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联动教学探究

2021-09-10郑杰

郑杰

摘    要:整本书阅读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教师可通過开设整本书共读精读课、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鼓励课外泛读这一课内外联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减少阅读焦虑,提高阅读兴趣,保持持续阅读的动力,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文本概念。

关键词: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课内导读;课外泛读

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对初中生来说非常有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量化要求:三级4万词以上,五级15万词以上,六级20万词以上,七级30万词以上,八级36万词以上,最终达到九级40万词。张金秀指出,与当前碎片化、拼盘式的教材单独篇章相比,具有高度综合性、情境性、完整性的整本书阅读在素养培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

鉴于初中学生还不具备读英文原版作品的水平,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选择了基于原著改编或简写的童话或小说如《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以及非虚构性文本《趣味文化百科阅读》等,同时通过开设整本书共读精读课、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鼓励课外泛读这一课内外联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减少阅读焦虑,提高阅读兴趣,保持持续阅读的动力,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文本概念。

一、课内:开设整本书共读精读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适当整合和压缩原有教学内容,从每周课时中拿出一节课,开展整本书共读精读课,分别对虚构性文本和非虚构性文本进行阅读指导。虚构性文本富含情境,笔者主要采取图片环游法(picture walk)和拼图阅读法(jigsaw reading);非虚构性文本客观科学知识多,笔者多采用KWL图表法。

(一)虚构性文本

1.图片环游法

图片环游法的教学过程近似于真实的亲子阅读。它是一种分享阅读,是教师和学生共读故事、合作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师带领学生浏览书中的插图,并在讨论分析图片意义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思考、分享,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心理,使其读懂故事的过程成为师生合作探究故事意义的过程。

教学案例1:“Black Beauty”(《黑骏马》)图片环游阅读

【文本内容】

“黑骏马”是一匹漂亮的优种黑马,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受过良好的训练,性格温顺,而且聪明、机智,主人非常喜欢它。但是好景不长,主人家里有了变故,黑骏马不得不被卖掉。它一连被卖过多次,接触过各种人:有喝多了酒就拿马撒气的醉汉,有动辄抽鞭子的出租马车车夫,有不把动物当回事的人,也有把动物当成朋友的好人家。它尝尽了人间的甜酸苦辣,最后它侥幸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作品揭示了马的内心世界,也有作为马冷眼旁观人类社会的描写。《黑骏马》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动物小说”。作者安娜·塞维尔,出于对人类虐待动物的强烈不满,写下了这部小说。

【教学过程】

Step 1:教师先让学生看封面(如图1),并通过“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 page?”这一问题创设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预测,然后介绍主人公Black beauty和故事的背景。

Step 2:教师逐步呈现书中的插图(如图2),并提出问题:

(1)Did Black Beauty have friends on the farm?

(2)What did Black Beauty wear on her back?

(3) Was Ginger’s life happy and nice?

(4) Did Black Beauty like to wear the

checkreins?

(5) Did Little Joe remember Black Beauty ?

在图片环游中,教师放大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细节,通过观察人物表情体会人物心情,预测文本内容。

Step 3:通过图片环游,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流程(Black Beauty’s early year—leaving the happy home—Black Beauty’s new life—Black Beauty finds happiness),把情节和语言都附在上面,以帮助内化知识。

Step 4:根据图片环游中梳理出来的流程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黑骏马悲喜交加的坎坷的经历描绘出曲线图,并把主要事件的关键词作为要点标出,回顾文本大意,体会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

Step 5:在PPT上呈现文本并播放音频,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读,熟悉词汇的音和形,加强阅读精确度、流利度与韵律的训练。教师鼓励学生模仿录音,帮助学生关注语气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进而建立对整本书的文本概念。图片环游后的朗读和默读活动,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完整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的流畅度(即阅读的精确度、流利度和韵律),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拼图阅读法

拼图阅读法侧重于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方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适用于阅读理解类的学习内容。拼图阅读法中的合作包括组内合作和组间合作,活动过程包括分组、汇报和讨论三大步骤。

分组指的是为基本组(home group)的每个成员分派不同的任务,每组中接受同一任务的成员构成该任务的专家组(expert group)。因此,分组既包括学生的分组,同时也包括任务的分组。汇报指的是构成专家组的成员将所负责的任务进行讨论、形成统一观点后,回到基本组,依次“汇报”来自专家组的意见。其他成员认真聆听、记录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讨论指的是每个成员依次汇报完之后基本组成员所开展的讨论。其中讨论的内容,既可以包括对任务本身提出的不同见解,也可以针对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求汇报的同学做进一步阐释,进而促进彼此间的深度交流。虚构性故事的特点是有连续性的情节,有主要人物,有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可用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活动过程可用图3表示。

教学案例2:“Hasel and Gretal”第三章拼图阅读

“Hasel and Gretal”的故事比較长,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图片环游的方式,比较耗时间,也无法让学生完全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用图片环游结合拼图教学的方式,即在故事开头和结尾处用图片环游,在故事的

中间即第三章采取拼图阅读法。

Step 1:把页码隐去,用A、B、C、D、E代替,并复印六套故事卡片,分给六个基础组。

Step 2:小组内按顺序将卡片分给五名学生,然后请每组拿到相同卡片的学生重新组成一个专家组。

Step 3:各个专家组的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相同的文本片段,然后再回到基础组讲述自己页面的故事情节。五个学生都讲完后,大家讨论顺序,并把卡片贴在一张大纸上。

Step 4:朗读这个章节,并利用提问和讨论巩固语言的学习。

(1)What is the house made of ?

