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万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路径探讨

2021-09-10申鑫玉覃兵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

申鑫玉 覃兵

摘要:从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分析百万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路径

2013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有学者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包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个方面。但我国农民大部分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方面均有一定欠缺,而以往的短期培训却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育效果。因此,从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培养方案”)发布开始,我国就在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培养模式。

2019年高职扩招百万,其中新增“退役军人”“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招生对象。在2019年高职扩招116万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2020年国家再次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在扩招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亟需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路径。

一、现实观照: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必要性

1.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2019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9.4%,播种面积174 090万亩,产量13 277亿斤,但农业部调查显示,2019年粮食累计出口金额12.75亿美元,进口52.6亿美元[1],将近40亿美元的粮食进出口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亟需提高。因此,作为乡村振兴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农民对农业知识、环保知识缺乏,种植、养殖技术的欠缺,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导致我国农业生产中因化肥、农药等投入过高污染环境,另一方面导致我国农业单位产出较低、竞争力不强,也使得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通过学历教育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2.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的需要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突破时空限制,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3]。当前,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农业种植、经营、管理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以便在生产经营中占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新型职业农民有进入高职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强烈诉求。以往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全方位提高农民素质的效果,培训内容不丰富,培训时间太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长效的跟踪管理机制。而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与以往的短期培训不同,它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从农业发展理念、农业职业道德、农业知识与技术、农业管理能力、农业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农民素质[4]。此外,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收入水平高,收入增长快,择业门路宽,就业机会多,收入来源广[5]。因此,接受学历教育并成为有较强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是新型职业农民们自身的需要。

(二)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可能性

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的建立

2014年“培养方案”下发后,许多省份在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积极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探索。如广东省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培训机制,重视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湖南省从解决“农村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的角度出发,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部组织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等工作,初步构建起“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为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6]。“三位一体”是指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经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个环节;“三类协同”是指新型职业农民以生产经营型为主,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协同推进;“三级贯通”是指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2.高职院校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践探索

许多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院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为新型職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7];北京农业职业院校在现代农艺方向、休闲农庄经营管理、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与管理、村务管理等5个专业招生,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现在校生接近500人[8]。

二、百万扩招: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9年,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在此基础上,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高职扩招200万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既存在一定的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百万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机遇

1.政策保障

2019年5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百万扩招对象中的几类特殊群体的身份界定、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了宏观指导,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分别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动员及身份界定工作”,“针对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可单独编班”。在这一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省份、各高职院校纷纷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有关新型职业农民等的招生和培养文件。

2.生源保障

受传统落后思想的影响,以往大多数农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农业相关工作,认为待在农村“没前途、没出息”。通过国家百万扩招政策的宣传与支持,许多农户看到现代化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开始产生职业身份认同,接纳、支持青年从事农业工作,这也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了年轻的活力。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指出68.79%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平均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30户农民。在2019年116万扩招的成果基础上,2020年再扩招200万,这更为职业院校,尤其是涉农职业院校,提供了生源保障。

3.经费保障

“百万扩招”提出后,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有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一方面是对新型职业农民入学的经费保障。如福建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力度,对公办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年人均1.2万元的撥款,并且对积极承担扩招任务的民办高职院校给予一定的奖补,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资助按每生每年不低于4 000元标准执行,还对扩招群体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资助。另一方面是针对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后就业、创业的财政支持。农业部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创新创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扶持政策,积极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健康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百万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挑战

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软硬件设施条件

“百万扩招”是吸纳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全日制的学历教育,高职院校不仅需要配备相应的宿舍、教室、实验室等校内硬件设施,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校内课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学条件难以满足需求,这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寻求应对之法。此外,《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49.8万人,按生师比18∶1计算,每年需补充6.5万名高职教师。“百万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多,年龄存在一定差距,学习基础不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殊学情

