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多卡因胶浆涂擦对患儿静脉穿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1-09-09余淑仪区秀媚李小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胶浆利多卡因监护人

余淑仪,区秀媚,李小燕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526070;2.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广东 肇庆526020)

由于儿科疾病治疗的需要,临床常通过静脉滴注途径给药,而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并建立静脉通路是进行补液的前提,但因患儿对穿刺的恐惧,常难以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传统的做法是在患儿入睡后再进行穿刺,或患儿监护人及护士强行固定患儿的头部或手背进行穿刺。此法会加剧患儿的恐惧和反抗[1],不利于护士穿刺操作。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深入人心,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多地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儿科护理工作中。为了减轻患儿在行静脉穿刺时疼痛,肇庆市中医院儿科在常规静脉穿刺前使用利多卡因胶浆涂擦于患儿静脉穿刺部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肇庆市中医院儿科住院的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4.2±1.0)岁;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9例,急性扁桃体炎11例,急性支气管肺炎7例,急性胃肠炎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4.1±1.1)岁;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8例,急性扁桃体炎12例,急性支气管肺炎8例,急性胃肠炎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学术及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180010)

1.2 纳入标准 住院期间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2~8岁患儿;静脉滴注治疗时间≥3 d;患儿监护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多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合并严重出凝血障碍疾病患儿;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对静脉滴注敷贴严重过敏患儿。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 患儿监护人将患儿带入或抱至静脉穿刺室,取得患儿信任后,嘱咐患儿监护人固定好患儿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外周静脉血管,若在手背部穿刺(选择粗、直、弹性较好的血管),则扎止血带并进行常规消毒,在患儿积极配合穿刺操作时予以语言表扬,操作者取24G安全型留置针(河南新卫医药有限公司),左手拇指、食指张开绷紧穿刺点远端皮肤以利于拉直固定血管,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持穿刺针双翼以35°~45°进针,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成5°~10°进针约2 mm,然后将针芯退出,轻轻松开止血带,用左手中指固定留置针套管防止血液流出,右手缓慢拔出针芯接上静脉输液管,最后用敷贴固定留置针柄。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操作护士先与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语言交流,抚触患儿,使其感受到护士的亲近关心,必要时可在穿刺室内循环播放患儿喜爱的童趣动画片或儿歌,让其在轻快视听感受中接受穿刺。行静脉穿刺前在患儿手背穿刺部位均匀涂擦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80008)1 m L至穿刺部位皮肤约1 mm厚度。10 min后待穿刺部位无肉眼可见胶浆后,局部皮肤消毒,由同一护理人员按对照组穿刺流程穿刺。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疼痛程度: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定。该量表包括表情、肢体运动、活动、哭泣、可安慰性5项,每项评分0~2分,总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穿刺时痛感越重。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病例数×100%。穿刺成功标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静脉滴注滴流通畅,静脉滴注过程中穿刺局部无红肿、渗液。③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度:静脉滴注完毕后采用肇庆市中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定。该量表包括输液环境、护士态度及穿刺技术、患儿对输液恐惧程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内容,分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上)、满意(60~80分)和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表1 儿童疼痛行为量表评分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进行静脉滴注患儿穿刺时疼痛评分、穿刺成功率比较

(2)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监护人满意度为90.63%,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进行静脉滴注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4 讨论

静脉滴注治疗能显著缩短部分儿科疾病的病程,且药物起效快,疗效显著。静脉留置针穿刺作为儿科临床护理常规操作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建立静脉通道达到药物的治疗效应。由于小儿的头皮及手背表浅血管较细,且患儿对于就医环境比较敏感,对疼痛感应强烈,常出现肢体反抗和抵触情绪,加之哭闹时的肢体运动会极大地降低穿刺成功率,从而增加患儿痛苦感,有导致护患纠纷发生的潜在可能[2]。基于此,如何减轻患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成为儿科护理人员讨论的热点。肇庆市中医院在静脉穿刺前涂擦利多卡因胶浆,发现该法可明显减轻患儿穿刺时的疼痛,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中对照组静脉穿刺时采用抚触患儿的方式可有效缩短护士与患儿的心理距离,通过按摩患儿皮肤、身体等部位,使患儿肌肉放松,患儿在放松环境下实施穿刺操作更容易成功[3]。唐晓宇等[4]用Meta分析评估抚触对婴儿穿刺所致疼痛的影响,结果显示,抚触在缓解婴儿穿刺过程中和穿刺后疼痛方面有一定优势。播放童趣动画片或儿歌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刺激,使患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同时转移了其注意力,便于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5],进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具有极强的组织弥散性与黏膜穿透力,可通过透皮吸收途径发挥表面麻醉镇痛效果[6],2~10 min后便可起效,且药效可维持2~4 h,还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扩张血管[7],为静脉穿刺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疼痛减轻,肢体反抗动作也随之减少,进而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也提高了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度。卢燕等[8]在穿刺部位局部涂擦利多卡因胶浆,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未涂擦的行静脉穿刺的患儿,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的亮点在于,患儿疼痛减轻有助于减少其哭泣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康复,与目前的快速康复理念不谋而合。其缺陷在于样本量小,且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一种局部麻醉药,需警惕过敏情况的发生,以及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使用剂量需要精准控制。此外,提高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需要以娴熟的穿刺操作技术作为支撑,通过多途径减轻患儿对静脉穿刺的恐惧感,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儿监护人护理满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胶浆利多卡因监护人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沥青胶浆自愈合评价指标分析
高粘沥青胶浆动态剪切流变特性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TPS高粘改性沥青胶浆高温流变特性研究
纤维对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