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润童心,意趣通达

2021-09-10张文义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文义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读写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中才能打开思路,并经过长时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应多运用童趣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把“儿童味”与“语文味”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写并进,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儿童味” “语文味”

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教师可以多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童趣化的阅读教学方法,把“儿童味”与“语文味”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一、巧设童趣化情境,助推文本阅读与理解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中才能打开思路,并经过长时间系统、科学的训练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文本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实际学情,制订系统的阅读教学计划,选择童趣化的阅读教学法,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技能。

1.借助音乐情境打开学生思路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境与内涵,是教师最为头疼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受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所限,达不到这么高的文学欣赏水平,更难领会古诗的深远意境。但是,如果借助音乐,营造出与文本内容相近的音乐氛围,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文本意境了。

例如,谷建芬老师曾把古诗《春晓》谱成儿歌,教学时笔者充分利用了这首儿歌优美欢快的旋律营造诗境。笔者一按下播放键,那欢快跳跃的旋律立刻溢满课堂,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旋律唱起来、动起来,那优美的旋律就像清澈的小溪,一直流进学生的心田……《春晓》的诗意并不复杂,学生从字面就能理解,这首诗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领会诗中的意境。利用音乐辅助教学,学生在随着歌曲律动时,就已经领会了诗人所表达的欣喜、愉快、轻松的心情,也就是诗境。

不只是古诗,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很多意境优美的散文、现代诗,都可以选用适当的音乐营造优美的艺术氛围,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境,如《燕子》《荷花》等。

把音乐元素融入语文阅读教学,正是运用了“艺术通感”的奇妙作用,也就是通过听觉产生了独特的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远意境,即使学生无法用语言描述这种奇妙的感受,但这种感觉已经浸染了他们的身心,陶冶了他们的思想情操。

2.借助美术情境启发学生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对色彩和画面的感觉比较敏锐,在成年人眼里很普通的事物,也能让他们浮想联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例如,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学生较难领会,于是笔者让学生用畫笔“画”出诗意。学生绘画时,笔者留意到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一轮橘红色的落日紧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马上就要落山了;黄河水奔腾着、咆哮着向前飞奔,岸边是四檐飞挑的鹳雀楼,一人正站在楼上极目远望……画面上祖国壮丽的山河一览无余,让人油然生发出“荡胸生层云”的豪迈气魄。笔者发现,学生都画得非常传神,他们丰富的联想力和创作力让我既惊讶又惊喜。等到学生全画完了,笔者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根据诗意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符合诗意,谁的构图最合理。

把美术元素融入阅读教学,让学生用具体可感的画面去表现抽象深邃的文本内涵,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学生在写写画画中理解文本,语文课堂多了一些童真与童趣。

3.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生感悟

很多教师热衷于利用PPT辅助教学,其实不必每篇课文都花费大量时间去制作教学课件,这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耗费了大量教学资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个大宝藏——课文插图,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它,如果插图运用得当,其教学辅助效果并不比PPT差。

例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所配的插图是我国古代十大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这幅插图对应的是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教学时,笔者没有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这幅插图:先从插图的色彩、构图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这幅画厚重的年代感;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景色与人物,让学生感受古都的繁华和众生百态;接下来,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自主寻找与课文描述相对应的画面场景;最后,笔者才向学生详细介绍《清明上河图》巨大的文化价值,并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画,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搜集并了解关于十大名画的知识,感受我国璀璨的历史文化。

引导学生从欣赏课文插图开始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创新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古朴凝重的艺术感染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读思巧妙结合,助推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离不开思维的支撑与驱动,而思维的发展也离不开语言的承载与具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走月亮》第4自然段时,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这段话。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一句为什么要用“抱”字?

笔者先让学生默读思考,然后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品析这一段的写作手法:“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给本无感情的景物,附上幸福、欢快的情绪。一个“抱”字,赋予小水塘儿童般活泼、可爱的性格,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轻声地反复朗读这段话,想象文字中营造的宁静、和谐的画面;再仿照“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写一句拟人句。

这样,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学习文中的独特写作方法,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语文思维与语言能力同步提升。

三、读写巧妙结合,助推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既系统又庞大,并且都是以具体文本为载体,学生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沉淀,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一载体,引领学生从读中悟、从读中获,进而在写中运用、在写中创新,以读促写、读写并进、螺旋上升,全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如《走月亮》一课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营造出静谧、美好的月夜景色。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到文中美好的情感和静谧的意境,笔者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结合多媒体画面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再出示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赏析品读,并引导学生及时迁移仿写,内化吸收。

例如:“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段话连用了多個排比句,作者用细腻、温柔的笔触描绘了美好的月下景色。教学时,笔者首先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舒缓的语速去朗读,并且朗读时每句中“照亮了”一词要稍重些;读时从首句到末句语调要逐渐上扬,以读出排比句的气势。然后笔者让学生自由读、轮读、分组练习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接下来,笔者再让学生观察这段话的写作特点,并仿照句式用排比法仿写一段话。学生大都写得很美,排比也运用得非常贴切。如:“月光如画,月光如水,月光如诗,月光如歌。”“我爱月光如画般的美丽,我爱月光如水般的晶莹,我更爱月光如诗如歌般的隽永。”

这样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并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而且让学生习得了文中细腻的文笔和温婉的情感表达方式。日积月累之下,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必会持续增长。

如果说教材中的一篇篇美文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那么阅读就是引领学生把散落的珍珠捡起来、串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把“儿童味”与“语文味”巧妙结合,用一篇篇美文滋养学生的心灵、装点学生的童年!

【参考文献】

嵇璐.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真[J].小学教学参考,2013(13).

猜你喜欢

语文味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