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路军去哪儿了
——《福建事变》摘编(一)

2021-09-10王夫玉

银潮 2021年8期
关键词:淞沪守军师团

文>>>王夫玉

淞沪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1932 年1 月18 日下午四时,天崎启升等五名日本僧人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三友实业社外被殴打,致使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工厂纠察队所为。1 月20 日,五十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回到租界后又砍死砍伤三名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一千二百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1 月24 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十九路军的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及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主张应对日军挑衅,但国民政府则主张忍让,并于1 月23 日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下令十九路军五日内从上海换防。1 月28 日二十三时许,日军海军陆战队两千三百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西侧的每一条支路如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闸北天通庵路突然向十九路军78 师156 旅翁照恒部袭击,遇到中国驻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在日军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爆发了。

翌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发表抗日通电,表示:“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事变之初,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近三千人及武装日侨四千余人、飞机四十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二十三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 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 月28 日午夜,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十九路军三个师共三万余人,第78 师2 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防守市区的第156 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16 团主动配合下,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29 日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缓兵待援。

1 月29 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至2 月2 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两艘、各型军舰十二艘、陆战队七千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 师、第61 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日本内阁遂增派第3 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团援沪,由第3 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幸一指挥。7 日,野村吉三郎改变攻击点,以久留米旅团进攻吴淞,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十九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蕰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61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蕰藻浜的日军各个消灭,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十九路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部队供给远远不足。战役开始前后,中央政府共拖欠十九路军八个月六百余万元的军饷。一月底的上海,天降大雪,十九路军几乎没有棉衣,将士身着单衣,短裤露膝,在冰天雪地里作战。部队不仅衣着没有,而且武器装备也不足,尤其战役开始后,明显感觉到手榴弹供应不上,中央政府更是始终不予以回应,十九路军只好发动上海民众赶制土制手榴弹。同时,十九路军的炮火力量也比日军低了数个档次,导致日军轰炸肆无忌惮。但是,淞沪抗战得到了包括第三党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宋庆龄、何香凝在真如进行慰劳,何香凝等多次到前线阵地上慰问十九路军将士。淞沪抗战后,海内外各界积极捐款,数量多达七百余万元,所捐献的棉衣马上就送到了十九路军手里。

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2 月14 日又调陆军第9 师团参战,改由第9 师团司令植田谦吉统一指挥。同日,中国政府也派张治中率第五军所部第87 师、第88 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驰援上海,归十九路军统一指挥。16 日,第五军到达南翔,奉命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镇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张治中奉总指挥蒋光鼐令任左翼军指挥官,兼指挥吴淞、宝山、狮子林要塞地区司令谭启秀、翁照恒。十九路军为右翼军,蔡廷锴为指挥官,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18 日,第五军接防完毕:88 师所辖259 旅、261 旅担任由江湾北端经庙行镇、周巷至蕰藻浜南岸之线,87 师所辖262 旅、264 旅担任胡家庄沿蕰藻浜北岸经曹家桥至吴淞西端之线,军校教导总队之一部担任狮子林南北闸洞、川沙口、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等沿江一带警戒。

2 月18 日,植田谦吉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六条荒谬绝伦的要求,要挟中国守军于20日十七时前撤退二十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这时,日本兵力两三万人,野炮六七十门,并有陆战队分布次要战线,敌舰数十艘集中于吴淞口,飞机增加为六十余架。20 日,植田谦吉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 师团主突江湾、庙行接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团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守军十九路军与第五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接合部之敌。经过六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2 月27 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 师团、第14 师团的增援,总兵力增至九万人、军舰八十艘、飞机三百架,战斗力骤增。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五万人,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义则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3月1日,指挥第9师团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 舰队护送第11 师团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淞沪守军腹背受敌,是日九时,蒋光鼐下达第五军于十一时撤退的命令,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 日,十九路军向全国各界发出了退守待援的通电,日军攻占上海。3 日,国际联盟开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淞沪战事结束。

淞沪战役,中国军队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多次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中国参战军队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阵亡长官一百九十八名,士兵五千八百余名,受伤人数一万余名。由于蒋介石政府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至此,“一·二八”淞沪抗战宣告结束。

1932 年5 月21 日,蒋介石下达密令,将英勇抗战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调往福建驻防,继续督促其参与对中共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的“围剿”。5 月23 日,路透社电:“十九路军今日接军事委员会命令,立即开往闽省,‘剿治匪共’,故驻京之十九路军将士将于二三日内南下,其驻京沪路一带者,须在五月二十八日后开拔。”6 月,国民政府授予蔡廷锴青天白日勋章,擢升为十九路军总指挥,组织十九路军各部从镇江上船,陆续南下福建。其后,便发生了十九路军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淞沪守军师团
档案聚焦:85 年前淞沪会战中的郭沫若(一)关于战地服务队的组建与经费问题
——郭沫若致陈诚的一封信
档案聚焦:85 年前淞沪会战中的郭沫若(二)郭沫若对淞沪会战战况的六点意见
聂守军:只为一粒好种子
聂守军:只为一粒好种子
聂守军:东风来报稻花香
上海史料展纪念淞沪抗战89周年
抗战史的不朽篇章
徐守军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