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研究

2021-12-02慕扬

艺术品鉴 2021年23期
关键词:琵琶重力弹奏

慕扬

由于琵琶演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传递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深刻的内涵。但是对于演奏人员来讲,如果没有准确的运用,势必会降低琵琶演奏的效果。因此,在琵琶演奏中需要从保证弹奏的变化丰富出发,在呈现乐曲内涵与音色的基础上带给听众美的享受。

一、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因素

(一)动作幅度对音色的影响

想要提高琵琶演奏的音色效果,就需要从作品的艺术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出发,针对演奏技法进行规划设计,并将其运用到作品中去。但是从实际上来讲,演奏人员在演奏过程中动作幅度的变化对着力点、动作部位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当演奏者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时,运动部位为手指关节伸屈,而掌关节成为弹奏的力点,肘部关节成为支点。所以,所演奏人员的动作主要集中在腕部上。当肢体动作相对较大时,势必会出现力点部位变化,从而动作幅度、储弦速度等都会影响到音色的变化。当动作幅度过大时,因受力支点靠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触弦速度,从而提升了音色的浑厚程度。当动作幅度相对较小时,那么触弦速度明显提升,音色明亮度增加[1]。

(二)触弦速度对音色的影响

在弹奏过程中从预备到拨弦,都属于弹奏的运动形态。而对于演奏人员的触弦速度来讲,在力度、爆发力等方面都会对弹奏产生直接的影响。当演奏人员手指速度、拂琴速度增加时,琴弦振动表现出了较强的突发性特点,声音上表现为刚劲洪亮,当触弦速度相对较慢时,音色呈现了柔和与低沉的特点。所以演奏者所选择的操作方式直接关系到了触弦速度、音色变化等方面,因此,也就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音色控制能力。

(三)触弦角度对音色的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触弦时的角度、方向等都会对琵琶音色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角度与方向发生变化时,音频、振幅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在琵琶演奏中应当从控制好触弦角度出发,当角度相对较小时,很容易出现面板与手指垂直方向压力增加现象,使得整体音色呈现了浑厚与清亮的特点,当角度相对较大时,手指与面板、横向压力随之增加,音色更加清脆[2]。

(四)触弦重力对音色的影响

演奏人员的触弦重力也会对琵琶音色产生直接的影响。表演人员在手臂摇动中产生动力,而这也就成为触弦重力。一般来说,在弹奏中重力往往是在大臂、小臂、手指、手腕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可以说触弦速度与重力也是同时作用到音色变化中的、当速度较快且重力相对较大时,发音上呈现了刚劲的特点,当重力相对较小时,音色呈现了明亮的特点。当速度慢而重力大时,音色表现为深沉,当重力较小时,发音上呈现了圆润柔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阶段中,就需要提升对重力、过弦速度等方面的重视度,明确对整体演奏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五)指锋触面对音色的影响

在演奏过程中琴弦与指甲接触面、指锋部位的不断变化,使得音色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指甲接触面减少而使用中锋进行触弦时,使得音色呈现了明亮清脆的特点,当增加指甲接触面并运用偏锋接触琴弦时,音色又表现出了浑厚圆润的特点。当接触角度相对较小时,使得音色呈现了坚硬与干瘪的特点。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表现

(一)情感表现

在琵琶弹奏过程中情感展示属于比较重要的内容适宜,且音色所发生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从提升对音色变化感受与控制能力出发,确保学生能够在演奏中实现变化与情感表达上的统一。音乐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在时间中不断发展的,由于音乐与情感在速度、力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所以,也就成为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根本原因。由于音乐与情感运动形式呈现了力度强弱、色彩浓淡的变化特点,所以,在演奏中需要将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融合在一起,利用声响进行创新,提高情感表达效果,展现情感中的内涵。在琵琶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演奏中利用幅度变化、力度调整等转变音色效果,及时将作品中的情感张力、维度等表现出来。对于琵琶表演艺术来讲,在音色与情感的同质异构中能够形成独特的演奏意境[3]。

(二)表现功能

琵琶属于音色、泛音比较独特的乐器,在表现性功能上也是比较强大的。因此,在演奏中要求演奏人员需要针对演奏音色变化进行分析,在展现其表情功能的基础上,抒发演奏人员的思想情感。在琵琶演奏中需要针对曲目进行分析,在结合审美想法、心理感受等基础上,运用演奏技法实现有机融合,将感情与演奏节奏、音色等变化展现出来。在演奏中不论是行腔归韵还是意境韵味等方面,都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而这也是受到琵琶音色变化多样的影响。琵琶之所以能够在演奏中展现出较强的情感倾向,归根结底就是受到了琵琶音色的影响。所以,在演奏中要求演奏人员需要针对音色特点进行分析,针对音乐结构产生出清楚的认知。在演奏过程中筛选适合的演奏技巧,不仅可以将感情与演奏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可以表现出琵琶的表情功能。因此,在琵琶演奏中为了实现演奏目标,就需要演奏人员主动参与练习活动,提升对琵琶的认识,在掌握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出自身的情感。

