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

2021-09-10芦纪宪

红豆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芦纪宪

【摘要】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提问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有些教师没有掌握提问的技巧,从而使得提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冷场的尴尬氛围,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堂提问的策略,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保证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提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课堂教学

引言: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如果不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但由于其较为理论枯燥,也常常有学生课上瞌睡走神,而且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如果教师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很难自主发现问题,没有经过自主思考而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印象也不深刻,在记忆和应用上都会有所欠缺,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通过提问,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

一、问题的启发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完问题后恍然大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找到了学习和思考的方向[1]。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三角形的特征,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系列图像,如流动红旗、金字塔、自行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考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学生们经过观察后得出都有三角形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三角形,请学生互相观察彼此画的三角形,有没有画错的,发现大家画的三角形都很正确,那么大家来想一想三角形怎么来定义呢?它有哪些特征呢?学生们很容易总结出:三角形有三条线段、三个角、三个顶点。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三条线段,但是不连接在一起,向学生提问:这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学生们思考后回答:不是三角形,没有三个角,也没有三个顶点,要把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才可以,教师继续在黑板上画出三条线段围在一起的图形,但是线段连接在一起出了头,问学生:这是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那么该怎样严谨的定义三角形呢?学生:三条线段的端点连接在一起,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通过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们准确的理解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二、问题的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回答问题的主体,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问题的不同难度,有些学生可以轻松回答问题,有些学生却回答不出产生失败感,影响了提问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在心里划分好学生的学习层次,然后在设计问题时,设计出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问题[2]。

把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划分为基础层,对他们的提问,主要针对一些基础性的简单问题,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凝聚其注意力,同时在他们顺利完成回答后,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通常在开始温故知新或者简单导入问题中,给基础层表现参与的机会。把学习能力一般、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划分为潜力层,对他们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要可以启发他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提升,通常在新课教授中,对他们进行提问,以得到学生的课堂反馈,控制课堂的进度,如果潜力层都没有掌握问题,那就要适当放慢教学的进度。把学习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划分为优质层,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便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通常在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中,给他们回答表现的机会,通过他们的回答,展现出不同思维视角的答案,开阔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三、问题的灵活性

不论是问题的目的,还是问题的形式,都要具有灵活性,不能死板教条,要知道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提问时,要具有灵活性[3]。

比如有些学生走神或者瞌睡了,教师可以随机提出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请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一下子就清醒,集中精神了,那就可以跟上教师的讲解了。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提出问题,点名回答的方式,在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佳,或者纪律稍差時,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然后稍做停顿,巡视四周,看看找谁来回答,谁表现得不遵守纪律,就挑谁来回答,一来维持课堂纪律,二来提醒学生好好听讲。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抢答,活跃课堂的氛围,还可以通过小组竞答的方式,使课堂氛围热烈起来。例如在知识复习时,教师可以把一些重点知识转化成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问题,以积分制的形式,给小组积分,最终积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

比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在课堂互动反映,临时生成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延伸,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还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等。如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们探究的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和创造,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或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或者在失败中总结出经验,但不管怎样,都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悬念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探究等,总之,课堂提问要灵活,以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要有启发性的提问、针对性的提问、灵活性的提问。

参考文献:

[1]芳芳[1],.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J].数码设计,2021,10(3).

[2]李晓丹[1],.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J].数码设计,2020,9(15).

[3]卓玛泽西[1],.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研究[J].休闲,2020,(27).

猜你喜欢

提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