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1-09-10王莹莹

文学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王莹莹

摘要:新时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时期。教师学校顺应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教师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最适宜的模式是生活化教学,它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教学情境,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级中学的学生要想健康成长,就必须接受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教育。目前,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大多数初中校园中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在其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它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法律教学。为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初中德育与法治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初中德育与法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研究生命教学法在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缺乏对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对实践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学生仍是“唯分数论”,学生的分数与教师的能力相挂钩,或者说教师的成绩与学生成绩直接挂钩。

(二)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是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有单一的教学形式已成为制约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一些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遵循教科书,严守规章制度,忽视教学案例的实际应用,直接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形象不够深刻,学生感知不到。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逐渐缺乏学习本身的动力。

(三)缺乏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在初中教育的整个阶段,许多学校的德育和法治课程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承担。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德育和法治课程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二、生活化教学法开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对于外界事物往往有着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合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便可给予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其参与到生活化教学中来,在生活化的实践性教学中使得个人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也使得个人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唯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不断地要求并锻炼学生亲自实践的能力,才能够助其逐步形成健全的道德与法治。首先,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型实践性教学的合理实施将会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道德与法治课不再仅仅是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中进行,更多的是置身于生活当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可谓是益处多多。其次,实践性教学使得学生的实际生活被融入了课堂,对于其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极为有利。通过长期的自主实践学习,学生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中对于实践能力、生活知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灌输掌握,对于其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形成亦是极为有利。

三、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将学生身边的生活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对外部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适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参与生活化教学,在生活化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实践能力。因此,只有在初中德治课上不断要求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健全的思想道德。首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实践教学的合理实施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而是更多地处于生活的中间,让学生亲身实践,可以说有很多好处。其次,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的自主实践学习,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灌输和掌握了实践能力和生活知识,有利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

(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但事实上,除了课堂,学生还可以获得知识。第二课堂有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任何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自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会用教材《道德与法治》来解决具体问题。新课标强调:“德育要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学生道德的健康发展。”要及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运用内化的知识。比如,学生们学会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首先,希望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方法、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和方法有一个很好的了解。然后我想安排一个延伸的活动:周末去超市、大型商场等地观察或采访购物者,了解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否在早期受到侵害,是否受到不公平对待,以及他们见面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特别是那些没有维权意识却不知道如何维权的消费者,教师会积极教育那些因为对商家的无知而感到无奈的消费者去维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一方面丰富了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巩固了学习思想道德教育主题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和他人权益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

(三)在新课程中引入贴近日常生活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法治教学,必须抓住重点,结合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引入作为初中生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在引入课程时比较死板,使用的语言比较平淡,没有情感色彩,也无法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这样一来,就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此,教师必须纠正这种错误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只有将生命元素有效地运用到整个课堂教学中,生命教学法的优势才能体现在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愛梅.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33):73-75.

[2]卜立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缺失与回归[J].现代教育,2020(11):43-45.

[3]孙巧霞.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79.

[4]瞿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4):39-40+43.

[5]胡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0(24):221-222.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一中学 833699)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