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2021-09-09石玉
石玉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后,接触的第一门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强化教学活跃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任务,而是一种艺术,教师需要立足生活、情境以及合作,在多方引发下,促使学生迸发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激活;教学策略
思维对于个人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会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以及能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严格。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价值,促使学生思维的高度扩散。
一、引入生活,浇灌思维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的很多知识都是先辈从生活经验中积累而来。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也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素材,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站在生活角度,鼓励班级中去过圆明园遗址的学生,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眼中的圆明园。如果班级学生没有去过,那么教师也可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播放圆明园的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利用真实存在的事物,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项简单的任务,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自己去过的一处景点对其加以描述。通過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
再比如,在讲解《手指》这篇课文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张开手掌,观察自己的手指是什么样子的,自己的手指和其他同学的手指之间有什么区别。比如有的学生会说自己的大拇指很短,有的学生会说自己的指甲很小。
通过观察到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浇灌学生的思维之花[1]。
二、包容引导,呵护思维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思维。在新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倘若直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障碍,进而形成过高的学习压力,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客观来说,当代小学生由于网络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在面对一些知识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一定要给予最大程度的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面对学生的提问或质疑,教师往往会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甚至会认为学生在故意干扰课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思维能力自然也无法发展。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民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一定要强化自己的耐心与信心,要给予学生包容,呵护学生每一个小小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开拓,大胆地探寻,促进学生思维的稳定发展。
三、合作学习,激活思维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现代社会,教师早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很多时候,学生可以在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汲取到一些信息。
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并不是要固定在某一种形式或某一种关系中。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彼此的思维碰撞、思想交融下,促进思维之花的完美绽放[2]。
例如,在讲解《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然后与同组的同学共同交流阅读感想,或者讲一讲自己对父爱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会说,父爱是一座大山,爸爸虽然没有把爱挂在口头,却表达在自己的行动里;有的学生会说,爸爸的严厉也是一种爱,希望我们可以变得更好、更优秀。
可以说,在不同学生的眼中,父爱是有不同形象的。教师不可能逐一听取学生的想法,所以可以引入合作,以此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散思维。同时,在合作中,学生也不会产生过高的压力。由于面对的是自己十分熟悉的同学,所以他们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各抒己见,潜移默化提升学习效果,发展思维。
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追求创新,追求个性,不能一味地服从,盲目地模仿。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思维迸发、思维交融的社会。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学生的思维发展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可以给予学生包容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的合作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脑海中的思维之花能够绽放。
参考文献:
[1]多威东.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92.
[2]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