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Sviewer的泰国华文文学研究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2021-09-10李翔
李翔
(攀枝花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学术往来。北京大学编写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2017)》指出, 在研究涉及的60 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 泰国以73.56 分的五通指数排名第六, 在东盟国家中排在第三位。中泰两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在泰国生活的华人约有850万人,占泰国总人口的12%~14%,而具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约有两千多万,约为泰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侨网,2018)[1]。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泰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泰国华文作家创造了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泰华文学(张训涛,2004)[2]。对泰国华文文学进行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关研究一直呈上升态势,文献数量逐年增加。这些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泰国华文文学作品发表载体研究,作家和作品研究以及身份认同研究,但目前尚无论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泰国华文文学研究进行分析。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泰国华文文学研究文献发表年份、主要作者、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关键词等维度进行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旨在挖掘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历史演进、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
1 数据采集及分析
1.1 文献来源和检索策略
该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模式为“专业检索模式”,检索策略为:SU=“泰国华文文学”OR SU=“泰华文学” OR SU=“泰国华文小说”OR SU=“泰华小说”OR SU=“泰国华裔文学”,检索时间范围为从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25日。共检索出76 篇文献,其中学位论文15 篇(硕士论文13 篇,博士论文2 篇),期刊论文61 篇。
1.2 统计分析
该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利用Co-Occurrence 6.7 合并同义词、统计频次和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学术点滴,2020)。利用VOSviewer 1.6.13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基于文献的共被引和耦合原理绘制知识图谱,展现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历史演进、合作关系等(Van & Waltman,2010)[3],从发表年份、主要作者、研究机构、来源期刊、关键词等维度(Li & Pu,2021)[4]对泰国华文文学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从图1 可见,在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76 篇文献当中,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86年,其后每年基本都保持个位数增长,在2016年达到最高值,当年发文量达到7 篇。发文累积量曲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06—2016年间增长速度较快。总体来看,国内对泰国华文文学的研究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研究呈上升态势,未来仍有较大研究空间。
图1 泰国华文文学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折线图
2.2 高被引文献
表1 中列举了泰国华文文学研究方面8 篇高被引文献(被引频次≥10),其中期刊论文7 篇,硕士论文1 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刘小新的《论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总体特征》(被引22 次),该文指出泰华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并具有现实主义、现代性元素、潮汕文化色彩和基于湄南想象的地缘美学四大特征(刘小新,2004)。被引频次排在第二位的文献为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君哲的《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概略》(被引20 次),该文对20 世纪初至21 世纪80年代泰国华文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泰华文学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李君哲,1998)[5]。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的文献为暨南大学张训涛的《泰国华文文学的文化特质及与政治之关系》(被引18 次),该文认为泰国华文文学有别于中国文化和泰国文化,它具有鲜明特色、独特文化内涵和文化取向,同时,泰国的社会政治影响着泰国华文文学创作的方向、发展和盛衰,社会政治的变动也直接影响了泰国华文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张训涛,2016)[6]。
表1 泰国华文文学研究高被引文献
2.3 文献主要作者
在泰国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数量排在前11 位的主要作者中,曾心和赵朕贡献的文献数量最多,各为4 篇,其余9 位作者的文献发表数量均为2篇。曾心于1938年10月出生于泰国曼谷,祖籍广东省普宁市,196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是泰国华文文学领域著名的作家和批评家,其主要文学评论研究领域为泰华文学的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和交接期(曾心,1998,2002)[7-8]以及泰国学生留学中国和中泰交流(曾心,2007)[9]。赵朕为唐山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崛起原因、 创作特征及艺术特色(赵朕,1996)[10],泰国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赵朕,1999)[11],泰华文学散文、微型小说和小诗的三次文体崛起(赵朕,2008)[12]以及泰华闪小说的叙事特色(赵朕,2014)[13]。
2.4 主要研究机构
对文献发文机构的统计分析可以展现该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在泰国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数量超过2 篇的主要研究机构共有9 所,其中,华侨大学以7 篇的数量占据首位,其他主要研究机构还有暨南大学(3 篇),唐山师范学院(3 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 篇),广东省归侨作家联谊会(2 篇),广西大学(2 篇),常熟理工学院(2 篇),泰华写作人协会(2 篇),广西民族大学(2 篇)。
2.5 发表期刊情况
检索到的61 篇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相关期刊论文共发表在30 种期刊上,发文量排在第一位的期刊是《华文文学》,共发表17 篇论文。排在第二位的期刊是《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共发表13 篇论文。这两本期刊的发文量占了全部来源期刊总量的49%,几乎占据了泰国华文文学研究文献的半壁江山。发文数量≥2 的期刊还有《暨南学报》(2 篇)、《广东社会科学》(2 篇)、《文教资料》(2 篇)、《冀东学刊》(2篇)。发文量排名前六的来源期刊中,《华文文学》《暨南学报》和《广东社会科学》均为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6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的统计分析可以展现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热点主题,该文对检索文献中的“泰华文学”“泰国华裔文学”“华文文学”与“泰国华文文学”进行了同义词合并,统一处理为“泰国华文文学”。如表2 所示,该研究的主题关键词“泰国华文文学”在检索的文献中共出现35 次,“微型小说”和“司马攻”分别出现7 次,说明泰华文学研究的主要体裁是微型小说,而主要关注的泰华作家是司马攻。其他高频关键词揭示出泰国华文文学作品主要出现在文艺副刊(频次为5)上,研究的主要文学作品是《风雨耀华力》(频次为5),研究的主要文学载体有《泰华文学》(频次为3)和《中原报》(频次为3),主要关注的文学时期是80年代(频次为3)。
表2 泰国华文文学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3)
2.7 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
对词频≥2 的关键词生成共现矩阵,利用Vosviewer 制作共现图谱,可以探索出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主题。如图2 所示,泰华文学研究主要可以聚类为3 个主题。主题#1 包含的关键词有:中原报、华文报刊、接龙小说、文学史料、文艺刊物、文艺副刊、风雨耀华力,可以将该主题归纳为泰国华文文学作品发表载体研究。主题#2 包含的关键词有:80年代、司马攻、微型小说、李少儒、现实主义、闪小说,该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泰国华文文学作家和作品研究。主题#3 包含的关键词有:《泰华文学》、本土性、泰国、湄南图像、身份认同,该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泰国华文文学的身份认同研究[14]。
图2 泰国华文文学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3 结语
该文截至2021年3月25日对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关于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泰国华文文学研究仍然处于上升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在不断增加。从文献被引的角度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文献主要研究泰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现状、总体特征以及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其中有2 篇均发表于2004年。从文献作者的角度来看,曾心和赵朕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从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华侨大学发文量排在第一位。从文献来源期刊的角度来看,《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发文量几乎占了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一半。从关键词的角度来看,泰国华文文学研究可以聚类为泰国华文文学作品发表载体研究、泰国华文文学作家和作品研究以及泰国华文文学的身份认同研究3 个研究主题。该文通过对泰国华文文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展现了泰国华文文学研究的演变进程和知识框架,对泰华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