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的中国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2021-09-10毕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摘  要:云南省现有52所高职院校,部分高校外宣材料英译存在问题,比如语言使用错误、用语规范性、文化差异及英语表达方式不符合等。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为框架,运用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三方面分析云南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现状,探讨其英译规范性,并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视角下云南高职院校外宣材料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9-00-02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外宣材料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为实现民心相通,以及为各国了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诸多的高校学者纷纷将焦点聚焦于外宣材料英译,但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更为科学、理性的英译理论为指导。因此,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可作为高职院校外宣材料翻译工作的科学指导理论。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开展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将为对外宣传起到巨大助推作用。本文从三维理论转化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探求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更为有力的途径。

一、云南某高校外宣材料英译现状

第一,外宣材料不符合英文的习惯用法。笔者经过研究云南省高职院校外宣材料,发现大部分院校只是将意思直接用中文思维的方式从汉语直接翻译为英语,未充分考虑阅读信息的受众群体。高职院校外宣材料对于学校对外宣传信息主要面向有意和自身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国外高校或是国外专家学者、教师等,或是有意进一步来中国加强交流的留学生。因此,英译的质量必须有保证。如果只是单纯按照中文翻译,会导致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高校学者,因文化和语言差异不能通过外宣材料的相关信息了解学校情况,进而影响信息的可接受性。因此,高职院校外宣信息要尽量顺应国外的文化要求,翻译中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充分研究读者需求。

第二,外宣材料英译不够贴切。由于我国和国外语言风格存在差异性,国外受众群体不能快速理解外宣材料所要表达意思。比如:这段中介绍了目前次院校在省内教育界地位,其英译为College selected 197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ouble Top"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fessional groups, i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verall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Base College,翻译中未将三全育人凸显出来,只是翻译成了三个全面教育,也没有英文详细注释,令阅读者疑惑,应该译为the college is selected to be one of the 197“Double Top-class"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pecialty group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is also the reformative base college of “three-aspect holistic education”。

第三,术语与译名不统一。通过分析云南某高校的外宣翻译材料,发现我国对外翻译的有英汉翻译、外译中、对外宣传、实用翻译等,但是这些翻译的提法并没有统一,专业术语也并未统一,且存在外宣资料英译研究较为分散,起步太晚的问题。由于英译术语界定并未固定,以至于外宣材料的翻译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的特点。这就需要英译术语固定下来,固化翻译方法、翻译原则,拓宽翻译视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外宣材料的英译发展过程,从无名到形成,到现在不统一。现阶段的术语不统一对外宣材料的准确性、标准化影响甚大。例如:袁晓宁将“外宣翻译”翻译成Publicity- oriented C/E Translation ,指的是基于大量翻译实践的外宣翻译策略及理论实践;曾利沙则将其翻译成Translation for Overseas Publicity,表达的是对外翻译的策略、原则、目的以及和信息价值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张健则将其翻译成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更具感情色彩、词汇意义、术语特征,包含的意义更为广泛。由此可见,翻译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外宣翻译材料的译名与术语存在不统一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规范外宣资料术语,统一术语与译名。

综上所述,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特定文化背景,将各类文化、语言、思想进行交流,打破了以往简单语言代码间的文本转换。需要不断通过文化维、语言维和交际维选择性转换。其中,对于语言维方面需要着重体现语言文本,翻译者在译文时,选择与当时情境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善于把控语言的差异性特点,并注意积累知识,提升语言功底,使翻译内容更加忠于原文。文化博大精深,学者们各执一词。胡庚申教授指出,这里文化维主要指翻译者对原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高度关注,强调文化的传递和说明两种语言文化含义,不是简单的文化翻译。

二、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下的云南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策略

(一)语言维

受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汉语和英语存在语言表达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汉语习惯的谋篇布局的模式为“起、承、转、合”,这与英语直抒胸臆、直击命题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基于生态翻译学,译文应更加适用于语言维度指英译语言表达形式要适应性选择转换,转换的内容包含句子结构、语言风格、翻译风格和遣词造句等。因此,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不是单纯的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更多的是依托语言,实现文化间的转换和跨越文化的交际过程。

