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域下中国花灯文化研究保护

2021-09-10李雨薇

艺术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非遗

摘要:观花灯这一传统习俗历史悠久,这一习俗源于魏晋南北朝,盛于唐。花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而秦淮灯彩又是花灯文化的重要分支。秦淮灯彩具有品种丰富、色彩绚丽、手艺精湛等特点,即使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南京政府還是每年都举办秦淮灯会,秦淮灯彩依旧发挥着自身的价值。本文以秦淮灯彩为例,对其发展历史、生存现状、工艺演变、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秦淮灯彩。

关键词:非遗;秦淮灯彩;花灯文化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表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自信被提倡,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机器工业时代的来临使得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巨大压力,让非遗文化和新时代接轨,在新时代得到保护与传承是目前的重要任务[1]。

秦淮灯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见图1),以秦淮灯彩为主体的秦淮灯会近些年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国际视野下独具特色的南京名片。由此可见,秦淮灯彩在南京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构建灯彩的保护与发展系统显得尤为关键[2]。

2 秦淮灯彩的发展历史

灯彩是漫漫历史中先人创造出的用于装饰或者娱乐的照明工具,多用于祭祀、节日、婚庆。灯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后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改良与发展[3]。秦淮灯彩蕴含了当地老百姓的智慧、热情和审美,是灯彩艺术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秦淮灯彩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南京市仍然举办秦淮灯会这一民俗活动,“月色灯火满地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已成为每年正月十五秦淮河岸的盛景[4]。

3 秦淮花灯的工艺

秦淮灯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大型装置组灯和小型手提花灯。组成秦淮灯彩的主要元素是硬质骨架、外壳、灯源和装饰,由于形态各不相同,所以制作手法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型手提花灯骨架多是削好的竹子、木片、藤条,外壳为纸质或布类;而大型装置性组灯用于庆祝传统节日、举办庙会或灯会,大型装置性组灯体积巨大、工艺繁杂,其骨架多由钢丝、铁丝等组成,外壳用丝、绢、绸等织物进行裱糊装饰[5]。秦淮灯彩的制作顺序一般是选材、扎制骨架、制作灯身几个过程。

3.1 选材

选用柔韧、有弹性的竹子,蒸煮半小时,晾至干湿度适宜后,刨皮裁剪成所需长度(见图2)。

3.2 扎制骨架

确定好花灯的样式后,用加工好的竹条弯成弧形,拼接成所需式样,接口处用宣纸缠绕然后用糨糊贴牢,骨架就形成了。

3.3 制作灯身

将大小合适的白色宣纸放入染色液中,根据所需要的效果确定浸泡时间,浸泡好之后将纸晾干。晾纸也是一项技术活,纸张只能在干燥处阴干。将晾干后的宣纸糊到骨架上,一个花灯基本就成型了。

3.4 装饰

最后就是为花灯做细节装饰,比如,文人墨客喜爱在花灯中题诗作画,老人们用吉祥的年画为家人祈愿岁岁平安,女孩子们喜欢在灯中加入各种花草元素[6]。最后在花灯中放入点燃的蜡烛(现在多用小灯泡代替),用木棍挑起来,就是一盏漂亮的花灯了。

4 花灯文化的价值

4.1 历史价值

从灯彩的渊源可以看出,秦淮灯彩源于宫廷,随着文化的传播逐渐走入民间,从华丽富贵的宫廷花灯成了精巧的民间工艺品,不同时期的灯彩有不同的风格,不同时期的灯彩能反映出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7]。如灯彩的制作工艺能体现当时工具的发展、灯彩的样式能展现生产生活的水平以及审美,灯彩的用途折射出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水平,这些都是活态的历史,为人们提供了特定的历史信息[8]。秦淮灯彩流传至今,融合了各个朝代的精髓,展示了不同时期人民生活、文化、情感,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

4.2 艺术价值

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需要,手工艺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满足功能性需求后,人们对其的需求上升到美学需求[9]。秦淮灯彩同全国其他地区灯彩相比,无论在艺术风格还是工艺品种方面,都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它的材料多为宣纸、绸绢,制作方式不拘一格,色彩喜好红黄绿,配色喜庆雅致。秦淮灯彩体现了金陵秦淮文人风格相融合的特征,工艺复杂、造型别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3 文化价值

秦淮灯彩既有本土性的文化,又具备独一无二的文化特点,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南京本源文化的代表,是民俗与宗教结合的衍生物,千百年来,工艺世代传承,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10]。这些特色包括优秀的制灯技术和传统灯彩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观念。秦淮灯彩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现象而存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写照,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图3)。

5 秦淮灯彩的传承困境

5.1 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

由于全球化浪潮下各种文化的入侵,社会环境和人们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年轻人普遍更喜欢新兴的文化,如二次元、机甲,对灯彩的关注度不高。且秦淮灯彩手艺人收入普遍偏低,工作时间却极为漫长,人们对于学习这门手艺的热情不高。

