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有效课堂认证效果评估研究
2021-09-10李晨
李晨
摘 要:当前,各高职院校相继开展有效课堂认证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但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已成为重要课题。为探究教师性别、职称、专业、入校年限等因素对有效课堂认证效果的影响,基于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四级评估模型的理论原型,调查选取了某高职院校已参加认证的81位教师。统计发现职称、入校年限是影响认证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教师个体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的建议,以期为提升有效课堂认证效果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有效课堂;柯克帕特里克模型;效果评估;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1)01-0020-04
Research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Chen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various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arried out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but how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ertifi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Taking Kirkpatrick's four level evaluation model as the theoretical prototype, selecting 81 teachers who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activities as the survey objects, studying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gender, professional title, major, length of schooling on the effect of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eachers' gender, major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of schooling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 of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thus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individual teachers, system and scho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effective class certification.
Key Words: effective class; Kirkpatrick model; effect evaluation;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有效课堂认证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财政部和浙江省教育厅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均明确指出,“要重点强化课堂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促进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努力构建优质有效课堂,推动课堂革命”。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有效课堂认证活动,而如何准确全面地评估该认证的实际效果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有效课堂认证效果评估的因素,为改进有效课堂认证提供参考意见。
一、有效课堂认证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路径、管理策略、评价体系构建、教学设计等方面,而学者们大多聚焦自己的学科领域。匡华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多媒体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作用,在有效教学理念下探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策略[1]。严建奎从课程设计、活动实施操作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中职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究,认为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完整的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机械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黄小漩认为应该重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她试图通过制定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和学生探究活动评价量表来更好的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3]。何志芳等开展了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研究,提出有效教学具体化的评价标准[4]。在国外,最早出现有效课堂教学概念的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提出要找到一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有效教学”。一时间,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致力于探索有效课堂教学[5]。Killen R.认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施与环境、策略与艺术、师生互动与交流、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氛围等[6]。2011年,Shukrie Rama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加强教师的角色意识,了解学生的性格和能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控制学生的情绪,并结合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其他学科背景[7]。
(二)关于效果评估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效果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培训的效果开展评估研究,且评估教师培训形式多以具体的培训内容或培训对象为基础,且大部分评价欠缺对活动的全局把握评价、情景式评价及过程评价。如田俊等以评价的相关实施者、对象、目的为分析对象,以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体系,设计对应等级评价量表,并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终设计出评价软件[8],该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相对较完整,但忽略了培训组织者的评价。程传平的文章中虽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培训评价的完善,但未对最终培训效果进行研究[9]。周慧以两个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研究,采用柯氏评估模型与CIPP模式作为理论支撑,以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过程调查研究及培训后跟踪调查为主线建立了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估体系[10],该研究分析思路、方法具有较大启发。
综上,针对高职院校的有效课堂认证项目,系统评估其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
二、柯克帕特里克四级评估模型介绍
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简称柯氏模型),由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培训评估工具,在培训评估领域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目前,柯氏评估模型是最为人们熟知的培训评估模型之一,在中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本文将柯氏评估模型从管理学领域移植到教育学领域,借助该评估模型对“有效课堂认证”这一活动的作用或效果高低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诊断和反馈。
管理学领域的柯氏模型将培训效果分四个层次,以受训者作为评估效果的对象,依据行为学研究结果,由表及里依次划分,将培训效果分成四个阶段,即反应层(Reaction)、学习层(Learning)、行为层(Behavior)和成效层(Result)。同理,将该模型运用到教育学领域,本文将参与“有效课堂认证”的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认证效果划分成四个阶段,即① 反应层:主要研究参与有效课堂认证项目学员的反应,也被称为满意度调研;② 学习层:主要研究学员在参与有效课堂认证项目后,能够在态度、知识扩充及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改变;③ 行为层:这里的“行为”指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表现以及工作的态度等。主要研究学员参与有效课堂认证项目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行为方面的转变;④ 成效层:指参与学员参加有效课堂认证项目后,能够达到的最终成效,可以以教学工作业绩、科研项目成果、个人成绩等进行评价(见表1)。