三、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控制措施

(1)控制变化音色。只有找出影响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因素,才能采取适合的控制措施,在调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目标。目前,影响琵琶音色的音色包含触弦角度、重力、速度、动作幅度、指锋触面五个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从掌握五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相互制约关系等方面出发,针对音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及时调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做好艺术处理工作。通过对触弦关键点进行整合,在提升演奏音色变化效果的基础上实现演奏张弛有度目标。在演奏过程中需要保证左右配合的合理性,运用按弦技巧进行分析,在提升协调配合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演奏效果,实现对音色的有效控制[4]。

(2)控制心理音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着重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同时,也要从想象力、听觉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只有找准培养方向,才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作品中的情感,才能运用适合的演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从琵琶演奏场合出发,掌握地点、时间与心理状态,找准控制要点与重点,在聆听音乐变化、内心声音等的基础上将自身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在创作中的感受,实现心境与演奏的结合,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转移到演奏中去,实现对心理音色的准确控制。

(3)控制情感音色。在正式演奏音乐作品以前,需要针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内容等进行分析,在掌握核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情感基调,以此来掌握乐曲中的情感内容,在结合实际演奏情境的基础上保证音色表达上的合理性。其次,在教育中应当清楚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对提高琵琶演奏效果的意义所在,教师自身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感知乐曲中的情感,并将所感知到的内容与自身的演奏融合在一起。在发现演奏效果与预期相互之间存在差距时,应当及时做好调整工作,针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音色感知与实际音色控制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对音色的有效控制。

四、琵琶演奏中的常态音色

对于琵琶演奏来讲,不论是音色构成还是变化,都是演奏的基础所在,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只有保证音色表达的准确性,才能发挥出引人入胜的作用。从音乐表述能力来讲,音色具备了繁复、特点鲜明等特点,而这也是琵琶独特魅力所在。从古代开始,就开始针对琵琶音色进行了研究,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针对琵琶音色变化进行了形象概述,加之在琵琶演奏中音色针对环境氛围的营造能力相对较强,使得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一直传承至今。在演奏过程中针对常态音色的了解不仅是通过固有音色,同时也是针对琵琶基础演奏技法、弹奏训练等来进行的。就当前来讲,常态音色只是针对演奏中变化音色处理与比较后进行的,同时,也是社会群体与演奏者之间约定与俗成的琵琶音色称谓。

第一,右手演奏技法。音色变化属于检验演奏者技艺水平比较客观的标准之一,在具体演奏中借助不同的指法能够产生出不同的音色。如在右手演奏技法中,比较常见的技法包含滚揍、轮指等,而为了满足音线演奏需求,要求演奏人员需要针对右手发音的音色进行统一。虽然针对右手演奏指法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演奏人员来讲,在生理、情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而演奏技法又具备了不同的韵味。所以在演奏中应当明确的是,虽然技法特色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在音色上却难以产生相互代替的作用,所以,琵琶演奏技法与之对应的音色也是演奏艺术中比较重要的技巧表达之一。

第二,在常态音色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参与盘琵琶演奏时,因演奏人员所掌握的演奏技法不同,所以,在音色内在精神与文化追求等方面的塑造也是各不相同的。而即便是相同的演奏技巧,所表达出的情感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琵琶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掌握好琵琶音色,以此来表达出作品中的内涵。在演奏过程中借助情感表达能够更好地塑造音色,同时,也可以将音乐中的意趣与技法融合在一起,在巩固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实现对常态音色的有效运用。当音乐意境不同时,音色变化也需要不同的技法。因此,在现代琵琶演奏中,需要做好音色处理工作,结合不同演奏技法,针对音色特质进行深入分析,逐渐形成特殊的看法与理念[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琵琶演奏中影响音色变化的因素相对较多,而想要掌握音色的变化,就需要保障左右手之间的有效配合,在明确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提升音色的多变性,保证琵琶演奏品质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琵琶重力弹奏
重力消失计划
琵琶老店琵琶声
重力之谜
动人心弦
交响曲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琵琶”和“枇杷”
小星星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