5.2 包装及宣传策划并不完善

目前秦淮灯彩以小作坊式生产为主,规模小、经济结构单一、人力不足,且生产商多为老手艺人,只承担生产任务,不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忽视了消费者的影响因素,没有将传统手工艺品和现代社会完美接轨[11]。

5.3 生产模式封闭单一

自机器时代开始,传统手工行业的生存空间就不断被压榨,生产率低下的行业逐渐被淘汰。灯彩是纯手工制作的,由手工艺人把控每一个步骤,高投入低产出的生产模式在如今这个讲究效率和效益的社会中水土不服,并且其规模小、人手少,产能波动较大,不能像稳定的生产线那样让销售商安心[12]。

5.4 创新能力不足

灯彩一直是节日庆祝的点缀品之一,只有在过节时才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他时间存在感不足,秦淮灯彩也没有结合灯具、文创等产业联合打造创新型产品。因循守旧是秦淮灯彩的现状。南京秦淮作为六朝古都最具盛名的遗迹,文化底蕴深厚,但秦淮灯彩在发展道路上没有将文化及区位优势利用起来,难以向前迈进[13]。

6 秦淮灯彩的改善建议

6.1 政府扶持,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秦淮灯彩作为南京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京深厚文化底蕴的奠基石,政府应该出台帮扶政策,必要时提供补助和优惠,为传承人消除经济困难,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同时还应完善传承人培养制度,可以将灯彩制作作为一门辅修课在学校中推广,培养孩子们对传统灯彩的兴趣,扩大传承队伍。灯彩行业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传承人在秦淮灯彩的流传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淮灯彩迫切需要热爱这份事业的传承人。

6.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有效的宣传策划是提升秦淮灯彩知名度的方式之一。秦淮灯彩应当建立品牌,进行包装,重视宣传,增加作坊的人力,重视灯彩的前期调研和后期宣传策划工作。前期调研可以让制造者更加了解大众的喜好,有针对性地改进灯彩的设计,而后期的宣传策划可以让更多人认识秦淮灯彩这一传统民俗产品,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加深人们对秦淮灯彩的认识。

6.3 形成产业化生产链

工业时代的开启为产品的生产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科学技术与传统设计和工艺相结合,并融入秦淮灯彩生产中,能提高作坊的生产效率,形成“人工+机器”的多元化生产链,这是应对灯彩产业瓶颈的有效方法[14]。

6.4 加快灯彩的创新型发展

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离不开创新,创新不代表推倒重来,秦淮灯彩是民间艺术,艺术往往要靠艺术精神和审美水准的支撑,秦淮灯彩要更好地实现行业振兴和文化复兴,就要在保留原有艺术审美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15]。一是将灯彩与其他形式的产品相结合,比如灯具、八音盒,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二是将秦淮灯彩作为南京的地域名片,发展中高端产业链,打造文化收藏品、旅游紀念品常年供应链,打破淡旺季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

7 结语

本文以秦淮灯彩为基础进行研究,在对秦淮花灯的调研中,梳理了它的价值及其目前所面临的困局,发现了若干秦淮灯彩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了一些建议。复兴灯彩行业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修正才能让传承千百年的花灯文化重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甘思文,湛磊,田雅娟.浅析唐卡纹样在现代日用品中的运用——以云纹图案与茶器产品相结合为例[J].大众文艺,2018(24):34-35.

[2] 盛金成,孙琦,孙献华.云南山地型村落建筑的传承与发展——以云龙县诺邓古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72-73.

[3] 庞劲松,吴冬蕾.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的复兴与传承——以南京门东、门西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05-107.

[4] 骆玮,张宁,华阳.绵竹年画与东部地区民间年画的风格特征比较分析[J].大众文艺,2018(23):80-82.

[5]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6]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7] 何文慧,吕静.古代女子生活美学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以“苏香”文创产品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6):81-83.

[8] 王维依,蒋晖.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源流[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54-55.

[9] 赵月溦,李永昌.新理性主义建筑类型学与新时代新农村的关联性[J].艺术科技,2020(13):113-116.

[10] 徐文静,张宁.论民俗元素在特色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潍坊风筝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8-89.

[11] 耿中勖,朱一.从丰宁地区浅析剪纸艺术及其与满族文化的关联[J].艺术科技,2020(17):66-69.

[12] 韦庭晖,杨杰.文化性旅游景区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无锡灵山+台湾佛光山为例[J].艺海,2020(11):152-153.

[13] 尤晶晶.扬州“乾隆下江南”主题视角下的大运河文化创意与衍生设计初探[J].大众文艺,2019(21):97-98.

[14] 毛鸿瑾,耿婉馨,李丹,等.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体现——以南京城墙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4):28-29.

[15]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作者简介:李雨薇(1998—),女,山东菏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老师:熊瑶(1983—),女,四川成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

陈玮(197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非遗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非遗”影片的文化接纳与精髓消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古村落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