大赛获奖设置附加分,并设置合理的转化比率,在评奖学金和评优时,直接转化加入总成绩中,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中去。

参考文献:

[1]祝木田,曾照香.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

[2]赵建华,刘宁.智能时代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10).

作者简介:李文华,女,1982-,山东栖霞,山东协和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智能会计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9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教育模式创新创业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