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究
2021-09-10王靓
王靓
摘 要: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下,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教学指标之一。探讨了同伴积极交往的意义,并依据当下教育学基本原理,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四个对策:一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组织幼儿园集体活动;四是开展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提升;对策;幼儿园
同伴交往能力是学前幼儿的重要能力之一,不良的交往行为不仅不利于孩子融入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及生活,更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发挥“主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策略。
一、同伴积极交往的积极意义
3~6岁学前幼儿,他们的思维具有中心化的特点,坚持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只知道维护自身的利益,无法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在积极开展同伴交往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增强幼儿移情体验,促进幼儿在交往中能够克服自己的愤怒、任性等不良情绪,进而实现幼儿思维的发展。积极的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他们会自主探求不同的交往方式,在互动中分享玩具,互帮互助,更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情感交流渠道,增强情感交流,更有助于形成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集体意识,凝聚班集体的力量。
二、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职责。在基于幼儿交往能力提升中,家长要起到重要的示范及指引作用。第一,家长要高度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同伴交往观念。在家庭中,积极与孩子交流,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保持双向的互动,更要注意倾听,保持心灵的交流,进而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围,使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家长要进行科学育儿引导,以幼儿真实经历的某些事情为契机,开展引导教育。如针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经常抢夺他人物品,导致发生矛盾冲突,这一问题是孩子交往能力不强的主要表现。家长可以以此为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感受被抢夺玩具孩子的失落情绪,引发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第三,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少一些工作应酬,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引发孩子思考,多带领孩子去公开的场合,多鼓励孩子与他人打招呼及自主交流。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及生活中,幼儿教师要用积极乐观、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质感染幼儿,使他们自然而然产生亲近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营造自主交流的课堂氛围。此外,幼儿教师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中,还可以充分运用好表扬的形式,表扬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优点,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激发幼儿同伴的交往参与意识。在言语表扬中,幼儿教师还可以融合多种表扬形式。如运用表情表扬的形式,用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表示,任何幼儿都在乎老师的评价,喜欢老师的赞美或表扬,更容易产生彼此的亲近感,放松彼此心情,构建融洽的师幼关系。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课程,更乐于与教师交流,交往能力在良好氛围的烘托下得到提升。
(三)组织幼儿园集体活动
3~6岁幼儿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热衷于各类游戲活动。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中,幼儿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集体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的集体活动参与下加强互动。如幼儿园可组织开展体育类游戏活动,如趣味足球、趣味篮球等,足球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球感练习、原地传球练习、带球练习、射门练习等。创新益智足球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积极参与足球活动,还有助于幼儿在足球的合作氛围下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游戏活动,如语言类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够引发幼儿之间彼此交流,通过合作完成游戏环节,发挥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作用。
(四)开展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交往能力是重要的社会技能之一,而在教育教学开展中,教师会发现个别幼儿交往能力极差,经常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或是封闭自己,热衷于独自游戏。针对这些幼儿,幼儿教师要开展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情绪情感教育等,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如有自闭症、抑郁症、智力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幼儿,幼儿教师有必要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进行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是必要的,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应该通过认真观察幼儿、关注幼儿,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强化幼儿集体活动的组织,积极开展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工作,进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条件,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春晓.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1(10):183-184.
[2]范姝娟.幼儿现代生活习惯培养在幼儿社会交往方面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2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