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样纠错,健康成长

2021-09-10黄带友

学习与科普 2021年19期
关键词:归属感

黄带友

摘要: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信念。当孩子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我们就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耐心观察,用各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改变信念,进而改善行为,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欢愉。

关键词:错误目的;归属感;价值感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孩子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小学生活,这是因为孩子是社会的人,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处理事情.因此,环境改变后,有的孩子会有一个反叛的时间。这一类型的孩子,特别让教师伤脑筋。

我发现班上的小邓就是这样反叛的孩子。上课开小差,我耐心地教育他,但效果不明显。在小学,学习有压力,小邓又怕苦怕累,成绩越来越差,他就对学习丧失了信心。下课后,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这就让他找不到集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在家里,他一顽皮,妈妈就捆起来打他。小邓长期以都生活在一种暴力的状态之下,他自己感觉特别没有安全感。于是我想到了积极教育,运用积极教育的理念去影响他,教育他,感化他。我就采用以下几个小工具来教育他的。

一、认识错误目的,做一个侦探

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信念。精神病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教给我们,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丧失信心,都基于孩子认为自己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他行为的基础。在德雷克斯研究儿童行为的过程中,它们被称作“错误目的”,德雷克斯确认的这四种错误行为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和自暴自弃(或放弃)。作为老师,有三条线索帮助你理解一个学生的目的:(1)你的感受;(2)你做出的反应;(3)学生对你的反应的回应。一旦你理解了错误目的,你就能用各种方式来鼓励学生改变信念,并进而改善行为。通过观察小邓的行为,我了解到他的错误目的就是寻求过渡关注。

二、用心倾听,打开心扉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谈话。通过倾听,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小邓的问题出现后,我通过倾听了解情况后,就和他妈妈多次进行谈话,教会她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首先是小邓在学习的时候,家人应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专心学习。接着通过家庭会议,共同建立日常惯例。日常惯例确立后,家人都能相互迁就,这样的家才能让小邓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重获自信。

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平时多点关心他,接纳他,鼓励他,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就能更有效地教育好孩子。

三、挑战困难,改变行为

当人们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积极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何改变行为,最强大的动力就是鼓励。当他感受到鼓励时,不良行为的动机就会消除。

小范虽然聪明,但是他很懒,成绩一直不理想。有一次,他为了让家人开心,居然把自己的试卷和小邓的试卷对换了,事情败露后,他哭得很伤心。小邓用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肩膀,开始安慰他。看到这美好的一幕,我才发现,原来调皮的他,也会有让人感到温暖的时候。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小老师,让他教小范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小邓就开始帮助小范,渐渐地,他们的成绩提高了。我对他们的努力给予鼓励性的回应。他俩开心地笑了。老师在学生感到丧失信心时,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的鼓励,被鼓励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价值,大家认可他的努力,所以他更喜欢挑战困难,勇于探索,这个过程就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四、专注于解决方案,改正错误

积极教育专注于解决方案,帮助学生们从他们做过的事情中学习。小邓在排队交作业本时,突然把本子扔在地上,自己一個人跑出教室,并且不回教室了。对于这种情况,我先采用积极暂停,等他的气消后才找他谈话。他告诉我:在排队时,有点累,他就在门口坐了一下,当他回去时,同学们不让他排在原来的位置,他就发脾气了。我请来小黄,让他来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我问小邓:“你当时有没有告诉其他同学,你要离开一下?”

他说:“没有。”

我接着问小黄说:“小黄,如果你看见他这样做,你让不让他站原来的位置?”

小黄说:“不让。”

我接着说:“如果他告诉你呢?”

“可以。”

“小邓你听见了吗?”他点了点头。

我又说:“你昨天还做错了什么?”

小邓说:“没回教室。”

我说:“小黄,你说说他这样做,对吗?”

小黄说“不对。”

我说:“小邓,你说说应该怎么做?”

小邓说:“我不会走来走去了。”

我让他小结,再次说说他以后应该怎么做?

他说:“不走出教室,不发脾气,按时完成作业。”

学生犯错了,只要老师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是可以改正的。教师做到尊重孩子,同时也注意让孩子们参与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做到和善而坚定的执行。让孩子们懂得原来犯错就是最好的学习。

五、召开班会,规范行为

积极教育的班会区别于我们以往的班会,它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认可的班会。每次开班会,首先学生们围成圆圈,这让所有的人都能清楚地看见同学。接着让学生致谢,这个环节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然后进行讨论,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大家倾听他们的想法,并对建议作出评价。最后让学生们选出一份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的清单,并把这张清单贴在教室里。

当小邓连二连三地欺同学时,我们就召开了“大声说出你的感受”的班会,大家发挥头脑风暴,大家共同讨论,选出了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1.大声对这种行为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望你以后不要这样做。”

2.告诉老师。

3.让对方道歉。

过不起,(接受道歉同学的姓名),因为(讲清楚原因),我以后(孩子的决定)。

例:对不起,小明,因为我撞了你,我以后走路会小心的。

4.让学生告诉班干部,让班干部解决。

同学们知道怎样能解决问题,于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了。班会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和练习相互尊重。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习会合作,并共同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共赢的环境。

教育的目的,最基本的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内心、健全的人格,最好的,莫过于鼓励他做更优秀的自己。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时候,我们要进入孩子的感觉世界,了解此刻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内心又有一些什么错误的信念。当孩子的感觉被接纳了,被理解了,而他错误的信念也得到纠正了,他的行为自然而然就改变了。

猜你喜欢

归属感
从个案实例浅析高中生培养归属感的意义
基于PCK视角的幼儿园归属感教育课程构建的探究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一个没人注意的女孩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民办院校员工归属感现状调查研究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人力旅行
法院编外人员的归属感问题分析
用户归属感对其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