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对标“双高”,根植“三教改革”,全面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探索
2021-09-10雷良蓉
【摘要】教育改革进程中,我国高职院校面对的是更加严苛的考验和挑战,积极提升自身教育质量,是当前最为紧迫的要务,全面推行“三教”改革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都需要从实际出发去考量、去实践。毋庸置疑的是,高职院校应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线,以“双高”建设为抓手,突出重点,勇于创新。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从体系探索、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找准突破口和增长点,为实施“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对标双高;“三教改革”;人才培养
在大力推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背景下,重点关注高职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握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对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新技术的指导下进行的全面改革,高职院校应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革新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路径,实实在在紧抓教学基础建设,为全面推行和实现“三教”改革做好多方面准备。“三教”改革逐渐推进过程中,要分别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视角出发,深入贯彻“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内容。本文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主线,以“双高”建设为核心,突出重点,敢于创新,客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教师、教材、教法存在的实际困难,从制度探索、教师创新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思考。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意义
“双高计划”是继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之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事件,是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发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国家着力建设50所左右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150多个高水平专业群。构建技术人才培养平台和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新时期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党的建设为领导,以“职教20条”为指导,服务于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建设,体现了前瞻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双高计划”的启动,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从项目建设向高校建设转变的新方向。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目标。
二、“双高计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高职教育“双高计划”的认识存在偏差
“双高计划”代表着当前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新方向,是教育改革步入新阶段的节点与标志,与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存在本质区别。简单来说,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皆是主抓若干个专业展开建设,亦或是将自主选择的子项目作为重点进行建设,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并没有构成“面”的建设。由此来看,“双高计划”就呈现出不同的亮点和优势。该计划协同抓取共计10项建设任务,脱离“点”建设的狭隘范畴,旨在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升级与发展,初衷和目标都极为顺应当前时代发展。但是在实际调研中,“点”建设的思维模式还有残留迹象,再加上“面”建设的步伐和进度还未跟上,与当前诸多院校对“双高计划”认知存在偏差脱不开关系,亟待解决。
2、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体现不明显
职业教育的类型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规划、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是职业教育的亮点和特色,也是与其他骨干院校、国家示范院校的区别所在,这些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并未彰显出来,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旧有部分院校并未积极行走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对于人才的培养追求依旧停留在单一化层面上,加上课程体系的缺乏、教条化问题根深蒂固,这使得当前高职院校同质化现象愈加突出,缺乏自身特色已经成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显著问题,教学不利于输出高精尖人才、不利于满足地方区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3、“三教改革”整体推进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模糊,發展路径陈旧,发展理念落后,不能紧跟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脚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产业研究对象与教学研究融合不充分。“双主体”育人实施不严,没有真正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仍然是老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教室即车间。在“1+X”证书试点项目上,没有将证书内容和人才培训方案进行深度融合。育训结合不能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优化和重组,无法发挥集聚效应,未能实现最优配置。教材形式单一,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等方面融合处于浅层,没有走到深层次的紧密融合。
三、根植“三教改革”,全面提升质量
“三教”改革贯穿人才培养全程,事关人才培养成效和高职院校未来发展,需要在“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上加深研究和思考,更要落实相贴合行动,这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1、聚焦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双高地”建设,当好区域产业升级推进者
在“双高计划”积极落实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为重点,积极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切实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多种能力,打造贴和当前时代背景的综合型人才。同时,也要在该基础上,以技术为枢纽,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强化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技术的加持在其中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
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重点,一是打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为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埋下伏笔。在“双高计划”积极落实过程中,应当以发展的眼光聚焦到支柱产业即技术领域的发展上,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专业核心,贴合行业发展或行业发展趋势而组建专业集成群。二是开创服务高地,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创造契机,以此来助力中小学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应对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大刀阔斧的在技术领域开展颠覆性研究。做到全面发展之余,还要花费部分精力来重点关注区域发展,组织和指导技术服务团队,致力于技术革新,与行业领先公司共同解决关键问题,开展产品研发、工艺开发和技术推广。构建共生共荣的教学与技术服务发展模式。建立与国际技术前沿接轨的技术创新服务载体,为智能制造技术和人才建造资源聚集的高地。
2、坚持“教师”为育人根本,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谁来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为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制定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突出加强教师创新队伍、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和关注“1+X”证书制度,进行全面的师资培训;建立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平台;五是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并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练兵”作用,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3、坚持“教材”为育人纲要,全面提升教材质量
教材“教什么”决定学生“学什么”。它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息息相关。全面提升教材质量,一是要完善教材选用机制,建立教材建设和选用委员会,确保教材规范使用;二是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围绕学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科学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吸收行业产业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三是要结合区域优势和行业特点,配置信息化资源,创建一批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网络优质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四是要启动新一轮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建设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4、坚持“教法”为育人手段,全员参与的创新模式
一是要完善管理,指导、规范和创新课程设计,合理发挥教学组织的个性与优势;二是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正确认知,教学应当围绕学生基本情况而设计、而展开,所开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探索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才会更具有效性,当然,还需加入新鲜元素,如情境、案例、工作导向等等,保障课堂教学开创新局面;三是积极探索“双元”育人模式,大胆开设学徒制试点,鼓励企业技术能手现场或远程指导教学;四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远程协作、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五是要促成专业与行业紧密融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在育人方面取得优异成果。想要实现该目标,还需与企业积极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教学、育人新通道,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切实响应改革口号,积极跟上外部技术革新速度,同时,还要扩大人员参与规模,改革目标终将实现。
作者简介:雷良蓉(1964—),女,汉族,湖北随州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管理。
基金项目:该论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引领专业建设的时间与探索(课题编号:2019GB188)的阶段性成果。
(隨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随州 4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