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
2021-09-10王夏珺
王夏珺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家长和教师之间应该进行及时的沟通,统一培养目标,加强合作,促进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基于家园合作,探究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指的就是一个人自我服务和自我照顾的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具备的技能和本能。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让幼儿进行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可以有效提高幼儿今后的发展和素质。在小班的学习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转变家长的观念,统一培养目标
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家长只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大部分都是包办了幼儿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家長认为幼儿园应该全面负责幼儿的日常生活,根本没有意识到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家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师更加应该定期组织家长来幼儿园一起参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从而对家长的传统观念进行有效的改观。通过采取多种方法让家长深入了解和掌握培养幼儿的知识,以运用实际案例的方式,向家长灌输相关的理念。幼儿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和家长统一对幼儿的培养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合作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帮助幼儿制定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发展目标,然后家长和教师在此方面还可以进行积极的沟通,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以及学校的表现,同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技能水平
通过家园合作幼儿教师可以给家长分享更加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意识,从而避免家长盲目地对儿童进行教育,适得其反[1]。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小班的幼儿园想要独立地穿衣、吃饭,但是与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目标仍然具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认识到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准确地掌握方法。
例如,家长在幼儿做错事或者有不会做的事情时,就会批评和责怪他们,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还会降低幼儿的自信心,增加幼儿的负面情绪,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学,同时还要给家长传授正确的知识,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技能水平。
三、培养幼儿的自主感
家长在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时,会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中无法得到良好的照顾,担心他们吃不饱,甚至是被欺负等。但是这种情况恰恰体现了现在的幼儿缺少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如果幼儿能够独立地吃饭、睡觉以及简单地自理,那么家长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因此不管是幼儿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首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想要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首先就要对幼儿的自主感进行培养,让学生有机会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独立地吃饭,还可以引导他们独立地睡午觉、自己穿衣服等。通过这些就可以有效地对幼儿的自主感进行培养。家长在具体的家园合作过程中,更加应该大力支持幼儿园的工作,给幼儿带来更多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保护幼儿,失去更多可以对幼儿自主感进行培养的机会。
四、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和机会
虽然幼儿是一个需要保护的群体,但是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对他们进行过度的保护,过度的保护只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束缚。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究和发现这个世界。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的表现不同,主要是因为在家中幼儿过度依赖家长[2]。但是在学校中幼儿拥有更多的自由,也没有束缚,所以更多的事情也就愿意独立完成。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更加应该深入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具体情况,然后通过交流和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在家中能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不应该过度地溺爱孩子,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幼儿的积极表现,肯定幼儿的做法,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主动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和家长也要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小班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同时深入探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的幼儿都得到了家庭的关爱和宠爱,因此缺失了很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教师和家长想要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加强家园合作,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进行家园共育,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效果,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燕燕.如何在家园合作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福建教育,2014.
[2]马俊.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实与问题[J].教育(文摘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