在云南省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英译中,译者需保证翻译文和原文的意思一致为前提,保持译文语序,特别是在关键词的把控上,不按照文字直接翻译。采用英语英译外宣材料需特别关注两问题:一是院校校名一般是连写,比如Yunnan(本文以云南为例);二是单音词放在句子最后时,应该以英文的翻译原则开展翻译。如人工智能研究所译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将骨干译为 excellent personnel。此外,院校的外宣材料译文中,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这句的英译中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talents的句式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校企合作的最新模式,运用这种翻译在断句的形式和英译中不能更好体现合作的意图,阅读者不能捕捉到其真正意義。因此,译者需根据生态翻译学三维理论,进行语言维度的转换,将其翻译为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二)文化维

翻译的对象都是特定的,英译出发点便是为英语及语言环境里的对象进行切合其生态的文本,规避因国度间因不同文化形成文化误解和障碍。所以,各高职院校外宣材料能够被国外阅读者理解才最有意义。译者在进行译文时在充分了解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背景、沟通要领、交际需要,翻译既符合阅读者阅读习惯又符合英语使用习惯的材料。在云南省高职院校外宣材料中,很多地名是云南特有的,很难在英文里找到相关的词汇,這是云南独有文化维度中的译法之一,这些英语词体现了云南文化特色,也满足了其交流需求。在外宣材料译文中,大量的学校名字都是采用拼音直译的方法。

根据当前各地高职高专等学校的外宣翻译现状来看,各院校的英语翻译工作在不断的改进发展,促使英语翻译体系的建设更加完善。开设各类有利于促进英语素养提升的培训,以生态翻译学为总的指导纲领,以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既能优化英语翻译工作,又能提升高校翻译工作者英语素养。并且,加强英语翻译实践以及名篇诵读也有利于提升英语专业翻译能力提高。这些举措对创设英语翻译环境和提升英语翻译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三)交际维

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外宣资料翻译,交际维度则是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重视英语、汉语的交际意图,在两种语言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明确两者之间的意图,根据外在环境,进行适应性语言转换,达成和读者的最佳联系。在翻译高校外宣材料的时候,应当营造适当的译文语境,达到最佳的语言环境。从交际维度上来看,翻译的过程也是认知推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更注重交际的表达,在翻译的过程中,可将关注点放在翻译后的语言是否能够正确、有效地表达原文的交际意图。

通过英译翻译,翻译者应当充分调用自身认知语境中的全部信息、知识、语言、习惯,对原文进行透彻分析,从字面语言、字面形式推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寻找最佳的文字信息与语境联系,从而营造最佳的交际语境。高校外宣材料是高校宣传的窗口,为外国友人了解我国云南高校提供了媒介,也是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出发点。翻译的过程,也是交际的过程,英译必须立足于交际对象,根据外国友人的交际特点,设定交际维度,充分利用外宣材料,保证其能够准确表达高校相关信息。由此,云南高校英译工作者在翻译高校外宣材料时,应当充分体现云南高校的办学特色、历史传统,尊重外国友人的交际习惯,云南高校外宣英译材料应当尽量表达清晰高校的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办学特点,使外宣材料能够被外国友人清晰、直观、通俗、易懂的接受。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高校对外宣传的平台,需要契合实际,且要明确读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了解受众群体。翻译者应充分分析中外语言的思维模式、文化差异,经过深厚的外宣经验积累,站在国际视角展开翻译,做好学校文化宣传。

参考文献:

[1]闫佳佳,邓东元.生态翻译学视域下高校网页英译失误分析——以国内部分211院校为例[J].英语广场,2020(34):16-19.

[2]王君.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0(43):79-80.

[3]王路阳,米娜,汤语婧.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0(32):13-14.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6-01 修改日期:2021-07-15

基金项目:2021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云南高职院校涉外宣传翻译语言研究”(2021J1063)

作者简介:毕成(1990—),男,回族,云南曲靖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学、功能语言学和英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景介资料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汉语典籍外译翻译生态环境探析与反思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
合作翻译—生态翻译学伦理原则视域下的典籍外译理想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