(2)Who comes out of the house?

(3)Who does the witch lock in the cage?

(4)What does Hansel give the witch?

(5)Will the witch wait until Hansel is fat?

这样的活动设计从教师带着学生学习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做准备。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倾听和讨论中完成学习。在专家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巡视,提供帮助,此时教师的身份由学习的主导者变成学习的协作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成主动学习者。

《课标》要求英语教学应“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会如何学习”。从拼图阅读法的实施来看,所有学生都经历了“基本组—专家组—基本组”的角色转变,他们在流动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差促进阅读交流,更深刻地理解整篇文章,促使独立观点的形成。

(二)非虚构性文本

非虚构性文本旨在提供信息和知识,作者将他想要讲的知识,以独特的逻辑和有趣的方式组织起来。然而,非虚构性文本没有虚构性文本这么有趣,而且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生词多,容易望而却步。笔者在非虚构性文本教学中采用KWL表(如表1),引导学生在思考或讨论某个主题时,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K指的是“What I know” ,即“(关于主题)我已经知道什么?” W指的是“What I want to know”,即“(关于主题)我想知道什么?”L指的是“What I learned”,即“(关于主题)我已经学到了什么?”

教学案例3:关于eggs的主题阅读

Step 1:导入。教师给学生呈现部分阅读的书籍,并向学生介绍虚构性和非虚构性文本的不同之处,同时导入本课的主题eggs。本课内容主要是介绍自然界的卵生动物:有学生常见的家禽,有学生不常见的鳄鱼、鸵鸟、鲨鱼、蜘蛛等,还有在遥远的南极的企鹅。对此,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1)What do you know about eggs?

(2)What animals have eggs?

Step 2:填写KWL 表格,并进行交流。

Step 3:浏览全书,关注文本概念和体裁特征(书名、作者、读后词汇表等)

Step 4:读 2~9页,回答问题。问题如下: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You can find the answers in the book.

(1)Where do some animals hatch?

(2)What animal has its egg in a bag?

(3)Can you see all the eggs in the egg sac?

Step 5:读10~16页,回答问题。

(1)What is like a mop?

(2)What animal have big eggs?

Step 6:总结。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learn?”学生完成KWL表格中L部分,交流所学知识。

二、课内外结合: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组织阅读分享活动,需要先组织学习小组。一个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由选择同一本书的学生组成。每组选出组长,组长结合成员意愿组织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在阅读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一起来实现小组整体的阅读任务。一般情况下,笔者将组内角色分为以下几个:(1)组长——组织各成员对书籍内容进行讨论,负责把组内所有成员的材料进行汇总,监督小组成员的阅读进度;(2)内容梗概概括员——负责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让没读到这本书的其他同学能够大致了解书籍内容;(3)单词大师——负责解决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4)文化使者——负责寻找并对比书中与中华文化背景的异同之处,必要时对书中事件的历史背景进行解读、探索,使同学们对西方文化有更深的了解;(5)好词好句探宝员——摘抄自己认为的比较好的段落、句子,并进行解释;(6)小画家——画出书中重要的部分,并解读。由于是异质分组,小组学生的水平不一样,在布置任务时应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比如:“单词大师”和“小画家”可以由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担任;组长和内容梗概概括员的工作难度较大,由能力较强的学生承担。这样让组内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程度的任务,他们运用小组活动工具以伴促读,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上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外阅读整本书,如每天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安静阅读,要求在一到两周内读完。然后,各小组结合PPT向同学分享自己小组阅读的书籍,展开阅读分享活动。所有小组汇报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评出“最想阅读的小说”。

三、课外:鼓励泛读

整本书阅读应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在课堂外自由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活动。根据阅读上的“马太效应”,学生的有效阅读量越大,阅读能力就越强。而学生的有效阅读量需要阅读时间的保障。

笔者首先鼓励和要求学生在课外拿出每周不少于 4 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并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长学生正在进行的阅读项目,请家长参与阅读课程建设,共同督促和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进行统筹规划,减少常规的抄写作业,而将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整本书阅读作为日常作业布置给学生,保证学生有阅读时间。

其次,笔者运用结构化视图(graphic organizer)促进学生的课外泛读。结构化视图可以是阅读管理工具和阅读报告工具。(1)编制个人学期或年度整本书阅读记录单管理阅读过程,根据阅读量评选“进步之星”“阅读之星”“经典阅读者”。(2)编制泛读阅读单,给学生提供支架,要求学生从书名、作者、“我最喜爱的部分”、“我的感受”等方面对所读书籍做摘录和评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笔者坚持每周一课时的经典阅读活动,并在课后对阅读质量进行监控,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整本书阅读活动成了英语教学的常态。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科学提供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策略,严格监控阅读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金秀.中小学英语整本书阅读的五点主张[J].英语学习,2019(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