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研究
2021-09-09郭建筑
郭建筑
摘 要: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还可以使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所以,在教授初中物理知识,特别是实验教学时,教师与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息息相关,同时整合了时代教育理念,科学地融入以生活为导向的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纳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促进物理实验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教学;生活化研究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初中教师应该将生活化的要素融入物理实验中作为教学的重点,这加强了实验教学体系,并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物理、搜索物理、感觉物理和学习物理的机会。初中物理实验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代表着实验教学的进步。增强实验教学的生活化,促进了学生对基于生活的实验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
一、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元素的作用
(一)方便获得实验材料
物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初中物理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也能在自己的物理知识中发现生活。这种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调动,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使用基于生活化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现象。
(二)方便操作实验
所有的实验材料都是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物理实验教学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和改进实验,操作步骤相对简单。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节省教学成本,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物理实验教学。
(三)方便应用于生活
基于日常生活的物理实验教学是通过物理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在实践能力方面操作性得到提升。在以生活为导向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更多的物资源于生活,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本质,更轻松地理解和学习物理。根据日常生活进行的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理解生活现象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不足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生活化教学观念薄弱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不完全成熟,抽象思维还在不断发展中。在实践中,学生通常能够记住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等,但是当向他们提出问题时他们却不能很好地解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学习物理时,学生仅关注文本的表面含义,而无法深入地看到所讨论的场景,因此他们无法全面了解正在学习的物理内容。许多初中物理老师并不重视物理实验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将物理实验的内容限制在教科书当中,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缺乏生活化教学观念,影响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学生很难感受到生活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导致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时不愿积极主动地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中生活化要素匮乏
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许多初中物理老师都在积极寻求科学步骤,将面向生活化的教学模型纳入他们的教学中。但是由于掌握的生活化教学方法较少,导致教师无法灵活地运用多样化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例如,一些老师重复使用相对较旧的材料,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没有及时补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一般而言,如果物理教师选择的面向生活化的教科书,而且缺乏优秀的教学素养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将不尽如人意。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实验操作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地使用更多的生活材料,并提高物理实验问题的质量水平。在开展面向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关键。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操作机会,以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物理,并自主解决自己面临的物理问题。例如,在教授有关“压强”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覆盖物和粗细不同的钉子,让学生准备一块木板,并用覆盖物和锤子将每个钉子钉在木板上。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将细钉子钉在木板上比粗钉子更容易。可以用很小的力就可以将钉子钉在板上,但是较粗的钉子需要进行锤击才能顺利推入。这时,老师再引出“压强”的概念,以结合学生刚刚进行的实验并加深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该概念。
(二)生活化的课堂引入方式
任何一门课程想要得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老师好的教学方式,它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课堂讲解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引入以生活为导向的内容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可以帮助学生开始思考和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可以为课堂讲解增添栩栩如生的情境,增加学生对参加物理实验的兴趣,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教师使用逼真的情境讲解知识时,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满足有趣的实验教学需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对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多媒体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及时获得相关知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也乐于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例如,在教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程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面镜子,让学生看一看镜子,当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时,镜子中的图像也会发生变化。此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平面镜的成像特性是什么?教师可以使用这种介绍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更愿意加入物理实验的学习中。除教学外,教师还应重视社会新闻和事实,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并采用丰富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