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探讨
2021-09-10王涟
王涟
摘 要:高职院校是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培育“工匠精神”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匠之魂、工匠之器、工匠之技、工匠之智四位一体培育“工匠精神”的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实现富含工匠精神的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完善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工匠型”师资队伍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关键词:新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21)01-0006-04
Studies and Discussion on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View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Wenzhou Polytechnic
WANG Lian
(Wenzhou Polytechnic, Wenzhou,325003,China)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e cradle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major field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cul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Wenzhou Polytechnic puts craftsmanship spirit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and has explored a four-in-one mode to adopt the soul of craftsmanship spirit, the talent of craftsman, the skills of craftsman and the intelligence of craftsman to cultivate craftsmanship spirit, which, as a result, has achieved encouraging success and has been widely well recognized by employers and all walks of life. To better achieve the goal of new technology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craftsmanship spirit, it is essential to actively create favorabl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craftsmanship spirits, improve relevant system construction, boost the quality of craftsmanship-type faculty team and promote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ship spirit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随后,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倡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培育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需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战略发展、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是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必须深入思考,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培育满足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企业需求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新技术應用人才。
一、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倡导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无疑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所谓新技术应用人才就是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技能解决新技术面临的各种难题,满足更高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行业背景、区域发展、专业结构、办学模式等不尽相同,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认识方面存在差异。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光有技术、没有“匠心”。因此,必须将“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实现的重要条件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重要,“工匠精神”的培育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现有社会认知情况下,存在一定竞争劣势。但凭借“工匠精神”的培育,将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贯穿于日常教学、实训中,将他们塑造成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可以大大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线骨干力量,从而获得更高的薪资和社会地位,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
(三)用人单位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什么样的员工更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缺失,窃取公司机密,跳槽离职,诋毁公司形象等现象,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时,除了考察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希望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事实证明,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企业的青睐。他们既能够面向基层、面向生产一线,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解决企业最基本的生产问题,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进取、忠于职守,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倡导工匠精神,为企业输送优质的新技术应用人才,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员工再教育成本,减少企业员工因缺失“工匠精神”所带来的危害,有效推进企业生产,助力企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四位一体培育模式的实践
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培育“工匠精神”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以工匠之魂、工匠之器、工匠之技、工匠之智四位一体培育“工匠精神”的模式,工匠之魂是根本,工匠之器是基础,工匠之技是核心,工匠之智是精髓,四位一体齐发力,共同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通识教育塑造“工匠之魂”
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思政课、就业指导课等通识教育中,努力塑造学生的“工匠之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推进学生养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就业指导课等通识课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推动实践工作。二是开设工匠讲坛和工匠论坛,邀请民间工匠、技能大师、企业能手走进课堂,与同学们面对面,讲述自己作为一名匠人如何坚守技艺,传承技艺的故事,运用个案教学,传播“工匠精神”正能量。[2]三是把通识教育办到企业,在企业开设通识教育课,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参观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使学生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带来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就业观念。
(二)专业教学打造“工匠之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教学改革,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打造“工匠之器”。一是在专业教学内容上,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彰显职业教育特色。二是在专业素养培育上,专业教学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将该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相结合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使学生逐渐养成“遵纪守法、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职业素养。三是在专业教学方法上,灵活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把学徒制、项目化、小班化等教学模式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不断深化“做中学、学中做、探中做”等工作,并逐渐向“做中创、探中创”延伸,培养和塑造学生“认真专注、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觉养成和积极践行“工匠精神”。
(三)实践教学磨练“工匠之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化实践教学,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环节,磨练“工匠之技”,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是通过真实实训环境的建立,创设“上学如上班”,对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加实训基地的开放时间,开辟学生课外技能实践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内外实践指导,推动学生自觉养成技能训练习惯。二是利用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新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在相应的岗位上零距离接触企业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商品的包装和销售等等各个环节,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之中,岗位之上。三是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学生进行专业实训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四)创业教育锤炼“工匠之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工匠精神”被赋予新的意义,是一种突破牢笼,与时俱进,打破墨守成规,运用自己的智慧提出新方案、解決新问题的创新创业精神。新时代的“工匠人”应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因此,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之中,积极锤炼学生的“工匠之智”。一是开发和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的“工匠精神”品质。二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锻炼和培育创新创业意识和创造精神。三是成立创业学院,开发创业园、精品园、商业园,开展创业体验教育,以创业带就业,鼓励学生参与创业活动,通过各类大学生创业创新文化活动培育在校知名创新创业青年典型或是挖掘各类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让学生从中感悟创业过程的艰辛,分享创业成功的喜悦,在实施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3]
三、基于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对策
立足于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做好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更好地实现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
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和传播“工匠精神”,将弘扬“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赋予新的生命。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提炼本校“工匠精神”的核心词,设计“工匠精神”主题文化活动,发挥学校历史沿革、专业发展历程的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推进“工匠精神”的塑造工程。[4]其次,通过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与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学习和竞赛活动中领悟“工匠精神”,邀请各行各业“工匠精神”的代表来校举办职业礼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创业等专题教育专场报告会,以榜样的力量增强学生作为工匠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再次,利用网絡新媒体宣传平台,建立“工匠精神”专题网站和公众微信号,将优秀企业匠人、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事迹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动式推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制定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相关制度
制度文化是行为、人格、品质自我评定的内在尺度,规范、约束和引导行为选择,激发进取意识,促进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强化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对“工匠精神”培育和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影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与各院系各司其责、广大师生广泛参与的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新格局,把“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纳入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定期研究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重大事项,将体现“工匠精神”的一些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实训中来,使学生尽早了解并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其次,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奖励、约束机制和工作管理制度,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再次,科学制定并执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年度计划,分阶段、分步骤落实推进,实现“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与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做好“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重点项目落实情况的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并有学校年度专项经费保障“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促进“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不断深化“工匠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条件。因此,面对“工匠型”教师人才比较紧缺的当下,必须不断深化“工匠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开展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培训,通过健全规范、考核监督、主题活动、典型塑造、培养培训、人文关怀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责任,引导教师职业道德追求,着力推进师德师风提升工程。其次,聘任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担任客座教授,积极引进行业能手、技能大师担任兼职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师傅带徒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深化教师到优秀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等工作,建立一支富有“工匠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让教师学习和了解企业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提升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与研究创新中去,组织和带领学生一起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引领学生培育“工匠精神”,促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育。
(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高校、地方、企业和行业协会属于几个不同领域的行为主体,各具特色和优势,在教学、研究、实训、生产、发展等环境相互作用下可以形成合力,开展深层次合作,产教融合,创新资源要素对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强强联合,推进工匠精神培育的阵地建设。[5]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训研创”平台,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鼓励地方、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办学,促使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推动工匠精神培育。其次,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创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共享教学、科研、实训和生产等基础设施,引进来,走出去,形成高职院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巩固“工匠精神”培育阵地。再次,在高职院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中,学生们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当中去学习、去体验,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创”,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富有“工匠精神”的新技术应用人才。[6]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中国政府网,(2016-03-05)[2017-4-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05/content_5049372.htm.
[2] 陈立平.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10):13-15.
[3] 刘海明.实施双创战略促进区域科技进步:以温州众创空间的发展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08):55-60.
[4] 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36):62-64.
[5] 韩英丽,马超群.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92-94.
[6] 刘海明.产教深度融合:高职院校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6):129-135.
(责任编辑:邱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