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张青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二次函数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初中函数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至关重要,二次函数是初中函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实践,加强概念教学,巧用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软件突破函数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等素养,注重函数运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二次函数;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0-0016-03

收稿日期:2021-04-15

作者简介:张青(1987.4-),女,江西省吉安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GDJY-2021-M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到在高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应该注重培养这六大能力,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翻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模块《数与代数》中的函数,初中涉及到的函数包含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课标要求:“通过函数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函数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至关重要,二次函数是函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二次函数”为例,从核心素养视角下谈谈函数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一、加强概念教学,整体把握本质,激发内在动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函数的概念出现在《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19.1函数》这一章节中,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看到函数这个名称“望而生畏”,觉得函数这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也就没有动力学习接下来的三大函数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内在动力,是学好函数知识的关键所在,其实学生在小学阶段实际问题中就接触过函数模型,只不过到了初中才知道“函数”这个名称,函数的概念起始课至关重要,笔者设计了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

问题:汽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填写表1,s的值随t的值变化而变化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揭示函数概念的本质,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s、t,对于t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的s与之对应,s就是t的函数,函数就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模型,在我们实际问题中很多都能找到这样的对应关系,我们都可以用函数表达.

在函数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看待数学知识,初中学过的三大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都能在实际问题中找到模型,都是这种对应关系,刚开始学生接触函数,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初中需要学习的三大函数;教师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把握函数的本质,二次函数也是这种对应关系y=ax2+bx+c(a,b,c是常数,a≠0),对于每一个x,都有唯一的y与它对应;教师要从整体的思维开展教学流程,每次进行三大函数的教学时,都要回顾函数的概念,加强概念的教学,建立函数的模型,课程结束也要回归到函数的概念,遵循的原则是总-分-总,从整体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用几何画板,注重数形结合,探索函数性质

“几何画板”是一个很好的作图和实现动画的辅助教学软件,在探索函数的性质时,巧用几何画板,结合图像探索性质,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直观深入的讨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三、擅用思维导图,引导类比分类,构建知识网络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当二次函数的因变量y为定值时,二次函数就变成了一元二次方程,当y为0时,反应在函数图像上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跟根的判别式Δ=b2-4ac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跟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是一一对应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内容比较多容易混淆,难以突破教学难点和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把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对比、归纳,借助判别式 Δ 构建知识网络,提升数学思维,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

四、注重函数运用,发散数学思维,建立函数模型

《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二次函数这节内容时,注重函数运用,寻求一题多解,建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至关重要,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时)的探究题为例(如图6),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出篱笆围成场地的面积与一边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寻求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散数学思维,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步骤1:找出关系式,矩形的面积=长×宽;

步骤2:找对应函数关系,S=l(30-l);

步骤3:确定自变量l的取值范围0<l<30;

步驟4:利用配方法或者公式法求得S=l(30-l)的顶点坐标为(15,225);

步骤5:当l是15m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

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函数的应用价值,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寻求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二次函数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二次函数》易错题专练
《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