三、影响有效课堂认证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参加“有效课堂认证”活动的81位专任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调查者的背景进行整理,得到调查者背景分布如表2。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中所用的调查问卷取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向参与教师发放调查问卷81份,收回问卷76份,其中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为93.8%。问卷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参与者的满意度调查,共计4题;第二部分,参与者在态度、知识扩充及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改变调查,共计2题;第三部分,参与者在行为方面的转变的调查,共计2题;第四部分,参与者达到的最终成效的调查,共计2 题。数据采用SPSS 24.0和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对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成效层这四个评估层次与教师的性别、职称、专业和入校年限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数据分析可知:(1)四个评估层次与性别、专业的显著性系数分别是0.624、0.251、0.523、0.563和0.415、0.509、0.384、0.396,均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四个评估层次与教师的性别和专业均没有差别,意味着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老师对于有效课堂认证效果而言没有差别。(2)教师职称方面,四个评估层次与职称的显著性系数均小于0.05,说明教师的职称与四个评估层次均有显著性差异,教师职称的高低对有效课堂认证效果有较大的影响。(3)教师的入校年限方面,四个评估层次中,反应层、行为层和成效层与入校年限的显著性系数分别是0.764、0.997和0.552,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学习层与之的显著性系数是0.031,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教师入校年限的不同,对有效课堂认证效果的学习层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对反应层、行为层和成效层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参加有效课堂认证的教师中,除了教师职称会对四个层面均造成显著影响和教师的入校年限会对学习层造成细微影响外,其他因素的成长都相当稳定。职称的高低和入校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教师经验的累积以及学习领悟能力,因此对于新进的年轻教师而言,参加“有效课堂认证”活动容易因实战经验不足,无法从中总结经验来助推自身教学能力提升,导致认证效果低;而一些职称较高,入校年限较长的教师经验稍丰富,可在认证过程中将其过去的经验融入到认证活动中,因此成长幅度比年轻教师高。从其他视角来看,“有效课堂认证”活动可针对不同职称或入校年限的教师分层设置认证指标和评价体系,更有效地提高所有参与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促进职业成长。
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建议
(一)教师层面:苦练内功,反思提升教研能力
教师,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体,必须不断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积极主动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如今许多教师并非没有教学能力或缺乏教学设计的思维,而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造成教学设计难以应用于教学实践。因此,高职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提升教学能力的比赛、过关或认证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在通过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后,仍需要通过不断反思和總结以优化自身的教学认知,将自身在学术研究上的优势运用到教学研究之中,积极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努力探寻解决方案、提炼教学规律,通过终身学习的践行不断物化教学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制度层面:制度引导,培训助推能力提升
制度是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与运行的首要保障。一是将有效课堂认证指导帮扶明确纳入教研活动计划,教学管理部门监督落实,并对其进行考核。二是设置适当奖惩制度,将指导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终工作终结汇报要点中,对于二级学院把控不严,帮扶不利,通过率低,出现学术不端等情况,以惩罚制度作为辅助手段,并严格执行;建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机制,并将其与教师职称竞聘、人事管理等直接利益有效整合。
此外,高职院校应当从加强一线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入手,让更多的教师厘清应当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通过强化教师的教学控制力提升其教学实施能力。如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表达及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活动,规范教师的教学用语和姿态,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沟通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到二级学院或企业中挂职锻炼,促使其能够将实际问题融入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明确教研室主任的引领作用,将教研室研讨和帮扶落到实处,积极探索导师制,形成教研室成员之间的互动研讨氛围,实现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关怀、反馈和帮扶。
(三)管理层面:分层分类,构建认证标准体系
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整个认证活动的核心关键。根据上文统计分析可知,有效课堂认证效果均与参与者的性别、专业没有明显的关系,而与参与者的职称有明显关系。职称高的教师对有效课堂认证的满意度、知识扩充、行为转变和最终成效等方面均优于职称低的教师。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如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科研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如果使用同一套评价标准去认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难以衡量该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有效课堂认证只关注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只注重共性而忽略个性,只注重可描述的、表面的指标。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教师现状与需求,建议从课程设计、课堂实施、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方面,分不同的权重或增设加分项目,分层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有效课堂认证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匡华.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J].广西教育.2015(15):131-132.
[2] 严建奎.如何提升中职机械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课程设计周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03):37.
[3] 黄小漩.有效教学评价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01):38-39.
[4] 何志芳,叶耀辉,卢存鑫.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标准研究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2.
[5] 杨苏.简述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现状及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7(02):16-17.
[6] Killen R.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Practice[M].South Melbourne, Vic.: Cengage Learning Australia, 2013.
[7] Shukrie R. Professor's performance for effective teaching(Kosovo cas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02):117-121.
[8] 田俊.基于 CETS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1-37.
[9] 程传平.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及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24-29.
[10] 周惠.骨干教師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1-37.
(责任编辑:邱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