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俊:让生机永留青纱帐
2021-09-10全威帆
全威帆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养活了无数中国人。或许正因为此,他经常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在高温下套袋授粉、收种,甚至忽略了自己严重的胃疾。2021年2月,他像往常一样往返于成都和海南的玉米基地,病情却急转直下。6月21日,这位毕生致力于玉米研究的农学博士走完了56年的人生。
他是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陈文俊。
为了中国水果玉米不再被“卡脖子”
3年前,科研助理陈雪来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特种玉米研究所,开始与陈文俊共事。在她的印象中,陈文俊是一个“对科研特别严谨、特别认真的人”,并且对玉米有着“特别的情怀”。
1985年,陈文俊进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便一直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工作。2013年,他被引进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任学校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开始主持水果玉米的培育工作。
在我国的玉米市场上,水果玉米是重要的成员,而泰国、美国等地的水果玉米占据我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自主创新品种市场份额不足10%。为应对水果玉米“卡脖子”挑战,陈文俊以富含花青素的彩色水果玉米品种创新为突破口,采用杂交育种和多生态鉴定相结合技术路线,选育出一批优质的水果玉米品种。为此,他长年累月泡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里,观察记录、选择鉴定。期间,患上了严重的胃疾。
2020年初,病情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他说科研任务重,直到3月才匆匆前往医院检查。他婉拒了医生提出的入院治疗的建议,带着玉米种子前往凉山、广安等地开展科技扶贫,四处奔波安排玉米品种试验任务,3月20日才入院接受了胃部间质瘤手术。
4月,因多次胃出血,陈文俊再次入院。入院的前一天,他来到崇州玉米基地指挥田间试验,交待种植、管理注意事项。月底,陈文俊再次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胃部手术。
“手术之后,他在家休养了一个月,总是放心不下玉米地里的工作。”陈雪说,6至8月是玉米田间授粉、考种、收种的关键时期,陈文俊每天都会亲自安排,跟踪科研进展。
选育核心材料,成都海南“两头跑”
种业“卡脖子”,主要卡在亲本材料上。陈雪介绍,亲本材料(即指植物父本和母本)是最关键的核心材料,选育十分困难。为了选育出玉米优异亲本材料,陈文俊总是坚持“两头跑”:每年夏季,他一头扎进崇州的玉米基地,冒着高温套袋授粉、收种;到了冬季,又前往海南的玉米基地开展科研,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钻进钻出。
2021年2月,陈文俊再次飞往海南基地开展选育工作。24日,从海南飞回成都后,又直接投入到科技成果评价准备工作中去,当天晚上,他与助理修改成果评价汇报PPT直到次日凌晨 1点,清晨6点又继续准备当天的资料。
“手术之后,他的声音不再像以前那么洪亮,脸色也比较憔悴,但他自己很坚强。”陈雪说。
2021年3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举行了一场高规格的成果鉴定会。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该校“高花青素水果玉米优异种质及品质创新和产业转化探索”成果进行评估鉴定。会上,接受专家答辩论证的正是陈文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产业开发价值。据了解,由陈文俊主持选育出的黑甜玉8号已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黑甜玉13号已完成2021年国家品种审定申报。经科技查新,黑甜玉系列品种是目前国内首款富含高花青素的黑甜玉米品种,填补了国际市场上水果玉米不含花青素的空白。
毕生跟玉米打交道,直到生命的最后
2021年5月中旬,陈文俊进行术后常规复查,发现癌细胞发生扩散。
5月26日早上,正在崇州玉米基地的学生陈昌行,收到了三条来自陈文俊的語音消息,内容是交待玉米基地的工作,“他的声音特别微弱。”陈昌行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接收到老师陈文俊的消息。后来,他从师母的口中得知,当天发完消息后的陈老师近乎休克。
在陈昌行的记忆中,这位不苟言笑的老师总是随身携带笔和便利贴,以便在田间随时记录,对于工作总是严肃且执着,“他每天都在跟玉米打交道”。
陈昌行记忆最深的是去年在海南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他和老师陈文俊将试种的黑甜玉8号、黑甜玉13号装袋扛回基地的经历,“我和陈老师每人都扛了两大袋,每袋有四五十斤重。陈老师瘦弱,但他还是一路坚持乘火车搬回海南的玉米基地研究。”
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实现农业进步和农业发展的关键,陈昌行说,陈文俊不单单是一个只埋头搞科研的人,他还主动介入地方、行业、企业发展,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目前,黑甜玉8号、黑甜玉13号已在成都、西昌以及海南三亚、云南西双版纳的乡村振兴与科技扶贫示范中,增收效益明显,亩产值可达8000-10000元。还与深圳农业科技促进中心签订了《高花青素水果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战略合作备忘录》,拟在粤港澳大湾新区和深圳特区加速推广成果;与重庆璧山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成成渝校地科技合作意向,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8月,崇州的玉米基地已经完成玉米授粉,刚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陈昌行正在做玉米苞叶情况、植株抗倒抗病等方面的工作,这也是陈文俊生前定下的研究方向之一。在陈昌行的眼中,玉米地一片连着一片,凝聚着科研者们的心血,成了一片“波涛起伏,涌动蓬勃的生命”。 (本文图片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