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non-HDL-C、CysC相关性分析
2021-09-10王前明郑艳玲
王前明 郑艳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非高密度脂蛋白( no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holesterol,non-HDL-C)是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外的其他胆固醇的总和,其在DR中的变化仍鲜有报道。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与DR关系的相关报道仍较少,本研究拟分析CysC、HbA1c及non-HDL-C等血脂指标在DR的变化规律,为DR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10月—2020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入选者均符合1999年WHO年颁布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的肝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尿路感染、肾结石、严重的血液病、肿瘤性疾病者,排除合并其他眼底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患者,眼底血管不易识别的患者。DR诊断按照全国眼底病协作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根据眼底彩色照相进行诊断分组,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组73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54.7±13.8)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组71例,男39例,女32例,年龄(55.6±12.7)岁。 本试验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病程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所有检测对象均空腹8~12 h清晨空腹抽血,3 000 rpm/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血清胱抑素C采用乳胶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检测采用酶法,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以上试剂盒均购自四川迈克生物公司;non-HDL-C=TC - HDL-C;HbA1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仪器为日本爱科来H8180糖化血红蛋白仪,EDTA抗凝全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结果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结果采用M(P25,P4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家族史及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病程明显大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风险越高。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
见 表2。分 别 检 测 两 组 患 者 血 清CysC 、TC、TG、HDL-C、LDL-C,ApoA、ApoB、FPG、GA 和 全 血HbA1c,计算 non-HDL-C。DR组CysC 、TC、HDL-C、LDL-C,ApoA、ApoB、HbA1c和non-HDL-C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BG、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DR分级与各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以DR分 级 与CysC、TC、TG、HDL-C、LDL-C,non-HDL-C、ApoA、ApoB、 FPG、GA、HbA1c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分级与CysC、TC、HDL-C、LDL-C,non-HDL-C、ApoA、ApoB、HbA1c、GA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2、0.310、0.235、0.286、0.301、0.173、0.302、0.337、0.211,P<0.01),与TG、FPG无相关关系(r分别为-0.056、-0.003,P>0.05)。
2.4 以是否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自变量,对可能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如表3。结果显示,CysC、HbA1c、ApoA、病程为DR的影响因素(P<0.05),其余指标对DR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
表3 DR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DR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而造成的视力损伤,发病机制极其复杂。研究发现CysC 与动脉硬化独立相关[1-2],提示CysC可能参与外周微小血管病变过程。CysC是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有核细胞产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素家族的一种分泌性蛋白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淋巴细胞浸润,CysC产生过多,另外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微血管早期病变导致CysC从肾脏排出减少,更加剧了体内CysC的升高,CysC可刺激机体中性粒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内皮血管损伤[3]。黄秋菊等[4]认为,CysC反映并预测老年DR的程度,可作为指示老年DR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DR患者CysC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见表2,且和DR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332,P<0.05),说明CysC 可能参与了视网膜微血管病变,CysC的升高不仅反映肾小球的早期损伤,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表2 (续)
表2 两组患者CysC、HbA1c及non-HDL-C等血脂指标比较
血糖控制水平是导致DR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FPG、GA和HbA1c与DR的关系, DR组和DM组FPG和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吴卫云报道一致[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PG与DR分级无相关关系(P>0.05),GA与DR分级呈正相关(P< 0.05);DR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DM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可直接引起视网膜病变,刺激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及自由基,加重微血管内皮炎症[6]。HbA1c升高还可启动凝血机制,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壁。杨怡等[7]研究认为,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增厚与HbA1c水平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高HbA1c可能导致DR的发生,HbA1c是DR的危险因素。
脂代谢紊乱与DR关系密切[8-9]。使用降脂药可以明显降低DR发生的风险[10],间接证明血脂升高是DR发生的风险因子。孙佩翠等[11]总结发现不同研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脂变化规律报道不一。本研究发现,DR组TC、HDL-C、LDL-C、ApoA、ApoB明显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重点关注non-HDL-C,该指标是除HDL-C以外的其他脂蛋白胆固醇,包括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脂蛋白(Lpa)、乳糜微粒(CM)及其残余物,有证据表明non-H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之间的风险关系比LDL-C 更为相关[12]。本研究发现DR组non-HDL-C水平明显高于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non-HDL-C参与了周围小血管病变过程,DR的发生发展可能与non-HDL-C有关,但是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综上所述,CysC、HbA1c、ApoA、病程为DR的影响因素,non-HDL-C、CysC、HbA1c对DR诊断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non-HDL-C、CysC、HbA1c等指标,对于DR的早期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