新型职业农民与应届高中毕业生不同,需要从其实际情况、切身利益出发进行培养,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结构、学习时间等因素,才能吸引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到高职院校来。调查显示,新型职业农民中31~40岁约为31.9%,40~50岁的占36.88%[9]。从数据可见,31~50岁的年龄段占据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相较于18~30岁的学生来说均有所下降。此外,这一年龄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多已经在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并且组建家庭,在学习时间上也难以和普通高中生以及中职应届生同步。这些难题都给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高职院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方式等方面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

三、体系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路径探索

针对百万扩招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新环境,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流程见图1)

社会需求分析:职业院校不仅要了解农业人才结构现状、农业人才供需现状,还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确定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岗位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分为三类,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院校要分析这三类人才具有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才能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具针对性。

学情分析: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人,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社会需求分析、岗位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结构目标、职业技能目标、专业拓展目标、职业道德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毕业要求等。

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毕业要求等。

(二)课程体系(内容见图2)

第一,以农业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有较大区别,传统农业依靠的是农业经验传递,而现代农业需要种植知识、养殖知识以及农业机械的操作和使用,所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然要开设以农业知识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

第二,以农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课。在掌握一定科学知识、拥有一定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新型职业农民应系统学习以农业技能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课程,掌握种植、养殖、农业机械使用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现代农业技术。

第三,以农业经营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实践课。现代农业从业者不仅需要掌握种植、养殖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农业经营和管理的能力。新型职业农民能够进行一定的市场预测、农产品营销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以能力拓展为核心的农业特色课。除农业技能、农业经营管理等实践课程,职业院校还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尤其要关注当地重点农业发展情况)、当地农业产业资源等开设以能力拓展为核心的地方性农业特色课,体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区域特征。

(三)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不仅是职业院校自我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迫切需求。针对农民的教育教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新时代新背景下对从事农民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多渠道引进优秀师资。依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荐优秀教师、专家共同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此外,也需要提高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满意度,可以从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发放福利补贴等方面入手,激励更多地拥有农业背景的优秀教师投身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实践中来[10]。

第二,拓展教师的农业知识面。教师不仅要熟悉某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要对当前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农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去有效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既懂理论又能实践,能够从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四)教学方式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体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

1.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型教学理念和教育手段来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线上教学的方式包括高职院校可以进行线上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录制微课或引入其他院校的优质教学视频,方便新型职业农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包括教师使用云课堂、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远程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教学、答疑、监督、评价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是传统单一教学方式的变革,是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高职院校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必要手段。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要求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地提升农民素质。教师要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结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等有针对性地实施理论教学。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应该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可以与农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家庭农场等合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能力。

3.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

对于经营管理方法、网络销售平台学习课程,可以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也方便新型职业农民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农业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应针对每一位新型职业农民的自身情况与未来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单独授课。高职院校应实行集中授课与单独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将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解决师资队伍短缺、实习实训场地不能满足培育需求等问题。

(五)质量评价机制

1.毕业生定期回访,进行再培训

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使用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其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应对新型职业农民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一方面可以对毕业生进行最新技术技能的再培训,以促进其终身职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从毕业生中了解新型職业农民的最新知识、技术技能需求以及农业相关的市场供需情况等,从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既满足新型职业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个人档案库

高职院校应对入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个人档案库”,并及时更新,方便对毕业生的跟踪与再培训。此外,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经验,还可以让在校生与毕业生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联系,采用“老生带新生”“先富带后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发挥带动效应,形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农业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简况[EB/OL].[2020-09-01].http://zdscxx.moa.gov.cn:8080/misportal/public/publicationRedStyle.jsp?key.

[2]吴易雄.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湖南株洲、湘乡、平江三县市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0-75.

[3]王楠,张伟远,苟江凤.“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终身学习现状及发展建议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6):63-72.

[4]张献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Z1):110-112.

[5]李燕萍,涂乙冬.新型农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79-180.

[6]胡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7(1):35-40.

[7]周济铭,范学科,郑爱泉.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构建——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8):63-65.

[8]李凌.SWOT分析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6):109-114.

[9]杨琴,吴兆明.基于学历提升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研究[J].成人教育,2019(12):47-52.

[10]王仙芝,桑宁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24):169-172.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