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让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
2021-09-10吴薇蔚
吴薇蔚
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现、挖掘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真正读懂文本。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做:
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标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往往经过了创作者的精心琢磨、反复锤炼,相当于文本的眼睛,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通过标题抓住文本的中心或主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标题,让他们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这篇文章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赞美了荆轲勇于牺牲的精神。这篇文章特殊之处在于没有标题。“荆轲刺秦王”这一标题是语文教材的编者另加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标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你能从标题中找到哪些关键信息?
2.根据这个标题,你想从文章中了解哪些信息?
结合这一标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荆轲,另一个是秦王。”有的学生说:“这应该是一个故事,讲述了荆轲刺秦王的过程。”有的学生说:“从‘刺秦王三个字来看,这个故事一定跌宕起伏。”有的学生说:“这个标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知道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是怎样的,想知道他作了哪些准备,是如何实施计划的,有没有帮手。”有的学生说:“我最想知道他最后刺杀成功没有,如果成功了,又是谁来继位的;如果没有成功,荆轲的结局如何。”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秦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秦王到底做了什么,以致于荆轲冒这么大的风险也要杀他。”关注文本的标题,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问题会引领他们走进文本的深处,更好地解读文本。
二、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经历
“知人论世”也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不同作家的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飘逸,杜甫的诗沉郁……当然,在其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其作品的特色往往也不相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要让他们关注作者的经历,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一提起苏轼,学生一定会想到他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的词气势恢宏,境界宏大。但是,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是一首悼亡词,情调凄凉哀婉,情意缠绵,字字泣血,与他以往所作的词都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词人的人生经历,了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聪慧谦顺,知书达理,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与他一起读书;遇到苏轼遗忘的地方,她便在一旁提醒。苏轼问她书里其他的问题,她也答得上来。这让苏轼感到又惊又喜。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他们的谈话,事后再告诉苏轼她对某人的性情、为人的看法,结果无不言中。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情深意笃,二人非常恩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在二十七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苏轼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他在梦中见到了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的悼亡词。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学生往往能更好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不仅要让他们关注文本本身,而且要让他们关注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信息,如文本的标题、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信息往往是帮助他们解读文本的钥匙。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