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现状及教学路径探索
2021-09-10王爽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王爽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课已经普及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贵州某高校学生及就业指导课教师为调查样本,针对就业指导课开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开展访谈,发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认识不到位、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互动性教学方式缺乏、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课程认识;增加创业指导,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优化结构配置,提高师资质量等建议,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路径提供借鉴。
据统计,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1]。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其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正确择业观、获得就业本领,可以有效缓解这个问题。本文以贵州某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开展访谈了解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并探索教学路径。
高校就业指导课开展现状
(一)样本介绍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校21个学院的大四学生和相关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每个学院按照总人数所选取的人数比例不同,共发放 750 份,实际收回706 份,有效问卷 679份,有效率 90.53%。其中就业指导课教师发放问卷60份,实际收回问卷56份,有效问卷53份。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就业指导课满意度、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来设计问题,针对学生群体侧重满意度测试,针对教师侧重主观问题访谈,了解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建议。对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录入SPSS 数据库,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1 调查样本的个体特征
(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满意度
本次调查主要了解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整体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满意度,根据统计问卷可知,该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整体满意度略高(占比53.1%,比“不满意”高6.2%)。具体来看,学生对教师水平满意度较高(占比61.3%,比“不满意”高22.6%);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略低(占比47.1%,比“满意”低5.8%);学生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较低(占比69.1%,比“不满意”高38.2%)。由此可见学生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并不满意。
(三)学生、教师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
在教师的问卷中,针对“如何看待就业指导课”这一回答可以发现教师认为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具有意义并且是很有必要的,认为能帮助学生就业(占比60%),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占比31%),能帮学生全面发展(占比9%)。在学生的问卷中,针对“上就业指导课的原因”这一问题,69%的学生回答“为了获得学分”,31%的学生回答“想提高就业机会、树立正确就业观”。
(四)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的认识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现在职业生涯规划(占比75.1%)、树立正确就业观(占比24.6%)、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的解读(占比83.9%)、求职面试技巧(占比86.9%)这几个方面。
(五)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情况
据调查可知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授课。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是常用的教学方式,其中课堂讲授(占比89%)是该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首选,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其次为案例分析(占比46%),主要表现为教师以当前热门的就业新闻或事件为案例提供给学生,围绕案例授课;再次为角色扮演(占比35%),最后为情景模拟(占比18%)。
(六)就业指导课教师师资现状
通过对就业指导课教师教龄、职称、“是否是专职教师”的统计,可知就业指导课教师中大部分为3年以内教龄(占比39.8%),10年以上教龄的占比最少(占比8.9%),可见这一群体中大部分为教龄为3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且大部分职称是助教(占比39.4%)。另外,仅有39.19%的就业指导课教师是专职教师。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可知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就业指导课认识不到位
前文统计数据显示仅有31%的学生认为上就业指导的原因是“提高就业机会、树立正确就业观”。可以发现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不到位,其仅仅把就业指导当做是一门课程去看待,很多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并不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功能和开设的目的,而是被动地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略低(占比为47.1%),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可知,学生认为关于“就业形式与就业政策的解读”所占课时太多;关于“树立正确就业观”方面的讲授太少,并没有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作用,并且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缺少创业教育部分以及就业心理辅导。
(三)互动性教学方式缺乏
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查可知,整体来说缺乏互动性教学方式,例如:模拟面试等形式的情景模拟、分组练习和项目训练。在调研中有学生指出虽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但是大家在下面玩得很起劲。较强的实践性是就业指导课的最大特征,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化的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最终使得课堂缺乏活力。
(四)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
据数据可知,就业指导课教师大部分没有教学经验、专业性不强,并且多为政治辅导员、行政人员担任,很少有专职就业指导课教师担任,这就导致了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上的滞后性,所以有38.7%的学生对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表示不满意。
高校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的提升路径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就业指导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课程认识
首先,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其次,应该加大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作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增加创业指导,更新教学内容
在调研中,学生也反映对创业有很大兴趣,但是学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很少涉及对创业思维的培养、创业项目的分析。因此,关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应加入创业指导,教师可以和学校创新创业部门合作,借助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来介绍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思维。
(三)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设计模拟面试、分组演练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学生为本,增加师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做到因材施教。
(四)优化结构配置,提高师资质量
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提升就业指导课师资专业化水平迫在眉睫,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培训,增加教师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